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孫大文:中國農業應主動出擊、積極參與到國際農業競爭中

孫大文:中國農業應主動出擊、積極參與到國際農業競爭中

11月2日,2018年中關村論壇在北京舉辦,本屆論壇的主題為“全球化創新與高質量發展”。在由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未來論壇承辦的“創新引領供給側改革”分論壇上,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歐洲科學院)院士、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愛爾蘭國立都柏林大學終身教授、中關村海外顧問孫大文發表了題為《農業科技的全球化創新發展及我國的對策》的主旨演講。

孫大文表示,當前,我國農業市場更多是靠國家政策的支持和保護,這雖為本土農業構建了穩定的發展空間,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農業發展的競爭力。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農業應主動出擊、積極參與到國際農業工程與技術領域的競爭中。同時,在全面評估的前提下,應該合理開放農業市場,適當引入外部競爭,以競爭促推動,以改革促提升,從而全面促進我國農業科技的高速發展。

以下為文字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

很榮幸應邀到北京參加2018年中關村論壇,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農業科技的全球化創新發展及我國的對策》。

一、世界農業的發展概況和趨勢

中國有句古話:“民以食為天。”提及食物,就不得不談農業。人類早在舊石器時代末便開始從事農業生產。時至今日,農業仍是人類生產活動中最不可或缺的源頭環節之一, 截止2018年,全球共有耕地面積約15億公頃,約佔地表總面積的11.2%。隨著科技的發展,農業這一古老的產業正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集約型邁進。

然而,隨著人口的激增,人類對食物需求量已超過土地的承載能力。截止2016年,全球範圍內飢餓人口達到8.15億,約佔全球總人口的11%。除此之外,第二、第三產業衝擊下農業勞動力的流失、水資源短缺、土地資源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環境汙染以及化學農藥的不合理使用等諸多因素都在嚴重製約著全球農業的發展。

因此,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了“持續農業和鄉村發展”的概念,將農業發展方向指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中國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擁護者和倡導者,在大力推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也為世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不斷貢獻著中國智慧。

二、中國農業的成就與挑戰

中國是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國,作為第一產業,農業在我國國民生產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農業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用僅佔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世界近22%的人口。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農業部重點實驗室、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等的建立,為我國農業發展創新了一批技術前沿成果,攻克了一批產業共性技術難題,積極推動和促進了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

同時,我國當前的農業發展仍有諸多不利因素,涉及自然條件、產業結構和環保成本等方面,嚴重製約了我國農業發展的速度與精度。

三、農業工程與技術的重要性

農業科技的發展,離不開農業工程與技術的進步。農業工程與技術是把工程科學和技術知識應用於農業生產,加工以及農村生活環境改善與生態維護的一門多學科應用科學。

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與進步,農業工程與技術在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正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說,農業工程與技術是對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技術革命,只有大力發展農業工程與技術,才能將先進的工業技術成果、工業生產方式、工程管理手段應用於農業發展,才能大幅度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因此,發展農業工程與技術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經之路。

四、世界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現狀

當前,依託強大的科技創新,世界主要農業強國已探索總結出一系列適合本國國情的農業體系,下面我舉幾個例子介紹。

首先是美國,截止2017年,美國以僅佔本國人口1%左右的農業從業人員,實現了世界第三的農業總產值,強大的農業工程與技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利用“全球定位系統、遙感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相結合的“3S技術”,美國實現了小部分人對大面積農作物的精準管理,彌補了農業的分散性、地域性、經驗性、以及穩定性和可控性差等方面的缺陷,農業生產實現了精準化、數字化和可視化。

再來看荷蘭,截止2017年,荷蘭以世界第124位的農業用地面積實現了世界第26的農業總產值,每百萬公頃產能高達71.74億美元,是科技先導型農業的典型國家。通過大力發展以設施農業為核心的農業工程與技術,荷蘭得以站在世界農業工程與技術領域的巔峰。

此外,以色列的節水農業也是世界農業工程與技術領域的典範。以色列地表水資源極度匱乏,自然條件並不利於農業發展。然而,依託優勢農業工程與技術的支撐,以色列大力發展以滴灌、噴灌為主的節水農業工程與技術,實施精準農業灌溉和高效水資源管理,使得水資源利用率高達90%。

看見,得益於這些先進的農業工程與技術,全球農業得以迅猛發展。但由於各國經濟、科技水平的差異,全球的農業發展仍存在較大的地域性失衡。但總體而言,世界農業科技的創新發展趨勢是向全球化、集約化、環保高效化、智能化和可持續化的方向邁進。

五、發展先進的農業科技,中國該怎麼做

中國正處在農業產業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發展先進的農業科技刻不容緩,中國該怎麼做?

1、“科技興農”的指導思想

技術轉化程度決定了農業科技高度,農業科技高度決定了農業產業精度。我國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興農”的指導思想。過去四十年間,科技創新應用已使得世界農業產業發展產生質的飛躍。美國的精準農業、荷蘭的設施農業都是科技興農的典範。下面以我們團隊目前的工作舉例說明。

當前,快速無損檢測技術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近年來,我們不斷致力於針對食品農產品無損檢測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實現了利用高光譜成像技術對食品和農產品質量以及加工過程品質變化的實時在線監測。在拉曼光譜檢測技術方面,通過新型納米材料的製備,我們得以檢測食品中微量或痕量的化學物質,使食品和農產品中的風險殘留物質無處遁形。這些技術在農產品生長監控、採後生理監測、加工過程控制、以及農業自動化領域都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農產品保鮮及貯運技術是農業現代化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在冷凍冷鏈智能感知與過程控制技術方面,我們致力於高效冷卻技術與物理場協同先進凍結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這些技術的應用有助於實現農產品減損、保值和增值,推動我國冷凍冷鏈技術的發展。

2、“五位一體”的戰略定位

要將先進的農業科技應用到農業生產,最重要就是要將各個環節高效有機地結合起來。應確立“五位一體”的科技創新戰略定位,著重關注人才儲備、理論奠基、技術創新、產業應用和市場競爭五個方面,重點考察人才的孵化率、理論的創新性、技術的可靠性、產業的適應性以及市場的優勢性。切實將最前沿、最可靠、最高效的技術落實到農業產業應用中。

3、“三線並行”的國家支持

一個領域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和引導,進入農業產業全面深化發展的新時代,國家應緊扣“政策導向”、“資金扶持”和“農業推廣”三條主線,在新時代為打好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的攻堅戰提供堅實有力的保障。

在政策導向方面,應進一步對綠色農業、設施農業、農業集體經濟、農業金融服務業、農業高端人才的培養與引進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以國家政策為導向吸引、引導和推動農業產業的發展。

在資金扶持方面,應進一步加大對優良育種、先進農機和設施農業的專項補貼力度,提高農業高端人才待遇,資助農業龍頭企業建成農業產業示範。

在農業推廣方面,應組建農業高端智庫,號召專家學者深入到田間地頭,將農業推廣切實深入落實到農業的細枝末節,實實在在發揮先進農業科技的作用。

4、“眾星拱月”的學科佈局

農業科技是典型的多學科交叉融合。農業科學、生命科學、食品科學、計算機科學、機械工程、化學工程、生物工程、統計學等等都與農業工程和技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統籌這類學科的協同高效發展,組建國家級多學科協同創新平臺,將有效推動我國農業科技的進步。

5、“公平開放”的市場競爭

農業科技的創新發展的可靠性與實用性離不開市場的檢驗。要提升我國農業科技的國際地位和國際競爭力,就要勇於將我國相關成果推向國際舞臺,參與國際競爭,在競爭中不斷改進提升。

當前,我國農業市場更多是靠國家政策的支持和保護,這雖為本土農業構建了穩定的發展空間,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農業發展的競爭力。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農業應主動出擊、積極參與到國際農業工程與技術領域的競爭中。

同時,在全面評估的前提下,應該合理開放農業市場,適當引入外部競爭,以競爭促推動,以改革促提升,從而全面促進我國農業科技的高速發展。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