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兒媳,給我女兒一些過節費吧”女人強勢的頂撞,驚醒了婆婆


“兒媳,給我女兒一些過節費吧”女人強勢的頂撞,驚醒了婆婆


01

婚姻就像種下的一顆果樹,只有春季的灌溉,夏季的施肥、修剪,才能換來秋季的碩果累累。

每一段幸福的家庭背後,都離不開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相處,以及彼此之間的相互包容與付出。

又快到了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既是回顧一年團圓的節日,也是新的一年的開始。

春節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年貨,也是為了犒勞辛苦一年的家人,還有對未來的期待。

在這過年期間,少不了費用的支出,例如置辦年貨、壓歲錢、孝敬父母,都需要金錢的支撐。

在這快樂的節日氣氛裡,背後蘊藏著很多家庭的矛盾,例如誰出的錢多?誰出的錢少?總會出現一些利益背後的小矛盾。

時常會聽到為自己的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而嘮叨不斷,最後導致團圓的節日,過的一塌糊塗,甚至夫妻感情破裂、家庭不和。

“兒媳,給我女兒一些過節費吧”女人強勢的頂撞,驚醒了婆婆


02

在幸福的家庭裡,並不是大家沒有缺點,而是彼此都知道反思,不讓自己的缺點傷害其他人。

而那些不和睦的家庭,都認為自己沒有缺點,全是別人的錯,從而產生很多爭執,例如夫妻、婆媳矛盾,還有妯娌之間的不平等對待。

有一個朋友叫張婕(化名),她可是大夥心目中的三好女人,脾氣好、性格好、人緣好。

她與丈夫徐文(化名)結婚三年,與婆婆同住在一起,孝敬公婆,照顧這個家面面俱到,從沒有聽說過有矛盾,真是妻子中的典範,兒媳中的楷模。

在一次與張婕出差的時候,才瞭解到,其實在平靜的家庭背後,曾經有著無數次波瀾,差點毀了這個家。

張婕夫婦的工資,都是由張婕管理,為了能儘快攢錢買房,先與公婆同住在一起。

“兒媳,給我女兒一些過節費吧”女人強勢的頂撞,驚醒了婆婆

雖然公婆都有退休金,但丈夫覺得出於孝順,同住期間,家庭裡的所有開銷都由他們負責。

兩人工作比較拼,家裡的日常都由婆婆打理,每月張婕給婆婆一千元,但婆婆一直覺得這個兒媳有點“強勢”,為什麼兒子的錢都讓你管啊,打心裡就沒有真心接納這個兒媳。

平時婆婆買菜、做飯,都依照自己的口味來,而小姑子來了,卻會問:“喜歡什麼啊?媽給你買去。”

對於小姑子的挑剔,婆婆從來都是百依百順,卻從沒有關心過張婕,張婕對香菜過敏,同住幾年了,竟然婆婆都不知道。

小姑子幾乎每個週末都會來家裡,從沒見過給婆婆一分錢,來了又是吃又是喝,走的時候,覺得什麼好,只要跟婆婆說一聲,婆婆也不經過張婕的同意,直接就給了。

漸漸的小姑子,就把孃家當作自己的家一樣,想來就來,想拿什麼就拿什麼,養成空手來,吃飽了,走的時候還想帶點東西,不帶點啥,就感覺“白來了”。

“兒媳,給我女兒一些過節費吧”女人強勢的頂撞,驚醒了婆婆


03

婚後第一次春節,就讓張婕感到十分的不爽,在準備年貨期間,小姑子又帶著孩子來家裡了。

表面看上去是幫婆婆一起去購物,卻背後有著自己的“小算盤”,購物期間,一直暗示婆婆多買些,但婆婆依舊是百依百順,還覺得自己的女兒好,知道每天陪著自己。

這讓張婕覺得很痛苦,自己小兩口,本想努力賺錢讓這個家更好,現在卻成了還要拖著小姑子的家前行。

氣憤的張婕,剛開始是向丈夫反饋,希望丈夫可以出面協調一下,但丈夫覺得一邊是自己的媽媽,一邊是自己的妹妹,多付出點也無所謂。

後來,每當小姑子來家裡,張婕都會覺得頭疼,真不知道今天家裡又會少什麼,自己的付出不被認可就算了,眼看著自己的家,快要被搬空了。

內心的酸楚,讓張婕的好脾氣也沒了,時常會向丈夫抱怨和責備,夫妻之間的感情開始降溫,這個家,對於張婕而言,已經成了噩夢。

婆婆對女兒的溺愛,再加上丈夫的默許,沒有人去關心這個女人的付出,讓女人在這個家裡完美沒有歸屬感,從而讓夫妻的感情開始疏遠。

“兒媳,給我女兒一些過節費吧”女人強勢的頂撞,驚醒了婆婆


04

為了避免現狀的惡化,張婕與丈夫溝通後,決定今年的年貨由他們倆一起購買,這樣既能少一些矛盾,也能讓父母多休息休息。

張婕購買的每一件東西都是剛剛好,這讓早在家裡等著的小姑子大失所望,一臉不高興的離開了。

第二天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看電視,忽然婆婆說了一句:“兒媳啊,你小姑子日子過得不太好,明天買東西的時候,多買些。”

當晚才知道,是小姑子又跟婆婆哭窮了,真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而丈夫對於此事,都是默而不語,婆婆認為兒子是認同自己的觀點。

對於丈夫的沉默,張婕也認為丈夫是支持自己,壓根沒管婆婆的話,第二天繼續按照自己的計劃購置年貨。

“兒媳,給我女兒一些過節費吧”女人強勢的頂撞,驚醒了婆婆

隔日,婆婆一整天都是板著臉,自言自語,專門說給張婕夫婦聽:“現在孩子都長大了,不聽話了,都是自己的孩子,過得不好,能不心疼嗎?”

張婕就當沒聽到,繼續做家務,可婆婆來勁了,說道:“不願意買東西,給她一些過節費吧。”

有些忍不住的張婕,回覆到:“媽,各自有各自的家,就別想那麼多了,大過年的,小姑子不來孝順您,反而還要讓您給她錢,您覺得合適嗎?這些年也沒少拿吧。”

張婕自從嫁到這個家,從來沒有這樣與婆婆頂撞過,這一番話,彷彿驚醒了婆婆。

經過公公的調節,全家人都意識到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錯誤,經過深入的溝通,終於打開了彼此之間的心結。

小姑子後來也常來,但她開始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家庭的幸福與否,要靠自己的雙手,對於孃家應該多付出,而不是回孃家“挖寶”。

父母對子女的過分溺愛,往往會矇蔽雙眼,看不到兒媳的付出,在對兒媳和女兒之間嚴重失衡。

“兒媳,給我女兒一些過節費吧”女人強勢的頂撞,驚醒了婆婆


05

又是一年一度的春節即將來臨,奮鬥一年的遊子,都盼望著回家,家應該是幸福的港灣,而不是矛盾的匯聚點。

婆媳之間的矛盾,如履薄冰,言語、觀念稍有不同,都可能造成心裡的隔閡,需要用心經營。

丈夫的默而不語,讓張婕面對這些家庭矛盾進退兩難,越發讓自己在這個家的發聲,越來越微弱,彷彿自己是一個“外人”,沒有安全感。

張婕的怨恨,來自於婆婆對女兒的溺愛,婆婆完全忽略了兒媳的感受,不管她為這個家如何的忍讓、付出,始終讓她感到無法融入這個家。

“兒媳,給我女兒一些過節費吧”女人強勢的頂撞,驚醒了婆婆

婆婆有她的想法,都是自己的孩子,日子過得不好,心裡都會難過、著急,總想幫幫自己的女兒。

在整個家庭裡,有些成員一味想著獲取,從來不顧及他人的感受,不懂得換位思考。

張婕的小姑子,就是這樣,自己過得不好,不從自身出發,總想著讓孃家幫助,久而久之,養成了依靠孃家的習慣,覺得回孃家拿東西是理所應當的。

慢慢的,把孃家人對她的幫助變成索取,把嫂子的退讓,當作軟弱,只要嫂子稍有不悅,就會背後給她“穿小鞋”。

面對家人的付出,應該心存感激,帶著一份感恩的心相處,彼此之間因親情串聯在一起,不離不棄,互幫互助當然沒有錯。

但各自之間保持好距離,知道每個人的責任是什麼,給予足夠的尊重,才能締造和睦的家庭的環境。

“兒媳,給我女兒一些過節費吧”女人強勢的頂撞,驚醒了婆婆


​-END-

今日話題:

你的兄弟姐妹是和你一起過年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