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職場金線理論漫談

職場金線理論漫談

stevenman


職場金線理論漫談

而立之年已過數年,已經大踏步往不惑奔進,只是在這過渡的時間裡,真是大惑而特惑。

職場金線理論漫談

老跟友人聊起80後未來面臨的職場危機。如今身在職場的我們,一方面有些職業倦怠感,一方面卻又對未來充滿恐懼,即恐懼所謂的中年危機。友人提起知乎也有類似的討論,並對其中一個關於職場金線的理論頗覺合理。

職場金線理論漫談

所謂職場的金線,指的是是否領悟社會運行的規則,是否練就一雙世事洞明的眼睛,是否能身體力行地人情練達以及擁有一套市場需要的手藝。其實在我看來簡單說就是,若干年的打磨後,你是否實現了,你所具備的理論能力與實踐動手能力,足以讓你在各個環境下均有效生存?

職場金線理論漫談

我們可以在他的基礎上適當拔高一下金線理論,以歷史上的明朝王陽明為例,他的理論在於知行合一,真正的金線在於你確實認識到了事物的本質,並通過一些實踐活動能夠有效驗證這些事物,否定之否定後得出真正抓住了規律性的東西,這個時候無論你從事什麼工作,你都可以從繁蕪叢雜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並作出切實有效的行動舉措。

職場金線理論漫談

回到我們自身,我們渾渾噩噩就在於我們當前的智慧、經驗並不足以支撐我們去認識我們工作當中本質性的東西,甚至包括我們對自己未來的認知也是不明確的,“知”做不到,“行”就更糟糕。“金線”更高層次,不能僅停留在“術”的層面,即僅僅是對專業技能的認知,在這一塊我們的學習能力不一定比剛畢業的學生更好,我們要突破自己的思維層次,到四維的角度。三維的我們,可能無法明白遠在光年以外的事物為何會因為相同的刺激而同時起變化,但四維卻會告訴我們理由,只是我們思維層次還達不到四維,所以無法理解。

職場金線理論漫談

回到文中,這個四維,我覺得可以是我們的智慧,藉助我們的工作經驗和過往掌握的理論知識,形成對事物本質的認知,即所謂的“格物致知”,就好像王陽明,文而不行學武,武而不行從政,但他因為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無論從政還是帶兵打仗,都遊刃有餘。所以,我覺得,真正要突破的金線,不在於技術能力方面,而是我們的智慧,即所謂的“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並且是全方位的,如果我們繼續糾結在某個具體領域或者某個具體的專業,那麼一旦世事變幻,你所擁有的便成為你的阻礙,但唯有智慧不會,唯有擁有真正的智慧,才是你與芸芸眾生區別的重大依據。這種智慧,在於對自我的認知,對萬事萬物的認知,這個認知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否定之否定後的通悟,如此你才能有更為合理的行為,更加平和坦蕩的心態。

職場金線理論漫談

我們如今的思考和如今的痛苦,其實都是人生修煉的過程,都走在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路上,只是多數人自暴自棄了,所以平庸了,少數人想通了少數部分而有所成就,極少數人想明白了大部分,所以成就驚人,個別人想通了所有,所以成仙成聖。

職場金線理論漫談

我們只是希望成為少數人而已,所以我們才會有痛苦,畢竟除了吃喝拉撒,我們也有自我成就的價值取向。

職場金線理論漫談

2018.5.9榆木齋

職場金線理論漫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