12.29 點亮心燈,做一個大智慧的人

點亮心燈,做一個大智慧的人

恆生資管集團 副總裁 何伏

同樣的路,有人敢走,有人不敢;走不走,不是路說了算,是看自己有沒有那個膽。

有的人摔了一跤也許一輩子,再也不敢站起來走了;有目標的人,就算是摔得遍體鱗傷,依然勇往直前。

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於生存。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反之,世界有多大,心就有多大。

我心即宇宙,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是一個小宇宙,都是外在大宇宙在內心世界的折射和反應。

在中國做人,最頂級的智慧是大智若愚,擴大心胸的能量和容量,擴大外在世界的活動體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萬件事,出奇制勝,卻又可以守中。

心學大師王陽明在臨終前發出了“此心光明,夫復何求”的感慨,“我心光明”就是把每個人內在的天理良知保持在純正純潔狀態,以知行合一的方式踐行在事事物物之上,度過有意義的、無怨無悔、“夫復何求”的一生。

孟子稱之為“四端之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理學心學家稱之為“天理良知”。天理良知,人人生而有之,但也易受到誘惑和汙染。

古人做事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神助、格局。

人不與大勢抗爭,把握住時機,順勢而為,才能迅速崛起。

沒有礁石就沒有美麗的浪花,沒有挫折就沒有壯麗的人生。把希望播在這裡,就一定堅持到勝利的謝幕!

曾國藩曾在給弟弟的信裡寫:奏疏公牘,再三斟酌,無一過當之語,自誇之辭。

曾國藩做事求穩,說話寫奏章也一樣,寧可少說一句,也絕不亂說一句,字字斟酌,萬分謹慎。

很多年輕人做事毛手毛腳,不是這裡出問題,就是那裡出差錯。

歸根結底,是態度不夠認真。

得過且過地混日子,事業自然也毫無進展。

踏實穩重的人,做事認真,更靠譜。

他們更值得別人值得信任,獲得更多的機會,進步自然也就更快。

李大釗說:

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作,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工夫。

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作事,則功業可就。

《管子》說:時則動,不時則靜。有靜氣,沉得住,能等待,才是成大事者的必備素質。

曾國藩剛出山的時候,一點也不穩。

長沙練兵,因為太過激進,他把當地官場翻了一個底朝天。

結果被軍隊圍在府邸,嚇得倉皇逃走。他發下大願,一定要報此羞辱之仇。

可是他第二次出山的時候,卻一個個拜會同僚,修復關係。

年輕的時候,總想著一鳴驚人,卻總是忘了,萬事自有規律,要懂得循序漸進。

飯要一口口吃,事要一件件做,步步前進,穩住營盤,才是做事的辦法。

這是一種在歷練中懂得的智慧,更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能力。

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

只有沉下心來,默默學習,才有機會厚積薄發;能穩得住,不冒進,不輕浮,穩紮穩打,才能抵達理想的彼岸。

一個人若是能穩得住,更多的是因為他看得更遠。

曾國藩在平定太平天國的戰爭中,採用鐵桶圍城的戰術,每到一處,必然深挖戰壕,圍困敵人。

因為戰術單調,他被傳為蟒蛇轉世,部下被譏笑為工程隊。

太平天國的軍隊,劫掠如風,他卻總是按兵不動。

左宗棠心急如焚,經常罵他貽誤戰機,他卻令行禁止,禁止部下浪戰。

他當然心疼黎民百姓,可是他更知道,太平天國不得人心,早晚覆滅。

自己只要穩住,不給敵人機會,就能平定叛亂,還天下一個太平。

左宗棠看的是一城一池的得失,曾國藩看的卻是國家的興衰氣象。

所以,站得更高的人,看得更遠,不會被眼前的得失動搖自己的判斷,心態也更加穩定。

聰明人喜歡走捷徑,他們可以輕鬆獲得一時的成就,但也容易因此心高氣傲,很難靜下心來踏實做事,所以半途而廢的也往往是這些聰明人。

為什麼取得成功的往往是這些笨人呢?

想起曾國藩說過的一句話:“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做事做人不要耍小聰明。投機取巧,絕對走不長遠。

人生需要的是智慧,不是聰明。小聰明只能用來做小事,真正成大事的人靠的是智慧。

而所謂大智若愚,往往正是那些看起來笨笨的人,真正懂得人生的智慧。

捷徑雖好走,但要以未來作為代價。

你付出多少汗水,才能贏得多少收穫。

曾國藩年少讀書,走通科舉之路,靠的就是下笨功夫死磕。

他天資並不聰穎,對於書上的很多內容他都比別的孩子記得慢,但他偏偏要一條道走到黑,背不過這一段就不開始下一段,看不完這本書就不拿起另一本。

正是憑藉著這股笨勁,他才能將基礎打紮實。

正是年少功夫下得深,底子打得牢,才沒有在繁瑣地公務中捉襟見肘,左支右絀,甚至創下了一年連升九級的官場奇蹟。

笨,是一種智慧,做事不走捷徑,不耍心機,那麼你才能收穫你要的東西。

老話說“無奸不商,無商不奸。”

商人在傳統的觀念裡似乎早已成為奸詐的代名詞,但是,靠一時投機、佔便宜只能獲得眼前短暫的利益,真正能把生意做長遠的一定靠的是誠信與厚道。

另外,曾國藩為官期間人緣極好,靠的也是這個“笨”字。

他在談及修身之法時談到一條“利可共而不可獨”。

他為部下請功,要官,從來不含糊。

只要你做出了成績,他絕不吝惜賞賜。

他平定太平天國之後,全國十幾個封疆大吏,幾乎都受過他的舉薦。

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荃,都是他不計成本,大力培養出來的。

這樣的領導,沒有人不喜歡,大家也願意為他做事。

相反有的人很“聰明”,屬下的封賞大部分進了自己的腰包,功勞也都包攬在自己身上,這樣的人,基本沒有人會跟隨,也不會有大出息。

笨,是一種厚道,你對別人厚道,別人才會對你厚道。

人活一世,誰都不傻,心眼多,會算計的人雖然能佔得一時的便宜,但卻會讓人避而遠之。

那些誠信厚道,毫無心機的笨人雖然剛開始會吃虧,但卻能贏得最廣泛的人心和大家的支持。

正是這些能吃虧、會吃虧、樂於吃虧的笨人,成為了最後的人生贏家。

人生,貴在難得糊塗!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

“執持盈滿,不如適時停止;顯露鋒芒,銳勢難以保持長久。金玉滿堂,無法守藏;如果富貴到了驕橫的程度,那是給自己留下了禍根。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往往謙虛低調,讓人看上去感覺笨笨的。

話常說“傻人有傻福”,人笨一點,福氣運氣才會多一點。

曾國藩說:為人不益太精明。

生活中,他不喜歡和人計較,不喜歡抓著別人的過錯不放。

不聾不瞎,不配當家。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懂得寬容別人,放過別人,才是一個人的福氣和福報。

對別人過於苛刻,會讓別人望而生畏,慢慢失去了人心。

內心寬容,善於包容別人的過失。對方感受到你的善意,必定會以相同的善意回報你。

這樣的人,必然是有福之人。

相比之下,做一個不露聲色,收斂憨厚的笨人,則永遠是你化險為夷,度過危難的法寶。

人生是一場長跑,贏在起跑線的人不一定能夠抵達終點站。剛開始衝得很猛的人很可能會在半路倒下,反而是那些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笨笨堅持過來的人,最後抵達了終點。

古訓說:“笨鳥先飛,勤能補拙”。一個人的智商能決定你跑得有多快,但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的,則是毅力與堅持。

人走於世,有些事必須在乎:如捍衛尊嚴,如堅持操守,能讓你行路抬頭,獨處心安,靈魂裡安靜、淡然、輕鬆、豁達。有些事不必在乎:如寵辱,當達觀泰然,波瀾不驚;如名利,趨之則役心,欲甚則喪志;如成敗,皆是曲折間雜,相連方顯壯闊;如人言,當挺直脊樑,篤定方向前行,是非棄置身後。

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節奏和規律,不投機取巧,不好高騖遠,踏下身子,努力奮進,做個又穩又笨的人,才能終有所成。

狡猾奸詐之徒,終會被人們所遺棄。

憨厚朴拙之士,定能為眾人所信服。

祝願看到此文的人:厚積薄發,奮勇向前,一鳴驚人!

2019年12月28日 於香港維多利亞港


點亮心燈,做一個大智慧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