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谈《华伦夫人的职业》:主角的悲剧,在于时代背景,也在于她自己

诺贝尔文学奖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遗嘱之中所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者都会获得文学甚至于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在每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之后,又有无数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再度出现在众人的眼中,而在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英国的现实主义剧作家萧伯纳。

既然叫做现实主义剧作家,萧伯纳的文学创作自然是离不开当时的社会历史现状的,而正是因为对于社会现实问题的高度关注,也使得他的剧作能够在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84年后的今天依旧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华伦夫人的职业》一书作为作者早期的作品,引起的社会轰动很大,获得了不少读者的关注。

谈《华伦夫人的职业》:主角的悲剧,在于时代背景,也在于她自己

一、残酷社会之下的悲剧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而无论是哪种悲剧,和社会环境都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譬如《雷雨》中周家家族的悲剧,譬如《红楼梦》中众多芳菲女子的悲剧,不一而足。而《华伦夫人的的职业》中华伦夫人就是当时社会大环境的产物,她受限于大环境,她聪明,看透了当时的资本主义的残酷,她贪婪,想要获取更多,她对金钱金钱有着极大的狂热,这种狂热是赤裸裸不加掩饰的,而这种聪明与贪婪,也是最终造成她悲剧的一大诱因。

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中期的英国,正是社会变革的大时期,这个时代里,贫富差距极其悬殊,少数的人掌握着社会的大部分财富。金钱,成为了凌驾于社会道德之上的人为产物,但是没有人会对此产生疑问。

到了十九世纪晚期,英国大规模人失业,于是工人阶级开始了反抗,为了安抚工人,政府出台了《济贫法》,这看似是对于穷人的安抚,但是这其实是另一种方式之上的压榨,资产阶级依旧站在社会的顶端。

谈《华伦夫人的职业》:主角的悲剧,在于时代背景,也在于她自己

而华伦夫人就是贫苦人群的代表,她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单亲家庭里,她的母亲辛苦抚养着四个女儿,在那个依旧觉得女性是男人附庸的时代里,这个家庭格外的困难,金钱,成为了这个家庭唯一能够去争取的东西,但是幸运女神并没有垂青这个家庭,华伦夫人的两个长个并不出色的姐姐在工厂里做事,但是一个却中了铅毒,一个丈夫酗酒,另一个姐姐成为了妓女,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甚至成了老鸨,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之下,华伦夫人只能低头,成为了妓女。

但是华伦夫人的选择真的是错误的吗?在那样一个残酷的社会之下,一个贫寒家庭出生的美貌女子,除了这个选择还能有什么别样的选择呢?包括作者本人也说,那个时代里“最贫困的一些妇女不得不依靠出卖肉体来维持生计”,这部剧本也并非是为了抨击妓女,而是“让人们关注导致卖淫的真正根源,不是因为妇女的堕落”。

华伦夫人的堕落并非是她的本愿,而是不得已的选择,如果她也是个好人家的孩子,而不是一个贫寒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享受着良好的教育,她应该会成为一个别人口中优秀的女孩子,会成为别人追捧的对象。

谈《华伦夫人的职业》:主角的悲剧,在于时代背景,也在于她自己

但是没有人会去可怜这些无奈堕落的女子,他们只会对这些女子表示鄙夷,就像是之前一直缠着华伦夫人女儿薇薇,想要通过和薇薇的婚姻获得钱财的的弗兰克就因为知道华伦夫人是妓女后就和薇薇划分开了关系。

尤其是华伦夫人的女儿薇薇,一个接受了良好现代教育的女孩子,她十分的反对母亲的职业,甚至觉得抬不起来头,这是她们之间特有的矛盾关系,薇薇一边十分嫌弃母亲的职业,一边因为是自己的母亲而不得不接受,但是从了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不是因为母亲的职业,薇薇根本不可能接受良好的现代教育,可能她也和儿时的母亲一样,每天为生计发愁。

谈《华伦夫人的职业》:主角的悲剧,在于时代背景,也在于她自己

二、华伦夫人自己的选择

华伦夫人的本身是一个被压迫的对象,在当时的环境之下她选择了堕落,成为了一个被社会大多数人追捧且唾弃的妓女,但是在她在自己的职业中获取了足够的利益后,她放不下这个职业给她带来的巨大财富,她并没有抽身,而是选择成为了一个老鸨去压迫那些和她曾经悲惨经历一样的女子,甚至为了这些巨大的利益,不惜与自己唯一的女儿决裂。

难道华伦夫人不知道当老鸨不是正途吗?她是知道的,但是她依旧如此选择,为了金钱放弃亲情,这使得读者一边在可怜她无奈为妓的同时有对她的选择感到愤慨。因为她本可以抽身,但是她还是选择继续堕落,这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之上削弱了读者的同情心理。

华伦夫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就是自己的美貌,她也看到了自己两个老实的姐姐的悲惨下场,也看到了自己成为妓女的姐姐的富贵生活,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她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成为妓女,这也是她这一辈“悲剧”人生的开端。

谈《华伦夫人的职业》:主角的悲剧,在于时代背景,也在于她自己

而且华伦夫人并不是一开始就做出了这个选择的,她也曾老老实实在工厂做工,她也曾希望自己能有一个良好的教育,获得一个体面的工作,能够翻身,但是社会告诉她,这不可能。她在和薇薇的争吵中说到,她自己“要是有机会,我不愿意上大学做上流女人吗?”

在那个时代里,身份与身份之间的鸿沟是难以跨越的,社会秩序之中是有一个天然的屏障的,当而自己做妓女的姐姐利兹一身富贵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华伦夫人看到的除了金钱之外,还有姐姐身份之上的转变,她仿佛一瞬间变成了自己曾经最为羡慕最想成为的上流社会的女子,优雅知性,而自己却灰头土脸,满身落魄,于是她选择了前者。华伦夫人的这个选择虽然让人愤慨,但是更多的人还是对其表示同情

但是她的人生第二个选择却让人更多的是愤懑,那就是她选择成为老鸨。在手中有了足够的金钱后,华伦夫人并没有选择和这个职业说再见,而是选择成为老鸨,去压迫那些曾经和她一样的女孩子,去操控这些女孩子的命运,去剥削这些女孩子,从被压迫者转身变成了压迫者。

谈《华伦夫人的职业》:主角的悲剧,在于时代背景,也在于她自己

而华伦夫人的第三个选择则是在亲情和金钱之间的抉择,而她最终选择放弃自己的女儿,去拥抱金钱。在资本至上的社会之中,金钱成为了每个人所唯一注重的东西,所谓的资本主义社会,不过就是金钱社会而已,这种拜金主义腐朽着人们的心灵,主宰着社会上的一切。有些人用尽一生的努力所获得的还没有有钱人一瞬间所浪费的多,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在金钱面前,华伦夫人丧失了正确的道德观,她的价值观被完全扭曲,认为只要有金钱就能够过上好日子,没有钱的话那么一切都毫无意义,她甚至还和女儿炫耀她手下的那些女孩儿过的如何体面。

因此,华伦夫人悲剧的造成,不单单是因为当时时代的残酷所造就,同样也有她自身的原因,因为她最终被金钱吞噬,终究没有能够保持住本心。

谈《华伦夫人的职业》:主角的悲剧,在于时代背景,也在于她自己

总结

《华伦夫人的职业》这部剧本作为萧伯纳早期的作品,其内涵十分的丰富,可能正是因为年少轻狂,萧伯纳才敢大胆直接的把社会现状赤裸裸的写入剧本,不加掩饰,却能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

其实《华伦夫人的职业》出版后,在获得大量关注的同时,一度也饱受着很大的争议,一方面,不少作者粉丝认为这部剧本是继《娜拉出走》后,文学界对于女性独立自由的探讨之作,而另一方面,又有不少人觉得这部戏剧剧本主要所写的是“妓女”,而且所采用的还是纯对话的形式,有些不太适合,但是不论是褒是贬,这部剧本确确实实在当时的戏剧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