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數字貨幣認知情況調查

作者丨薛 強 孫潔琳 (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

文章丨《金融博覽·財富》2019年第11期



從2009年第一枚比特幣問世,到2019年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計劃推出虛擬加密貨幣Libra,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的各種數字貨幣蓬勃發展,也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數字貨幣大討論。

根據相關研究,數字貨幣可分為私人數字貨幣和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私人數字貨幣,即人們常說的以比特幣、以太幣、Libra等為代表的數字貨幣資產。央行數字貨幣,則屬於法定數字貨幣,天然具有無限法償性。目前,各國的央行數字貨幣還處於探索階段。

其實,貨幣發行關係到一國經濟命脈,也是最重要的主權之一,更影響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那麼,我國居民對數字貨幣或者央行數字貨幣的認知有多少?為此,《金融博覽·財富》雜誌聯合國內知名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在2019年10-11月展開了深度調查。

調查數據顯示,對於數字貨幣的印象,59%、47%和36%的受訪者停留在“風險很大”“炒幣”和“挖礦”上。而在影響數字貨幣的發展因素方面,排名前三位的是“安全性”“民眾接受度”和“流通性”。對於央行數字貨幣,53%的受訪者願意將手裡的紙幣換成數字貨幣。而對於央行數字貨幣的未來發展,59%的受訪者持樂觀態度。

本次調研藉助數字100“調研雲”平臺,共回收有效樣本3278份。男女比例分別為43%和57%,大專以上學歷佔比為83%。月收入3000元以下佔比11%,3000-5000元佔比26%,5000-10000元佔比42%,10000元以上佔比21%。年齡分佈中,90後佔比20%,85後佔比31%,80後佔比29%,70後佔比7%,60後佔比7%,其他年齡段佔比6%。

近6成受訪者認為:數字貨幣“風險很大”

儘管大多數人對數字貨幣有所耳聞,但對其印象卻各不相同。調查數據顯示,59%的受訪者認為數字貨幣“風險很大”,有47%和36%的人對數字貨幣的印象停留在“炒幣”和“挖礦”的層面,也有23%和17%的受訪者對於“央行數字貨幣”和“合法化”有印象。

由此可見,人們對數字貨幣的印象更多的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私人數字貨幣,而對央行數字貨幣的認識較為模糊。

在數字貨幣發展的影響因素方面,“安全性”“民眾接受度”和“流通性”排在了前三位,佔比分別為54%、54%和43%。除此之外,“政府幹預”“推行難度”“應用場景缺乏”和“技術難題”也是影響因素,佔比分別為34%、33%、33%和28%。(如圖1)

數字貨幣認知情況調查

可以看出,“安全性”始終是民眾最關注的因素。目前,能夠接受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國家和地區仍屬於少數,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數字貨幣的發展。 儘管存在上述種種制約與質疑,但仍有4成多的受訪者認可數字貨幣的優勢。

調查數據顯示,43%的受訪者認為數字貨幣“依託於區塊鏈技術,前景廣闊”,42%和39%的受訪者認為數字貨幣“更加方便快捷”和“降低交易成本”,也有31%的受訪者認為數字貨幣可以“消除匯率波動帶來的影響”。同時,儘管大多人對數字貨幣的安全性有所顧慮,但仍分別有18%和23%的人認為數字貨幣“更加安全穩定”和“更加容易保值甚至升值”。(如圖2)

數字貨幣認知情況調查

超過5成的受訪者願意使用“數字貨幣”

在接受和使用數字貨幣(這裡指“法定數字貨幣”)方面,調查數據顯示,53%的受訪者願意將手中的傳統貨幣更換為數字貨幣,但也有35%的人表示“不好說”,而不願意更換的受訪者佔比僅為12%。從年齡段來看,60後(31%)、70後(41%)和75後(45%)的更換意願明顯低於80後(52%)、85後(59%)和90後(56%)。從收入來看,月收入超過20000元的人群更願意(64%)去更換和使用數字貨幣。從地域來看,相較於其他城市,一線城市人群(56%)的意願也最為強烈。

另外,在願意更換的人群中,有37%的人願意將手中50%-69%的傳統貨幣換成數字貨幣,20%的人則將更換比例提高到了70%-99%。

而選擇不願意更換的人,最大的擔憂則集中在“個人財產隱私無法得到保障”(59%),月收入20000元以上的人群特別重視這一點(68%)。47%的人因為“擔心使用和操作比較麻煩”而放棄更換,這一比例在70後人群中佔比格外高(59%)。另外,也有44%和23%的受訪者認為“數字貨幣的持有和支付存在安全隱患”以及“我對數字貨幣不瞭解”。

5成受訪者傾向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

對於各國都在積極探索的央行數字貨幣,人們的態度是怎樣的?

調查數據顯示,53%、51%、49%和47%的受訪者認為各國聚焦央行數字貨幣的原因是“降低傳統紙幣發行、流通的高昂成本”“提升央行對貨幣供給和貨幣流通的控制力”“減少洗錢、逃漏稅等違法犯罪行為”和“提升經濟交易的便利性和透明度”,也有31%的受訪者認為是為了“助力普惠金融的全面實現”。(如圖3)

數字貨幣認知情況調查

關於對我國央行數字貨幣的信用背書,人們的態度是怎樣的?調查數據顯示,50%的人選擇傾向於由央行來發行數字貨幣;然後是國有銀行,佔比為26%;選擇傾向於大型互聯網企業和其他金融機構的人群也分別佔比12%和6%;僅有3%的人傾向由私人發行數字貨幣。

其中,80後和85後對於私人信用背書顯示出了更強的信心。而月收入20000元以上(18%)和月收入10000-20000元(15%)群體相對其他收入較低群體,如3000-5000元(10%)和3000元以下(8%),則更加信任大型互聯網企業。

不過,對於央行數字貨幣的出現,58%的人認為它有利於數字貨幣發展,只有8%的人認為對數字貨幣的發展是不利的。

萬眾矚目的數字貨幣浪潮來襲,在國家的信用背書以及央行數字貨幣的漸行漸近之下,未來,央行數字貨幣的出現是否能顛覆現有貨幣和金融體系?

調查數據顯示,有63%的人認為央行數字貨幣的出現對現有的貨幣和金融體系“有一定影響,但不影響現存體系”,90後是持有這一觀點人數最多的群體(66%);21%的人認為“對現存體系有顛覆性影響”,其中70後佔比最高(28%);僅有7%的人認為“沒有什麼影響”,其中高收入(月收入20000元以上)群體持有這一觀點的比例最高(13%)。

59%的受訪者看好我國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

對於我國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前景,調查數據顯示,45%的受訪者認為我國的央行數字貨幣可以“穩步發展,逐步實現我國貨幣的轉型”,14%的受訪者認為將“迅速取代紙幣,並在市面上流通”。除此之外,持有“發展形勢尚不明朗”和“遭遇極大阻力,發展緩慢”等觀點的受訪者也分別佔比19%和17%。(如圖4)

數字貨幣認知情況調查

其實,任何新鮮事物的湧現和發展都難免會遭遇質疑和爭論,而要穩步發展則與監管者的智慧息息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對於我國數字貨幣的監管,66%的受訪者認為需要“及時完善相關法律監管制度”,也有61%和59%的受訪者認為需要“加強對發行者的審慎監管”和“加強對消費者的保護”。除此之外,“引導數字貨幣的交易”和“放開市場準入限制,以事後監管為主”也分別佔比45%和36%。

從數字貨幣到央行數字貨幣,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產物。對老百姓來說,兩者都需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不能“假了”也不能“毛了”,所以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央行數字貨幣更能滿足人們的要求。

不管怎麼說,數字貨幣的時代大幕正在徐徐拉開。大浪淘沙,你我都在這一進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