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水稻孕穗後這3片葉最重要,沒有它們減產80%,學會這3點保葉增產

水稻孕穗後這3片葉最重要,沒有它們減產80%,學會這2點,保葉增產!

長江中下游地區和東北是水稻的主要產區,種植面積大,水稻收購價每年差不多,因此在投入較低成本下,提高產量成為了增收的關鍵。

一、水稻形成產量的本質

水稻產量形成的本質:通過莖葉的光合作用產生光合產物,並把光合產物向籽粒中轉移,使籽粒飽滿。

一般情況下,水稻一生所形成的所有幹物質 90%來自光合產物,在光合產物中,94%來自葉片的光合作用,4%來自葉鞘和莖稈的光合作用;最終形成的子粒產量中,約有 80%來自抽穗後形成的幹物質。而抽穗至成熟期光合作用主要是在水稻功能葉中進行的,功能葉的生長狀況決定水稻產量。有研究表明,水稻葉片對產量的貢獻度:劍葉52%、倒二葉22%、倒三葉7.7%。

一切影響功能葉生長的因素,比如干旱,高溫,營養引起的功能葉早衰、稻縱卷葉螟等蟲害,都會導致水稻嚴重減產。

水稻孕穗後這3片葉最重要,沒有它們減產80%,學會這3點保葉增產

二、什麼是水稻功能葉及其作用

水稻功能葉主要是指水稻穗分化開始後不久至孕穗前形成的植株上部從上往下數最上的三片葉(簡稱 3 片功能葉或功能葉),指倒一葉(劍葉)、倒二葉、倒三葉。其功能從穗分化中期開始,到成熟期終止。

在孕穗期,水稻抽穗前,功能葉的作用是鞏固枝梗、積累灌漿儲備物質、提高結實率和有效穗數。

在抽穗至成熟期,提高每穗實粒數,穗粒飽滿度,為子粒結實、灌漿和粒重形成提供最重要的物質來源。

水稻孕穗後這3片葉最重要,沒有它們減產80%,學會這3點保葉增產

三、如何保護功能葉,實現水稻高產

1、防早衰

功能葉主要是為籽粒灌漿成熟提供光合產物,因此,功能葉的壽命越長,受光的形態越好(葉面積、長度等),對產量的貢獻越大。因此,延長生育後期功能葉的光合功能期,延緩葉片的衰老是水稻高產的重中之重。

功能葉的特性,容易受到高溫、乾旱、根系活力、養分不足等影響,導致發黃早衰。可以採取噴施葉面肥的形式。孕穗期(破口期),齊穗、灌漿期,每畝用能元庫50-100克+流體硼20毫升+尿素100-200克,兌水20公斤噴施。維持水稻劍葉和倒二葉的生長,擴大光合作用面積,促進灌漿,防止出現穎花衰退和早衰,保護根系,增加產量。

2、維持良好的形態特徵

我國學者通過對生產實踐的系統考察,認為超高產雜交稻理想株型的功能葉要符合“長、直、窄、凹、厚”等特徵。袁隆平提出,增加植株上部葉片單葉葉面積以提高產量,

但增加葉片長度將容易形成披葉及群體通風透光狀況的下降。因此,可以適當在孕穗、抽穗期可以適當每畝追施顆粒硅肥500克。

水稻施硅後,在乾旱高溫季節,可以抑制植物的水分蒸騰,使葉片在強光下不致過度失水萎蔫,從而提高光合速率。同時,施硅能改善水稻株型,使功能葉與莖夾角縮小,葉片挺立,增加對光的吸收,並且施硅可改善冠層受光姿態,增大最適葉面積,使冠層光合作用增加10%以上;後期還能抗倒伏,具有顯著增產的效果。

3、防治病蟲害

水稻孕穗灌漿期也是病蟲害高峰期。有研究表明,在破口前5-7天即水稻劍葉和倒二葉,葉尖齊平,達到相同高度或者每兜60%以上稻苞飽滿時,是稻瘟病、稻曲病、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等防治效果最好的時期。

水稻孕穗後這3片葉最重要,沒有它們減產80%,學會這3點保葉增產

可以結合葉面肥,一起使用。每畝用20%三環·唑可溼性粉劑防治稻瘟病; 30% 苯甲·丙環唑乳油防治稻曲病;噻呋酰胺懸浮劑防治紋枯病,還可以和5%阿維菌素、甲維鹽+蝨蟎脲、甲維鹽+蟲蟎腈等防治卷葉螟(拔節孕穗期也可以防治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