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巴黎圣母院被烧毁:世间没什么是永垂不朽,珍惜现在,尽情欢乐

巴黎圣母院被烧毁:世间没什么是永垂不朽,珍惜现在,尽情欢乐

由巴黎圣母院到宣华苑,没什么能够永垂不朽

“你相信巴黎圣母院有一天会消失吗?”

这是电影《爱在日落黄昏时》钟,杰西和塞席琳的对话。

没想到,一语成谶!

北京时间16日凌晨00.30,位于法国塞纳河畔的巴黎圣母院,一场突发大火疯狂烧毁着这座存有760年历史的宏伟教堂。

它离我们这么近,却又那么远了。若不是亲眼见证它的消失,我都以为它会永远存在。然而命运就是如此,谁也无法在熊熊火光之中祈祷它还能永垂不朽。

这场大火吞噬了玫瑰花窗、标志性塔尖、人类文明的艺术......

这场大火吞噬了卡西莫多心爱的钟楼、心爱的姑娘、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这场大火吞噬了现场每一个人的眼泪、情绪、悲伤......

同样这一场大火让我想起了在925年前,也有一座名为“宣华苑”的皇家名苑被一番掠洗而日薄西山终不见当日繁华。

宣华苑是前蜀皇帝王衍亲自主修扩建的,他爹死后,王衍继位,立即扩修内苑和池水的面积,并将他爹命名的“龙跃池”改为“宣华池,“宫苑”命之为“宣华苑”,耗时三年完成。

这是一座怎样的别苑呢?

据《王氏开国记》记载,“各式亭台楼阁环绕安旁,并设道教宫殿仙坛,盛大豪景,珠帘绣幢,终日香雾缭绕,弦歌不绝”从这一段话中,我们知道有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建筑;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闻一回的美景;有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靡靡之音......可见宣华苑极尽奢华,扩建面见可达十里,场景盛大。

由此可以想见,千年前这座皇家宫苑规模的宏大和奢华。

宋代书法家曾作有一首诗:“话未全开月未圆,看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花全开后随着而来的是凋谢,月圆满后随之而来的是亏缺。

月盈则亏仅仅五年,王衍被虏诛杀,王朝更迭,别苑易主,宋灭蜀后,将宫殿拆净,就地取木造船,沿着宣华池与内江连通的水路将蜀王宫的财物一船一船运回汴京,至此多少繁华往事如梦如烟随风飘去。

庆幸的是,文字产生和传播将盛极一时的情景传承下来,后人得以窥探一二。

尽管晚唐五代是个政治黑暗并且兵灾绵绵的特殊时期。但西蜀花蕊夫人的98首宫词,她的笔端,概不记琐砸烦心事,人世间种种勾连,落到纸面只有片段美景。诸如伤春、恼夏、悲秋、忧冬,她没有一般诗人应有的闲愁和闲情,没有眉眼情愫荡起的微动,有的只是“拼将一生休,尽君一日欢”的洒脱,这是麻醉吗?并不,而是一种慷慨。

然而夜幕落尽,我们依然可以揣测到王衍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吃喝玩乐不务正业,以及专搞艺术琴棋书画使得另类天赋得到彰显下,掩盖的是认命;我们也明白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陌路人后宫妃嫔的无奈,唯有倚门盼君孤独伴天明;我们更能看到人命如蝼蚁的宫娥太监,日日提着脑袋干活的卑微。

反观我们看待事物的态度与花蕊夫人截然不同,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以为巴黎圣母院会永存,然世界上本没什么永垂不朽,只是我们都以为会,所以当永存轰然倒下,便瞠目结舌。

恰恰花蕊夫人的宫词正是想表达这样一种境界:人生无常,生命实际是不能操控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下面,我们跟随花蕊夫人的宫词一起去认识宣华宛里的每个阶层,各类悲欢,世事变换,试着和花蕊夫人一般,以“他者”的角度看待历史的过往。

巴黎圣母院被烧毁:世间没什么是永垂不朽,珍惜现在,尽情欢乐

花蕊夫人是何许人也

据历史记载,五代十国时期,被称为花蕊夫人一共有三人。

其一,为前蜀王建贵妃徐氏,宫中号称花蕊夫人,贵妃与其姐淑妃共侍一夫,初入宫之时为了区分两姐妹,贵妃也被称为小徐妃,后其子王衍登基后被册封为顺圣太后,也就是后世考证的花蕊夫人百首宫词的作者。

其二,为后蜀主孟昶的妃子,也姓徐(一说姓费),封为慧妃,貌美如花蕊故称为“花蕊夫人”。

其三,是在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中出现的,说这位花蕊夫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人,闽人之女,雅好赋诗,人称“小花蕊”。

那今天的主人翁便是前蜀王建之妃、王衍之母的花蕊夫人。花蕊夫人生于成都,从小父亲便教她作诗,颇有诗才。丈夫王建驾崩的时候72岁,此时花蕊夫人才40岁,儿子王衍刚刚成年18岁。彼时的花蕊夫人,或许早已知晓自己儿子通晓君王之术的人,而先王遗范早已不再,倘若某天遭遇命运扶手,强敌迫攻,亦是无能为力。

有人说她,玩弄权术,牝鸡司晨,王朝覆灭的罪人。

有人说她,才情过人,心态阔然,知晓事物发展规律,不做无谓挣扎。

孰真孰假,无从分别。但花蕊夫人的98首宫词,却让读者看到一个乌托邦,一个个另类的人生。朝代更迭,江山不改,只有绘事叙事者的彩笔,才使那年那时的春风,变成唯一,变成私有。

巴黎圣母院被烧毁:世间没什么是永垂不朽,珍惜现在,尽情欢乐

身居帝皇之位,却情愿做一个“两耳不闻帘外事,一心只想搞艺术”的闲人

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王衍的父亲王建虽说是强盗出身,但在位时兢兢战战,爱民勤政,惠养百姓,十二年间把江山治理的还不错。然而到了儿子这一代,才五年光阴就被摧毁。

为什么王衍跟父亲的结果会天差地别呢?

第一个原因是,打小就不被父亲看好,王建有众多孩子,光儿子就有十一个,而王建排行十一,是最小的一个。

照理说,最小的一个孩子怎么也是百般疼爱,何况其生母徐贵妃正得圣眷。原来有一次王建,曾路过内苑,隔着夹城的墙听见王衍在苑中结众玩斗鸡,不禁叹息:“吾百战以立基业,此辈其能守乎。”当皇帝的最恨的是儿子不务正业,玩物丧志,因此能看出王建一开始就没有把王衍当接班人培养。

第二个原因,王衍这个王位是名不正言不顺来的,全凭其母仗着宠爱,外结官宦,干预朝政得来的。第一个太子被诬告谋反,死于一场病变镇压;再想另立其他儿子为太子时,王建摇摆不定,被王衍的母亲徐贵妃赢得时间,鼓动诱导宰相力挺王衍为太子,最后王建没得选择,王衍就这样当上皇帝。

其实,从这段可以看出,王衍的帝皇之心并不强,强的是他的母亲花蕊夫人,在强势的母亲养育下,儿子一般比较唯唯诺诺,权衡利弊缺少主见,由此可见我命不由我心呀,王衍也是一个悲剧。

第三个原因,王衍继位后,和他父亲的作为截然相反,亲小人,远贤臣,导致腐败受贿到处横生。另外,王衍好酒,迷恋脂粉裙钗。

据历史记载,他还自编自导大型歌舞剧《采红莲队》,二百二十名伎集体表演,重现摩诃池上的采莲情景。可想而知,场面有多壮观,有震撼人心。除此之外,王衍醉心与道家装束,喜欢行船取乐,他醉心与各样脱离现实的玄幻画面。

整个花蕊夫人宫词,对蜀王宫内尤其是勤政地点完全忽略,甚至连名字都没有提。一旦实名提及某个建筑,不是三清台、太虚阁,就是会真殿,那是另外一个世界,是脱离现实的无忧世界,这个世界在翡翠帘外、宣华苑内,是一座青春的酒池肉林。

看到这里,多少有点了解王衍的行事原因,年少贪玩、母亲强势、父亲冷落。局势严峻,北有后唐,南有蛮诏,个个强良霸盛,既不能武力消灭,也不能武力降服,不愿面对现实的一切,继续在年少的贪欢行乐的世界走下去。

蜀国的覆灭,王衍是一个逃脱不掉的一个罪人。放纵,从来都是绝望最好的伴侣。

我想若当初他只是一个闲散王爷,或许命运就不一样,然而没有如果,一切都随着历史滚滚向前,就算你不愿意走,时间也会推着你前进。

巴黎圣母院被烧毁:世间没什么是永垂不朽,珍惜现在,尽情欢乐

后宫佳丽三千人,无一不是可怜人

豆瓣高分电视剧《甄嬛传》带火了一句诗:逆风如解意,容易莫催残。引申在爱情表示的是,如果爱一个人就要让她得到幸福,让她自由自在,不要轻易伤害她,尽力去爱护她,给她温暖和关怀。但身处后宫,这便是最奢望的事。

和后宫诸多嫔妃美人一起入住宣华苑的还有花蕊夫人,尽管王衍是花蕊夫人的儿子,但她始终保持一个看客的姿态看待王衍的风流韵事,从不干预其中,偶尔在宫词里调侃一下。

比如说,王衍喜好美色,但又不是一个专情专宠的人,刚继位第一年便纳了良家女子二十人入宫。也是这一年册立兵部尚书的女人为高皇后,然而还没三年,宣华苑建成后变成了后宫争斗地,高皇后失宠遣回娘家,气死尚书,王衍此时传宠其表妹,这样说来,蜀国不亡都说不过去。

再来,王衍为了平衡了后宫争局势,想出一个“翻牌子”的小计,让羊车拉着他走,停到那儿今晚就在那儿就寝。表面看少去是老天爷的决定,公平又随机,但其实各宫妃子为了羊车的到来,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引得羊车牵前来,比如,在门上插上羊爱吃的竹叶;或是在地面洒点盐汁引诱着。

宣华苑里,或许也有那么一阵分,吹得婕妤落花满衣。风是短暂的,恩爱是一时的,结果呢,元稹负莺莺,宝玉失黛玉。有情的人儿依然在杨柳含烟的水岸,春风佛醉的桃花林中,含笑轻语,重复以往的深情。每当深情在发生的时候,每个当下一瞬,我们都应尽情享受都珍重铭心。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爱情稍纵易逝,享受其中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巴黎圣母院被烧毁:世间没什么是永垂不朽,珍惜现在,尽情欢乐

金字塔的底层人物,仅仅只为活着

《红楼梦》里的贾母,见到清虚观只顾剪烛花没承想撞上了凤姐的小道士,她说:“倒怪可怜见的,他老娘子岂不疼得慌?”见到秋纹,她说:“可怜见的,生的单柔!”见到戏班的小旦和小丑,她也这样说:“小孩子们可怜见的,也给他们些滚汤滚菜的吃了再唱。”人人都有恻隐之心,都会对弱者包有同情慈悲。

同样在花蕊笔下,除开当权者的描写,也有小人物的喜忧。后宫阿监、小小宫娥他们在花蕊夫人宫词里是微尘众,每一个个体都有其尊严,有自己独特的生命痕迹。在这座等级森严的宫苑里,她同样如实记下如履薄冰、习惯麻木的小人物,每天应该面对怎样的人生。

比如,小小宫娥初到宫中,这些奴婢无非是被俘,被卖身份低贱卑微,姿色好一点的、才艺出众一点或许有被宠幸的机会,大多数是被分配到各宫为奴为婢。初到宫中的少女天真,很快就会被各宫夫人按上严格的规定,从此天真浪漫已是从前往事。

就像上班族一样,每月等到出良的那一天的喜悦,领到钱后边可以买花戴的那一瞬间才可以冲淡心中的悲凉。

又或是,阿监皇帝身边的红人,他既需要熟悉天子的心思,同时在面对各宫各院的夫人时,也懂得玲珑应对,不能惹得圣上不快,也不能得罪后宫命妇。于是每天往转天子与后宫苑处,当个小信使,当个穿针引线的活。

这样的阿监,只不过是个名如蝼蚁的杂役奴婢,成日少不了点头哈腰,步步为营,两边阿谀奉承,过的提心吊胆。

他们的命运都一样,只有得了夸奖,得了恩宠,才敢有恃无恐的活下去。

巴黎圣母院被烧毁:世间没什么是永垂不朽,珍惜现在,尽情欢乐

结尾

南朝(宋)谢灵运说: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并难。安宁静美的时光,花开不败的美景,舒悦愉快的心境,欢乐动人的好事,它们难凑在一起,看破的人,但求及时行乐。

莫等巴黎圣母院被烧,纷纷感叹:我还没来得及看一眼,它就不在了。

愿珍惜现在,尽情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