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德州市人民醫院下好分級診療“先手棋”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 張曉航 劉瀟 通訊員 李夢嬌)“根據影像結果和患兒病史,可以判斷他患有支原體肺炎。 ”1月16日下午,通過德州市人民醫院區域影像會診中心的先進設備,山東省立醫院兒科主任醫師陳星為我市一位患兒作出診斷。

影像檢查是醫生的“眼睛”,是最重要的確診疾病手段之一。為不斷推進分級診療,助力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今年1月,市人民醫院勇於擔當作為,積極狠抓落實,歷經28天建成了佔地300餘平方米的影像會診中心,可實現上下級醫院語音、視頻、影像資料的同步互動、協作診斷。

市人民醫院放射科主任、主任醫師鄭清水介紹,國內一流影像會診中心的建成,致力於破解基層醫療機構診斷能力薄弱這一難題,承擔起“上聯下接”的重任,縣級醫院與社區醫療衛生中心為患者做過檢查後,可將影像資料與病歷實時傳至中心,由市人民醫院醫生作出診斷;市人民醫院遇到疑難病例,可將影像資料與病歷傳至上級醫院,由知名專家作出診斷。

通過遠程系統查看影像檢查結果,診斷效果如何?影像會診中心給出的答案是:非常精準。這種自信來自於市人民醫院投資800餘萬元配備的一體化閱片終端、醫用會診大屏等先進設備,也來自於由16位高級職稱、14位碩士以上學歷醫務人員組成的醫技團隊。“一般打印出來的CT膠片有40幅圖像,但通過中心能傳輸幾百幅甚至上千幅圖像,如此詳細的數據就是為了確保診斷精準性。 ”市人民醫院放射科副主任醫師許萬博對記者說。“利用中心能讓患者省事——免去很多舟車勞頓;省錢——像剛才的省立醫院主任醫師會診僅花費200元。 ”鄭清水說,“將市人民醫院與周邊縣級醫院、社區醫療服務中心有效連接起來,使基層患者既不需要長途跋涉去掛號,也不需要另付費用,獲得上級醫院出具的診斷報告。這是遠程醫療帶來的紅利,也是推動分級診療、助力精準扶貧的應有之義。 ”

近年來,市人民醫院積極創新遠程醫療服務模式,牽頭成立的遠程心電中心每年為基層診斷心電圖超10萬人次。有效推動省、市、縣、鄉四級醫療機構聯動協作,推進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努力實現“小病不出社區、大病不出本市”的目標,讓越來越多患者在“家門口”享受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帶給群眾更多獲得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