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唯有向死而生,才能不負此生!

唯有向死而生,才能不負此生!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生前在斯坦福大學演講說:“死亡是生命最偉大的發明”。

唯有向死而生,才能不負此生!

認識死亡,才能更好地認識生命。我們都走在奔向死亡的路上,對“生”的慾望激發人們內在的生命活力......

唯有向死而生,才能不負此生!

“向死而生”

日常中我們提起死亡,總是那麼沉重。

唯有向死而生,才能不負此生!

其實我們都知道,人生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程,死亡必然來臨。每一個人,從出生以來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分鐘,甚至每一秒,都在走向死亡的路上。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向死的過程。這樣想來,我們的生命便顯得格外消極而毫無意義,這比與茫茫宇宙、浩瀚歷史相比之下的渺小更讓人絕望。關於人生的意義問題,從來都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我們只是去迴避,去故意忽略這個問題。然而死亡不會因為我們的無視而停止它到來的步伐,我們終要面對死亡的來臨,也只有正視它,才能使我們短暫的生命獲得一些意義。

唯有向死而生,才能不負此生!

在《存在與時間》中,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用理性的推理詳細地討論了死的概念,並最終對人如何面對無法避免的死亡給出了一個終極答案——向死而生!靠對“死”的重視,來激發我們對“生”的慾望,從而激發人們內在的生命活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疲於應對各種各樣雞毛蒜皮的瑣事糾纏,這些繁瑣充斥了我們生活的大部分時光,有時甚至會拖拽我們的精力,使我們對生活的產生厭倦,消耗我們的生命活力。大多數的我們都被動地任生活拖著往前走,眼前的一切便成為了全部,我們忘記了,每一天我們都走在奔向死亡的路上。

是的,我們生命最初的一切都未經我們的選擇而到來,家庭、民族、性別、階級,甚至我們的出生本身。我們只能被動地接受。很多人或許會一邊抱怨生活的不公,社會的不平等,一邊默默地投降於生活的種種不堪,任它拖拽自己往前走。只有少數人真正具有危機意識,感受到生命的短暫,通過抓住生命的每一天來對抗每一天都在逼近的死亡。誰又甘心來這世界白白走一遭呢?

有一句話叫“置之死地而後生”,只有真正明白了死亡的含義,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內涵。

我們經常會面對很多的挑戰不敢去克服,面對喜歡的姑娘不敢去追求,面對想做的事情不敢去嘗試,畏手畏腳,扭扭妮妮。倘若我們意識到每一天都在向死而生,又怎麼甘心此生的糊塗一世?反正這趟路有去無回,反正橫豎都是一個死,那就轟轟烈烈,暢暢快快地去走過這一生吧!與其臨淵羨魚羨慕別人的瀟灑,不如退而結網過好自己的生活。

因為最終每個人的結局都是死亡,那麼走向死亡的過程便是你和他人唯一的區別,而且只有自己知道怎樣度過才是值得。所以,從今天起,不要再在意別人的眼光,勇敢地去追尋自己想要的一切並且全力以赴吧!

唯有向死而生,才能不負此生!

我們活著,想過死,才能不辜負此生。向死而生才是積極的生活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