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為什麼醫院的檢查結果不能互認?是為了多賺錢麼?

只要經歷過家人轉院就會發現,很多檢查在上一個醫院做過,到了另外一家醫院還是會重做,最後結論都一樣。

剛抽了幾管血,到新的醫院又要抽血,大人都經不住這樣的抽血,更不要說小寶寶了。

為什麼醫院的檢查結果不能互認?是為了多賺錢麼?

醫院為什麼要反覆開具這些檢查呢?是為了多收費嗎?

首先必須承認,許多檢驗科室的獎金的確和檢查量相關。

但是,檢查的開具者是臨床醫師,而且國家對這一塊的管理也非常嚴格,醫生大都沒必要為別的科室創收而自己承擔這麼大風險。

也許某些小醫院依然會少量存在這種情況,但是一般正規的三甲醫院,醫師基本上沒有功夫通過多開檢查來賺錢。

為什麼醫院的檢查結果不能互認?是為了多賺錢麼?

為什麼有的檢查會反覆開呢?

1、判斷檢查結果是醫生的主觀

比如磁共振、CT結果相對比較客觀,而B超報告非常依賴檢測人的主管判斷。

比如B超對於小兒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判斷,對於雙胞胎的排畸,只有少部分醫院的B超醫生可以做。

有經驗的B超醫生,做出的判斷就會不一樣。

如果是沒有問題的常規排查B超,其實是不需要反覆做的。

2、檢查的時效性

不可否認,很多檢查的時效性非常短。

比如血常規檢查,對於一個感染的病人,白細胞的變化會改變幾倍;而血K+這樣的檢查,只要半天就會從正常值變成“危急值”

所以,這些結果必須動態觀察。如果是常規手術前的檢查,1-2周的時間完全足夠。如果患者是因為病情變化轉到新的醫院進行治療,這些常規檢查再做一次,是不能少的。

3、檢查結果參考值不同

由於儀器的不同,測量方法存在差異。有些精細指標的檢查結果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尤其是對於動態變化的指標,較為精細的指標,還是可能有些不同。

為什麼醫院的檢查結果不能互認?是為了多賺錢麼?

什麼檢查可以互認?

在過去兩年內,多個地市公佈了《三甲醫院檢驗互認目》。

  • 抽血互認:

1.臨床生化:總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鹼性磷酸酶(ALP)、γ-谷酰轉移酶(GGT)、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CK)、葡萄糖(Glu)、尿素(Urea)、肌酐(Crea)、尿酸(UA)、甘油三脂(TG)、 總膽固醇(TC)

2.臨床免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體(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3.臨床血液:白細胞計數(WBC)、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Hb)、血小板(PLT)、紅細胞比容(Hct)、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血紅蛋白量(MCH)、平均紅蛋白濃度(MCHC)

  • 影像互認:

1.普通胸片,包括胸部、脊柱及四肢關節。

2. X線計算機斷層攝影裝置(CT)檢查,包括頭顱、胸部、脊柱及四肢常規CT平掃及增強掃描,腹部增強掃描。

3.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包括頭顱、脊柱及四肢常規MRI平掃及增強掃描。

4.超聲檢查,包括心臟、血管、腹部、淺表臟器常規超聲檢查。

為什麼醫院的檢查結果不能互認?是為了多賺錢麼?

哪些結果不能互認?

1、 因病情變化,已有的檢驗檢查結果難以提供參考價值的;

2、 檢驗檢查結果在疾病發展過程中變化幅度較大的;

3、檢驗檢查結果與病情明顯不符的;

4、患者或其親屬要求做進一步檢驗檢查的;

5、因疾病轉歸需連續對比觀察的;

6、司法、傷殘及病退等鑑定所需的;

7、其他符合診療需要的不可預測情形。

最後需要和大家再多說一句,無論是否“互認”,幾乎沒有醫院會不喜歡自己的檢查,而喜歡其他人的檢查。自己醫院的檢查,看著怎麼也習慣一些。

如果不想多做檢查,記得一定要複印好之前的檢查結果,並且在入院和門診時跟醫生提一句,

“XX檢查,我已經在XX醫院做過了,可以不重複做了麼?”

記得多說這一句話,可能會給你的就醫流程帶來不少便利哦。

為什麼醫院的檢查結果不能互認?是為了多賺錢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