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新密吕楼:600年走出大槐树下的历史见证

说起河南的新密,你一定知道伏羲山、黄帝宫,甚至还会知道那两个不知道怎么念的字“溱(zhen)洧(wei)”,也就是溱水和洧水,知道那几首浪漫无比的古老歌谣——《诗经》中著名的《溱洧》《子衿》《褰裳》,可以脱口而出“

溱与洧,方涣涣兮”,“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都是新密的知名IP,是新密的“知识财产”,是几千年沉淀的文化精华,而且历久弥新!

可是,你知道吕楼吗?600年历史的新密刘寨镇吕楼村,就在那里,曾经奢华,如今低调,等待着再度绽放。

吕楼村离伏羲山很远,23公里;离黄帝宫很近,1.5公里。600年前,吕楼村的始建者距故里很远,离他乡很近。

新密吕楼:600年走出大槐树下的历史见证

明初从洪武至永乐十五年,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巩固政权,实施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将无数个家庭从人口稠密的山西迁往因战乱和灾害导致人烟稀少、田野荒芜的的河南、河北、山东、北京、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地,是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官方大移民。在背井离乡的人群里,就有山西洪洞县的吕氏两兄弟。

这个看似有点传奇的故事,在吕氏族谱里得到证实。据清康熙三十九年吕楼吕氏族谱记载,大明洪武年间,有长门一世祖吕士谦、二门一世祖吕唐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县同迁而来,族谱还特别注明二人是亲兄弟。

兄弟二人来到河南,落脚点就在今天新密刘寨镇的西南边缘。这里南有老虎岭为屏,北有白石尖为靠,东临洧水,遍地桑木,自然生态对农耕劳作和繁衍生息极为有利。不用说,吕氏兄弟是勤劳智慧的。他们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垦荒、屯田、种桑、养蚕、缫丝、制叉,发家致富。据说,用桑树打磨制成的桑叉远销东南亚。

吕氏靠山近水,聚族而居,渐成村落,繁衍子嗣,他乡也慢慢变成了新密吕氏后人的故乡。吕氏富足,搬出最初的窑洞,筑楼为家,久而久之,外人就把吕氏的聚居地叫做吕家楼,也叫吕楼。吕楼自明代中后期始建,随着人口增加屡有续建,村庄从雏形发展至今,已近六百年历史,一如村里的古槐和古柏,历经风雨,长成今天的模样。

新密吕楼:600年走出大槐树下的历史见证

盛夏,走进吕楼村,二层、三层乃至四层的楼院掩映在丛丛绿树中。在吕楼,成规模的庄园有12处,二层以上楼房18栋,完整地呈现出明清民居的建筑风格。

新密吕楼:600年走出大槐树下的历史见证

新密吕楼:600年走出大槐树下的历史见证

新密吕楼:600年走出大槐树下的历史见证

楼,就是吕楼传统民居的主要形态,是吕楼的IP,是活生生的历史,是吕楼以吕姓为主,包括赵、王、朱、刘、慕等六个姓氏血脉传承的见证。他们在这里,在渺远悠长的历史时空里,不断丰富着农耕文明,传承家族基业。

新密吕楼:600年走出大槐树下的历史见证

新密吕楼:600年走出大槐树下的历史见证

新密吕楼:600年走出大槐树下的历史见证

也正是因为几百年屹立不倒的那些楼,2016年,吕楼被国家住建部、国家文化部、国家财政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沿着一条东西向的寻常巷陌,可以到达吕楼民居群的任何一座院落。这条小路就是最初村里的一条主干道,最东头的起点是洧水的支流零坞河,明清时期吕家水运的起点。自东向西,吕氏各家的宅邸按辈分高低依次排列,又错落有致,绵延近千米。

新密吕楼:600年走出大槐树下的历史见证

新密吕楼:600年走出大槐树下的历史见证


新密吕楼:600年走出大槐树下的历史见证


吕楼意义:大片的古街道,古商铺,还有随地可见的古井、古石碾、古生活用具和农耕用具,对研究六百年前明朝洪武年间大移民后,移民生产生活居住环境的演变,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见证。


新密吕楼:600年走出大槐树下的历史见证


走进任何一个院落,定格的画面激发着人们无尽的想象空间。在这里,秩序、风俗、礼仪渗透在村庄布局、楼院规制、青砖灰瓦、木刻石雕的种种细节里。

新密吕楼:600年走出大槐树下的历史见证

新密吕楼:600年走出大槐树下的历史见证

如果吕楼做一本村志,一定会选择那栋四层高的楼做封面,吕楼人最自豪的就是先祖给他们留下的这座三进四合院里的最高建筑,他们称之为“厦”,也叫“月台楼”。无论是谁来到吕楼村,都会惊叹于这座“高楼大厦”。

月台楼位于古巷的最东,临近零坞河,按照筑宅方位来说,它是楼群里的“老大”,占据最尊贵的位置。月台楼坐北朝南,沿袭山西民居规制,照壁、仪门、厢房、配房、跨院、游廊、主楼、月台应有尽有,三进院落,进进出色。这所古建主人吕逢泰,是吕氏六世祖,乐善好施,清嘉庆二十二年《密县志》记载,平生宽厚慈祥,待人以恕。1757年,黄河决口,逃民络绎,吕逢泰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声名远播,皇帝御批“上上善人”加以褒奖,吕逢泰得享三品官阶礼遇,住宅可建四层之高。

新密吕楼:600年走出大槐树下的历史见证

新密吕楼:600年走出大槐树下的历史见证

主楼外有砖砌的楼梯可上二楼月台,内有木质楼梯可上三楼四楼,墙壁厚达一米二之多,冬暖夏凉,舒适宜居。原木的横梁和檩子一定是经过吕家人或者是建筑工匠的精心挑选,精准地嵌入砖墙之中,均匀对称的布局,方能承担起一个大家族几辈岁月的重量。同一个太阳在无数个日子的同一个时刻,照进同一扇窗。不同的是,在那一片白光里出现的或者是呱呱坠地的婴儿,也或者是壮硕的少年,或者是年迈的父亲,一栋楼,一个家,无数个故事。

新密吕楼:600年走出大槐树下的历史见证

新密吕楼:600年走出大槐树下的历史见证

新密吕楼:600年走出大槐树下的历史见证

走进吕楼,不同历史时期的遗存让人亦如穿越时光隧道,远有修于宋代的显应寺、龙王庙,明清时代的民居和祠堂,民国时期的绰丝厂和制陶厂,近有20世纪70年代的高大主席台。吕楼的淳朴民风并没有因为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吕氏祠堂里,《吕氏家训》代代相传。

新密吕楼:600年走出大槐树下的历史见证

眼下,吕楼人正以满腔热忱,连接历史和未来,打造诗意盎然的乡村田园综合体,让吕楼成为一张闪亮的传统村落文化名片。

新密吕楼:600年走出大槐树下的历史见证

新密吕楼:600年走出大槐树下的历史见证

新密吕楼:600年走出大槐树下的历史见证

吕楼,新密唯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国家级传统村落。要是还不知道没去过,你就是个假新密人。闲去记,辛苦捕捉。喷空修改传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