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无锡长广溪的前世今生

无锡长广溪的前世今生

俯瞰长广溪

长广溪廊桥名为石塘桥,过去这里是交通要道。在没有双虹桥,没有沿湖公路的古代,无锡人到军(应为“山军”)嶂山,现在的漆塘、三国城,都要从这里走。路近,山不高。所以这里是军(应为“山军”)嶂古道起头。战国到秦汉大唐,这里没有桥,是个重要的渡口,也是重要的码头。宋代始筑堤建桥,因水面宽,堤上建广济桥、保庆桥、惠安桥三顶桥相连。


无锡长广溪的前世今生

长广溪石塘桥(熊文溪 摄)

桥西有个大王庙(徐偃王庙),这个庙历史太悠久了。公元前992—926,周朝文武之治鼎盛时期,徐国也非常强大(夏、商、周从来不是一个统一帝国),最多吞26国,与周分庭抗礼,或说称臣周朝。约公元前950年左右,无锡大旱,徐偃王受周公委托,或说这里是徐国友邦,来无锡赈灾。大批粮食就停靠在这个水上交通隘口的码头上,向灾民发放粮食,救活的许许多多无锡人。无锡人民感激不尽,造庙纪念,至今每年八月初二乡人都要举行祭祀活动。流传了近3000年。


无锡长广溪的前世今生

徐偃纪念馆(前身为徐偃王庙)

长广溪湿地公园有许多奇特的构造。湿地四周有许多小河塘,不直接通长广溪,这是什么设计原理呢?一般认为雨水是最干净的水,其实在目前的大气雾霾中的雨,污染很严重了,加上夹带地面的工业、生活污染,重金属粒子污染严重。必须要通过沉底过滤、平行过滤、重力过滤、生物过滤四种湿地净化,这些水塘,就是起这样的作用。雨水先进入池塘,通过过滤生物净化,然后才通向长广溪大淖(nao四声)。肩负非常重要的科学实验任务。


无锡长广溪的前世今生

湿地公园内共种植288种植物。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现有湿地植被类型有沼泽和浅水植物2个型组,森林沼泽型、草丛沼泽型、漂浮植物型、浮叶植物型、沉水植物型5个植物类型,23个群系组,29个群系。引进这么多的植物,不仅仅是一个观赏旅游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作为治理水污染实验。所有设计、引进的水生植物等都是围绕着水环境保护主题。


无锡长广溪的前世今生

长广溪(郑锡林 摄)


无锡长广溪的前世今生

长广溪雪景(董曙 摄)

长广溪湿地公园属淡水河流湿地,长广溪300米示范段在2007年3月获“加拿大景观建筑学会最高荣誉奖国家奖”。


无锡长广溪的前世今生

姚伟明,1954年生。无锡市诗词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无锡楹联协会副会长。无锡新吴区阳光志愿者协会会长。好文学,著有《明明德集》《明明德续集》,编有《跟着楹联读新吴》等书。

图片来源 | 姚伟明、熊文溪、区融媒体中心、馆藏

特别鸣谢无锡文旅集团、城开投资发展管理中心审核指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