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 全羊宴、殺豬菜和全驢宴

有一年在內蒙吃全羊席,使我對一個全字有了深刻認識。冷菜是十二味羊頭肉和羊雜碎,很吊胃口。頭盤是手把羊肉,一個直徑在一尺半的大瓷盤在吆喝聲中端上桌時,每個人都忍不住驚呼起來。大塊剁的白煮羊肉灑了點粗鹽,凌亂地插十幾把鋼刀,每人手執一塊,用刀割了吃。豪放至極,可比梁山。接下來是烤羊腿和烤羊排,外焦裡嫩,香氣醉人。再下面是烤羊肉串,長長的扦子簡直可以晾曬衣服了,而每片羊肉也足足有鮮得來炸豬排那麼闊大。最後以酸辣羊雜湯和羊油蔥花餅收場,不幸此時胃袋已被撐滿,只能將羊雜湯灌滿喉管。

全羊宴、殺豬菜和全驢宴

羊頭肉

全羊宴、殺豬菜和全驢宴

羊雜碎

黑龍江有農家風味極重的“殺豬菜”。整桌菜由豬家門唱主角,從豬鼻、豬耳朵、豬口、豬尾巴一直到豬腸、豬肝等內臟,還有一道別處吃不到的豬血羹,用豬血與雞蛋調和而蒸成,稠而嫩,鮮香無比。我估計這種菜的創始人是屠夫,用下腳料做成,後來才成美食。雖然醫生一再警告,吃內臟容易患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油脂),但美食當前,即使是豬內臟這類粗菜,也直截而率真地誘人“過把癮再死”。

全羊宴、殺豬菜和全驢宴

殺豬菜

前不久去鳶都濰坊採訪,被主人拖去吃了一頓全驢宴。山東多驢,阿膠馳名宇內即為證明,於是驢皮膠的副產品———驢肉也成了美食。所謂“天上龍肉,地下驢肉”的口碑與“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相對應,流傳甚廣。但當地人不知巧飾,冷菜直別地將驢耳朵、驢鼻衝、驢口條、驢灌腸、驢肝、驢腎、驢鞭之類端上桌來,且均為白煮。熱菜也如此粗疏,濃油赤醬加大蒜辣椒,整一桌“驢打滾”,連清口的菜蔬也沒有。

全羊宴、殺豬菜和全驢宴

驢灌腸

我吃了幾筷後只覺得胃裡膩滯濃稠,別說驢肉,就是龍肉,一盆盆連著吃,也會膩味的。於是就到院中散步消食,忽見一排馬廄裡整齊地立著十幾匹驢子,黑身白鼻,面目和善,不言不語,我走到哪裡,它們的目光就移向哪裡,彷彿在譴責我吃了它們的同伴。更因為它們是不好鬥的善類,是供人驅使而又被人貶為蠢驢的動物,此刻的無聲更增加了一份傷感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