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審計故事」老程的新生活

「審計故事」老程的新生活

每天早上六點多,柳新屋村7組村民程鐵剛就開始忙開了。只見他或撿垃圾,或除雜草,或修道路,全身都被汗溼透了。碰到村莊的鄉親,他就高興地打著招呼。

村莊的人都說,鐵剛是大變樣了!

程鐵剛,今年64歲,人們都叫他老程,因家庭貧困,至今都一個人生活,真正是“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缺少生活的動力,他整天愁眉苦臉,一件衣服穿幾天是常事,吃飯飽一頓飢一頓。

他年輕時有把力氣,經常出去打點零工,勉強度日。每年年底回來,身上總有一些閒錢。但當他回到空蕩蕩的舊屋裡,一陣寒氣撲面而來,精神立即變得頹廢。

最終,在酗酒中他很快花光了積蓄,然後等著政府救濟。

村裡人都說他懶,卻很少有人瞭解他心中的痛。

今年初,按照黃梅縣審計局精準扶貧安排,老程成為審計幹部老楊的結對幫扶對象。老楊第一天到他家時,已是上午10點多,老程正一個人躺在床上,雙目無神地望著天花板。

這是兩間老式的舊屋,正面有幾層青磚,其餘都是斑駁的土磚。窗戶是那種很小的木結構,有幾根窗欞還出現了斷裂。走進屋內,陰暗潮溼,一股發黴的氣味撲面而來。

老楊叫了老程一聲。老程慢慢從床上爬了起來,眼神非常空洞。多年孤獨寂寞的生活,已讓他有些木訥。

老程沒吃早餐。老楊趕緊把隨身帶的麵包拿給他吃,又為他燒了一瓶開水。老程吃飽了,向老楊介紹了他家的情況。

原來,他父母早逝,因家貧沒有念過書。年輕時四處飄蕩,漸漸地誤了青春。後來年紀大了,更沒有女人看得上他。就這樣日復一日,他成為現在的這幅樣子。

在他經常停頓的講述中,老楊看到的是極端的消沉!老楊深深感到,比物質貧窮更可怕的是精神貧窮啊。

為改變老程的生活狀態,老楊決定首先從物質著手。

老楊發動自己在北京擔任上市公司董事長的同學,讓他對老程進行資金幫扶。很快,10000元的資金打到了老程的賬戶。老楊用這筆資金給他砌了灶臺,買了必備的生活用品。請來泥工幫他把屋頂的瓦重撿了一遍,確保不會漏雨。

老楊聯繫黃梅縣愛心義工協會,給他捐獻了一些舊衣服,讓他一年四季都有衣服穿。

老楊發揮自己懂政策的優勢,向他詳細講解了精準扶貧的系列政策,並將可以利用的政策全部落實到位。最關鍵的,老楊將習近平總書記“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的道理講給他聽,鼓勵他自立自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這些都是黨的精準扶貧政策帶給他的。沒有了生活的後顧之憂,老程對黨充滿了感激,他決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報答黨的恩情。思慮再三,他決心每天早起為美化鄉村做點事。於是,就有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老程吃飯變得規律了,衣服變得乾淨了,房子變得整潔了!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他說,除了堅持美化鄉村外,他還盡力在家門口打些零工,爭取用自己的雙手改變貧窮的面貌。

老程嶄新的生活開始了。(楊衛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