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關於辦學事宜的幾點關鍵說明

關於辦學事宜的幾點說明

一、辦學要求

(一)校園面積:300畝以上;只有滿足校園面積超過300畝,才能達到教育廳或教育部辦學基本要求。

(二)生均面積:26—28平方米;大學生生均面積達到規定才符合辦學要求。

二、投資來源

(一)基金公司:與數家基金公司達成投資意向,1期總投資5億達成投資意向。

(二)股份企業:校企深度合作的企業投資;2期主要依靠參股企業投資,總計40家企業,每家平均投資1500萬元,合計投資金額達到6億元人民幣。

(三)個人投資:接受雙師型師資個人投資為主。個人投資單位為100萬元每份,可以依據自身能力投資1份或幾份。

三、師資力量

(一)蘇州大學:鼓勵雙師型師資建設,搭建部分大學老師走向社會的平臺;

(二)企業精英:技術能手,業務骨幹,企業精英參與教學工作;

(三)社會招聘:碩士以上學歷的優秀畢業生。各專業按五分之一配備新師資力量,實施以老帶新,逐漸打造自己的優質師資力量團隊。

四、生源保障

(一)統招錄取:按招生目錄對高考生進行招錄;

(二)訂向培養:開展校企高度融合,入校即入企;

(三)校校合作:與中專學校深度合作,組織中專畢業生參加對口高考或鼓勵學生參加高考填報志願入學。

五、成功案例

(一)蘇州模式: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與同城旅遊合作,開班電子商務校辦工廠,從2006—2012年校辦工廠發展2000人規模,2014年融資100億元,成為蘇州名片企業,目前有在職員工20000人;

(二)南昌模式:南昌豪泰動漫學院從一所動漫培訓中心起步,2008年成立學院,目前佔地1800多畝,在校生超萬人,校辦工廠50家左右,成為培育企業發展的搖籃。2014年共青城市推出萬畝土地興辦大學城,免費提供土地政策促進10所民辦大專學校快速落地,目前在校生近10萬人,成為吸引企業投資沃土,極大彌補了人口只有20萬人短板。

六、心路歷程

(一)人力資源:與內地很多中專學校合作有基礎;

(二)教育培訓:與長三角地區很多企業有過合作;

(三)謀劃辦學:興辦一所校企深度融合職業院校,入校即入企,企業把部分產能納入實訓基地,實現學生。

七、優劣之處

(一)優勢之處:能整合教育資源、企業資源、社會資源等;

(二)劣勢之處:經濟欠發達地區辦學熱情不夠,缺少政策支持。

萬里之行,始於足下。實業報國要靠人才,教育強國才是根本。依據企業人才實際需要,開展針對性人才培養,逐漸把我們的大學辦成創新型、合作型、社會型、服務型、綜合型的特色大學。

你支持辦綜合性大學,還是職業技術學院? (單選)
0人
0%
綜合性大學
0人
0%
職業技術學院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