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人的一生有3次機會突破階層,最近的一次就是2019年


人的一生有3次機會突破階層,最近的一次就是2019年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題目是《職場的第一個十年》,為什麼是這個題目呢?職場的第一個十年,從25歲研究生畢業走出校門到35歲,這個時間段,對人生很關鍵。

我作為一個年過半百的人,一路從職場中奮鬥過來,也算是有些資格來講講這個題目,希望大家聽過後能有所收穫,也希望我的一些建議能幫助大家找到奮鬥的方向。

1.今天你熱衷的金領職業,十年後可能變成“慘”業

今天的金領職業可能是明天的“慘業”

我先講幾個現象。第一個現象,大學裡有個很熱門的專業,很多學霸奔這個專業去,那就是金融專業。因為金融專業畢業後找工作,收入高。尤其是證券業,是典型的金領職業。所以高材生趨之若鶩。

哈佛、耶魯、哥倫比亞這類頂級學校的畢業生,華爾街行業是他們的首選,因為起薪就非常高。中國目前也是這樣,我相信找工作時能找到比這個行業收入更高的工作是不太容易的,當然,這兩年互聯網行業也可以,但證券業肯定是收入最高的行業之一。

1980年代後期,臺灣股市繁榮,證券業興旺發達,出首富、出暴發戶,頂級聰明的人才湧進證券業。這很正常,哪個行業收入高人才就往哪個方向湧。1993年我南京大學畢業到深圳,進證券公司工作,那時候大陸證券人都羨慕和學習臺灣證券業。但是前兩年我出差去臺北,看報紙看到一條新聞,令我很感慨,新聞大標題寫著:證券業已成為臺灣十大Can業之一,哪個Can?悲慘的慘,慘業。現在臺灣的年輕人找工作,據說是實在沒地方去了才勉強去證券公司工作。

為什麼?因為臺灣的證券市場已經衰落了,很冷清,沒多少交易量,而且臺灣經濟沒有縱深腹地,股市很難再看到大牛市回春了。當年的盛況一去不返,金領職業就變成了慘業。

今天中國的金融業仍然是炙手可熱的行業,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十年後,會不會有哪天,也變成慘業了呢?說不準。

如果你把眼光放到未來15-20年的長週期來看,今天的金融熱現象其實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第一,國家的總體發展方向是脫虛向實,實體經濟是實,而金融是虛,再不搞脫虛向實,國家的經濟就要發生危險了。想想看,如果大家都不去幹實業、搞生產,倒倒錢、搞搞金融交易就能發財,我們的國家還能有前途嗎?所以脫虛向實是必由之路。

第二,這麼多年來,大量優秀人才都讀金融專業,金融行業人才的供求關係是嚴重供過於求。

今天你畢業能進金融行業工作,說明你還是挺有競爭力的,勝出了。如果10年或者15年後,你35、40歲了,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自己處在了一個“慘業”當中,怎麼辦?那時候你再想轉到一個熱門行業,估計就很難了。因為那時候你已經是中年了,除了金融經驗,你不會幹別的,也很難再重新學習了。

我說這些話,並不是說我對金融業的未來發展有這麼篤定的判斷,這個我沒把握,我不是神仙,也不是算命的,未必有這個遠見。我只是想告訴大家一個觀念:在你二十幾歲到三十歲前後的時間裡,你一定要思考未來中國社會將如何演變,從而根據這個演變來確定你個人的職業生涯和財富生涯。

簡單來說,在你職業年齡的這個時間窗口,你要看到未來十年二十年的產業興衰和社會變遷,如果你沒這個眼光,你的職業選擇可能是盲目的或者不自覺的。

今天的好生意,明天可能做不下去了

我來說第二個現象,汽車與出行。去年有個非常震撼的消息,不知道大家看到了沒有,華爾街日報出了一個很刺激的新聞:

2018年無人駕駛汽車公司Waymo開始出租車商業化運營服務,最新估值1750億美元,相當於傳統汽車三巨頭的市值之和。

要知道現在中國3500多家上市公司裡,超過500億人民幣市值的公司才200多家,超過一千億市值的就更少了,而這家Waymo公司最新估值1750億美元,一萬多億人民幣啊,這是一個令人震撼的數字。Waymo的估值,預示著無人駕駛時代的真正到來。

滴滴出行的老闆程維說過一句話,我印象非常深,他說:以後,你如果聽到一個朋友買了一輛私家車,你會覺得他很奇怪,就像今天聽一個朋友說他買了一匹馬。為什麼?因為以後全部是智能出行了,人們不再需要私家車。如果誰家的車上還有個司機,那就更奇怪了,因為將來都是無人駕駛。

據說將來政府還可能立法,禁止人為開車,因為人為開車會疲勞、酒駕、情緒影響等,會發生交通事故,而無人駕駛安全度更高。

現在看來,關於汽車和出行,這是大趨勢,必然走向。相應的,一系列與此相關的生意、職業,將來都要大變化。比如辦駕校一直是個好生意,將來就會辦不下去了,因為很少人需要考駕照。比如4S店、汽車維修和服務、汽車保險等等生意,都會變得面目全非。

移動互聯網剛出現時,我就有預感,如果冒出一些人用移動互聯網的商業模式進入出租車行業,傳統的出租車行業將被顛覆,傳統的出租車行業一直靠牌照和管制賺取壟斷利潤,長期以來這是個難以撼動的好生意,移動互聯網會把它搞掉。果然,後來冒出了滴滴快的這類企業,出租車行業的壟斷地位就被搞掉了,如果不是政府保護,滴滴這樣的公司是會徹底顛覆掉出租車行業的。

社會的變化其實很快,十年時間就足以天翻地覆。證券業、汽車業、出行業是這樣,其他行業未來又怎麼可能不變呢?現在熱衷的行業、生意和職業,未來會不會繼續存在,都是一個問題。

行業的趨勢決定了你未來的收入

我來說第三個現象,最近有消息說北京離婚率達到48%,是不是言過其實我不知道,反正現在離婚的人確實很多。2018年中國成年單身人口超過2.4億,預計未來會達到4億左右,現在越來越多的精英和高素質人才都不想結婚了,或者結了婚趕快離掉過單身日子。

這就造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消費現象:過去一年,天貓迷你款商品銷售增速比普通款高出15%,迷你款微波爐銷售增長了970%,寵物經濟的規模接近2000億了。單身生活,什麼用品都僅需滿足一個人的用量,所以迷你款就夠了。

多說一句,目前如果要找一個百分之百看好、必然會增長的行業,那寵物行業必居其一,單身人士,寵物成為必需品。同理,為單身人群提供各種服務和產品的行業及相關職業,大趨勢向好。

另一個我很看好的產業是養老。雖然目前做養老行業掙錢的不多,也非常辛苦,但15年之後,養老這個行業一定類似當年的壽險、保險行業一樣非常火爆,從職業選擇上講,是很好的行業。

當然,與養老相關的不單是開養老院,我昨天看新聞,說上海、大連這些城市的老年大學特別火。以前我們講入學難,說的是小孩入學難,但現在老年大學入學比小孩入學還難,有的老人排隊排了五年都沒輪到上老年大學。這是一個縮影,將來,與養老相關的事、相關的職業都會變的很好,不要把目光只侷限在養老院上。

昨天央視報道說,北京月嫂起薪是八千塊,熟練的月嫂月薪兩萬五,而且提前半年預約才能排到隊,否則沒檔期。說到這裡,我也想問一下各位目前的薪資如何,一個985、211畢業的研究生,現在的起薪能不能達到這個標準?所以,能不能跟上社會的變化、行業的趨勢,直接決定了你職業的收入水平。

總體來說,未來十年,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各種新科技,將聚變出全新的產業、全新的商業和全新的職業,在這個過程中,一批夕陽職業會衰敗,一批朝陽職業會興起,職場命運,財富豐瘠,首先繫於此。

在你的職場第一個十年,什麼是夕陽職業,什麼是朝陽職業?這個判斷,很重要。

2.35歲之前,必須想清楚4個問題

講完大的趨勢,我們回過頭再來探討,職場的第一個十年到底該怎麼過?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系統的思考過自己的職業,或者有沒有考慮過究竟應該怎麼思考職業?這是我總結的幾點經驗,希望大家聽完後可以走出職業的迷茫期,把握住25歲到35歲這個重要的時間窗口。

瞭解社會、適應社會

今天來聽課的人,我看你們都很年輕。在你們年輕的這個階段,有一個任務就是要了解和適應社會。

我經常跟年輕人講讀書有一個危險,就是一口氣讀到博士,從高中、本科到研究生再到博士,一口氣讀下來,是不好的。等你博士畢業,基本上也在30歲附近了,你在書本和校園裡一呆就呆了30年,想想看,你對社會還能有多少認識?你的視野已經侷限在你所攻讀的專業領域了,等你畢業時都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幹這行。這是很可怕的。

讀書要讀讀停停、停停讀讀,我自己是無意中這樣讀過來的。本科畢業後我去工作了兩年,工作兩年後我覺得不滿意,然後就去考了南京大學的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後去深圳工作了幾年,然後去芝加哥留學瞭解瞭解美國,最後又到人民大學讀了博士,最終了卻了自己的學歷心願。

讀讀停停、停停讀讀的過程,使我兩邊不耽誤,一邊是增長知識、解決學歷,一邊是瞭解社會、瞭解職業。根據對社會對職業的瞭解,來調整和補充自己的學習。

當然,我這個觀點,是針對文科說的。如果你學的是理工科,那就另說,比如學醫的、搞科研的,你需要碩博連讀,需要持續呆在實驗室不受外界干擾,否則你很難在本專業裡有突破和發展。

另外,我也希望大家大學畢業後不要選擇留校工作,因為留校工作往往也就意味著你一輩子都要待在校園裡,一生都走不出校門,那你還怎麼去了解這個社會、瞭解其他職業?

所以,職場的第一個十年,哪怕你沒升官、沒發財甚至好像什麼都沒做成,但只要你明白了原來社會就是這麼回事兒,知道了該怎麼在這裡面混,發現了原來還有這樣的行業能讓你在裡面幹,那你這個十年就不算白過,你做了你應該做的事,我覺得這也是年輕人第一個十年應該完成的剛性任務。

認識自己、調整自己、修理自己、磨鍊自己

認識自己、調整自己、修理自己、磨鍊自己,這幾個字的道理大家都懂,但要真正做到,卻需要用一生的時間。我已經是一個50幾歲的人了,現在還經常修理自己,因為我經常能發現自己的毛病,而且有些毛病很頑固,修理了十年都沒修理過來。

我有個非常好的企業家朋友,雲南人,成就很大也非常有境界,他抽菸抽的厲害。有一次我說,你抽那麼多煙幹嗎?戒了它吧。他不說話,我說你戒不了吧!他說我就沒想戒,我想開了,想抽就抽吧,人生就這麼活吧。他說,想戒怎麼會戒不了?一個男人,如果連煙都戒不了,還能幹成啥事?這句話給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連煙都戒不掉,連遊戲都戒不掉,連熬夜都戒不掉,連懶散都戒不掉,就這麼一些很簡單的事都做不到,那還談什麼追求成功?

但事實上,這些小事,確實很不容易做到。認識自己、調整自己和修理自己是非常難的事,比了解社會都難。如果你在調整自己、管理自己方面不當真,放任自己,那你就少扯談什麼人生追求和成功了。喜歡打遊戲你就打吧,願意喝王者農藥就喝吧,總是懶散就由著自己的性子懶散去吧,玩一輩子玩到死拉倒。如果你真的是這麼選擇了,倒是可以,你想明白你的人生就是要這樣,那沒什麼好說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在探討成功前,首先要想一想該如何管理自己。李嘉誠說,很多人的人生失敗,本質上是自我管理上的失敗造成的。養成自我管理的習慣,是職場第一個十年的重要任務。

補課、補證、補學歷

第一,你要補課,補你的知識。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個感覺,發現自己大學學的知識在工作中基本沒用,一方面可能是你沒有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大學教學的知識跟實踐脫節太遠,所以工作後的第一個十年,需要補課,一定要把自己在職場能用的著的一系列專業、行業知識補上去。

第二,要補證。你想從事的職業都需要哪些證書,做律師要考司法考試,做會計師要考CPA,想從事基金業就要考基金從業資格,想做投行就要考保薦代表人,職場的前幾年要把工作所需的證書補上。

第三,補學歷。如果你的行業入門學歷門檻很高,非要985碩士以上學歷,那你就要考985碩士,甚至要考博士,當然學習的過程中也不要忘了你所需要的職業技能。

建立良好的工作生活形態

最後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就是工作十年左右時間,35歲之前,你要儘量解決基本生活問題,要有位子(職務)、票子(收入)、房子、車子,建立工作、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基本形態。職場的第一個十年,在經濟收入上,你最好要實現收支上的大體平衡,不要過度負債,否則債務和供房的壓力,會讓你變得急功近利,急於成功,心態和精神都可能變得扭曲。

總之,瞭解社會,修理自己,補課補證,位子票子,這4個方面的問題,是職場的第一個十年、大約35歲之前必須解決的。

3.人的一生有3次機會,最近的一次就是2019年

我先講一個人,他叫周金濤,中信建投的首席經濟學家,他在2015年12月份做過一場演講,2016年3月又在上海清算所重新講了12月那場演講的PPT,後來整理成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做“人生就是一場康波”。

這篇文章的觀點後來紅遍了整個資本市場,為什麼?因為他的觀點和預言,特別明確、鋒利,而且都被後來發生的事實驗證了,讓人很震撼。

所謂康波,是前蘇聯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在1925年提出的一個世界經濟運動長週期規律,經濟學上稱為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康波理論認為: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體系是以45-60年作為一個週期而循環波動的,隨著生產和科技的演進,經濟趨勢通常會在45-60年的時間內發生一次由興到衰的轉變。具體的理論在這裡我們就不展開了,大家只要知道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宏觀經濟理論或者說一個分析方法就行了。


人的一生有3次機會突破階層,最近的一次就是2019年


周金濤作為經濟學家,對康波週期很有領悟和心得,他把這個理論應用在分析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當中。在2015年12月的那次演講中,他說我們處在這樣的一個60年康波週期當中:1982-1990年是回升期;1991-2004年為繁榮期;2004-2015年是衰退期;2015年之後就進入到了本次康波的蕭條期,這個階段將會持續到2025年,也就是說未來十年,我們註定將在蕭條中度過。在這個蕭條期,房地產會轉跌、互聯網+的熱潮會退去、全球資產價格全面回落。一個個都應驗了。

2015年底,周金濤的原話,他說未來的4年裡,2016年將是最好的年景,2018年到2019年將是康波週期的萬劫不復之年,是六十年中最差的。現在就是2019年了,我們接下來面臨的挑戰可想而知。他說:“一個康波週期是60年,而每隔20年卻會出現一個波動性的轉折點,所以從我們工作開始算起,人的一生只有三次機會,只要抓住其中一次機會,至少可以成為中產,如果一次機會也沒抓住,那麼變富無望,終生貧窮。”

他說最近的3次機會是:

第一次機會是2008年,如果你在那時候買股票、買地產,現在肯定很富裕。

第二次是2019年,就是今年,因為今年會是歷史上最低的低點,今年下半年所有的資產都有可能觸底反彈。我們現在看到了春節過後股票也開始暴漲了,這也是一個明顯的跡象。

第三次是在2030年附近。

根據周金濤的觀點,在座的各位,三次機會中你們還能趕上兩次,2019年和2030年附近。我希望你們都能抓住這個機會。

今年春節後,股市開始活躍,大家又蠢蠢欲動,做起了發財夢,想抓住2019年的這次機會。很多人都希望我講講怎麼看今年的股市。雖然這個點上我不方便說這個話題,但既然你們來了,我還是要告訴你們,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否則冒然入市,結果很可能就是“親人兩行淚”。

告訴你們個事實,如果你不是職業做證券的人,不是從事投資職業的人,你想通過炒股票賺錢,贏的概率很難超過20%,輸的概率80%以上,不管行情好壞,你炒股票大概率是虧錢的,要不然怎麼叫你“韭菜”?統計規律逃不出二八定律,炒股票,20%的人可能掙錢,80%的人要虧錢。你會是那20%嗎?你指望一個80%概率要虧錢的事來讓你發財致富嗎?

大家別忘了周金濤是證券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他的服務對象,是機構投資者、職業投資者。你如果不是職業投資者,他所說的機會對你的適用性,你就要小心,應用之妙,存乎於心。

4.房價會大跌嗎?或者會繼續漲嗎?

錢和房子,是我們大多數人的一生中兩個無法逃避的剛性需求,我稱之為兩個硬核剛需。錢的背後是金融問題,而房子的背後是房地產問題。我接下來就跟大家聊聊金融和房地產。

中國的金融和房地產,大趨勢怎麼看?

什麼是金融?

首先講個笑話,說有個人在美國上大學,選課時發現一門課叫“選擇與未來”,便果斷的選擇了它,希望通過這門課來學習些人生的經驗和智慧,指導自己的未來選擇。然而上課後他發現不知所云,一點也聽不懂,最主要的是老師講的話題跟人生話題一點都不沾邊。

為什麼?因為這門課叫《Option and Future》,翻譯過來是《期權與期貨》,這是一門金融課程而不是什麼選擇與未來。他不懂金融專業術語,所以弄出了這樣一個笑話。

我為什麼講這個笑話?我是想說,金融是什麼,金融是一套自己的話語系統和知識體系,如果你不在這個圈子裡,那套話語系統像是黑話,你聽不懂。學習金融專業就是學習一套話語系統和知識體系,如果不瞭解這套話語系統,你就無法談論金融話題。

那金融到底是個什麼事呢?金融在經濟運行系統裡非常複雜,你很難一時半會說清楚,而且你終其一生研究這個事也未必能搞的明白,但金融其實也很簡單,簡單到就五件事:

第一,利率。利率是貨幣供應決定的,發多少鈔票,市場上供應多少錢,有多少人需要資金,供求關係決定利率,利率是資金的價格。

第二,股票債券,即資本市場。

第三,期貨,主要是大宗商品。

第四,匯率,外匯供求決定匯率,匯率是外匯的價格。

第五,房地產。以前是黃金和石油,現在主要是房地產,尤其在中國。

下面,再和大家講講中國金融體系的三大特點:

第一,銀行系統龐大,資本市場很小,這是造成中國經濟高槓杆係數運行的主要原因。

貨幣供應到銀行,銀行貸款給企業、給實體部門,都是貸款,結果高槓杆造成了整個中國經濟在高槓杆和高風險係數上運行,這是中國經濟非常大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必須靠金融改革。

第二,基於房地產金融。

中國所有的金融、所有的信用都是基於房地產抵押的,純信用的貸款很少,中國的銀行系統是基於房地產的。

第三,基於美元的外匯。

全世界各個國家的外匯都是基於美元,否則沒戲,雖然現在人民幣好一點了,但整體上還是基於美元的外匯。

這五件事和三大特點決定著中國金融改革發展的三大方向:

(1)擴大資本市場,增加直接融資,使中國經濟總體去槓桿,風險係數降下來。

換句話說,在金融體系裡,銀行體系將來會保持穩定甚至慢性萎縮,資本市場體系、證券業,還是擴張的趨勢。找金融工作的同學們注意啦,要儘量去資本市場體系找工作,次選銀行系統。

(2)從基於房地產的金融過渡到基於產業結構效率的金融,從基於抵押的信用過渡到基於大數據的信用。

數據資產,成為金融業的核心資源和競爭力。

(3)人民幣國際化,逐步成為世界各國儲備貨幣。

怎麼看待房地產?

講完金融我們再來聊聊房地產, 大家先來看看下面這張圖表。

人的一生有3次機會突破階層,最近的一次就是2019年


你們看,美國股票總市值和房地產總市值都是30萬億美元,歐盟是20萬億美元和20萬億美元,日本的房產市值多一點是10萬億美元,股票市值6萬億美元。

美國、歐盟、日本都是成熟的、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它們的股票總市值和房產總市值,大致是相當的。假定這種狀態是成熟的、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的正常態的話,那麼我們可以推測,中國只要走市場經濟道路,總是要不斷地走向成熟的、發達的市場經濟形態,最終會變得股票總市值和房產總市值,大致相當。

目前,中國的房產總市值65萬億美元,股票總市值6萬億美元。按上述推測,未來的趨勢,無非是三個變化方向:

1.資本市場增長,向上趕上房地產市值。

2.房地產市值萎縮,向下靠攏股票總市值。

3.股票市值增長與房地產市值下滑同時進行,走向平衡。

據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就是房地產不可能像過去15年那樣狂飆突進了。總體上是放緩腳步、保持穩定,不可能再突飛猛進,而資本市場還大有增長空間。

當然,大家也不必為房地產下跌感到緊張。去年很多地產大佬來問我房地產會不會下跌、崩盤?我說你一萬個放心,房地產不可能大跌更不可能崩盤。原因很明顯,中國金融體系三大特點中的第二點決定了房地產不可能大跌,因為中國金融是基於房地產的金融,中國的銀行體系,安危繫於房地產價格。

如果中國房地產崩盤,中國銀行體系就會跟著崩盤,進而整個中國金融體系都可能土崩瓦解,金融危機,就要大爆發。這種事怎麼可能出現?這種事怎麼可能允許出現?如果出現了,那就是“大地震”一樣的天災,人為控制不了的情況,那就另說。

所以,中國的房地產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房價長時間繼續漲,很難;普遍大跌,更不可能。

5.可嘆多少聰明人,一生沒做好一件事

社會底層出身的人,不成功就沒有出路,所以人生的責任就是必須追求成功。我說人人都可以成功,你信不信?

做好一罐辣椒醬,你會不會?陶華碧專心致志做好辣椒醬,就成了老乾媽,每年幾十億營業收入,幾億元的純利。

做好一個火鍋,你會不會?張勇專心致志做好普通口味的火鍋,就成了海底撈,海底撈上市了,現在市值超過一千億元。

做好一個鴨脖子,你會不會?絕味鴨脖現在市值100多億元。

做好一個打火機,你會不會?普通打火機幾塊錢一個,ZIPPO打火機幾千塊一個,成為男人的至愛和標配。

做好一瓶醬油,你會不會?海天醬油,現在市值2000億元。

做好壽司,你會不會?小野二郎終其一生,專心致志做壽司,做成了享譽世界的壽司之神。

做好避孕套,就成了杜蕾斯;做好棉襯衫,就成了香港溢達;做好運動服裝的代工廠,就成了申洲國際,每年純利潤幾十億元,市值一千多億元。

我想問問你們,你們上了名牌大學,受了高等教育,成了高素質人才,讓你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做好一個產品、做好一個服務,你能不能做的好?

能做得好,就能成功。做不好,就別扯淡。

大家應該明白了,我說這些,就是想向你們傳遞一個道理:“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只要你能夠傾一生的時光與精力,傾一生的思維與智慧,把一件事做到極致,那麼你就能成功。可嘆世上不知多少聰明人,一生沒有做好一件事。

孟子和王陽明說:人人皆可成聖賢!如果有人跟你說“人人皆可成功”,你千萬別把它當作庸俗的成功學,當然更不要把說者看作是孟子王陽明那樣的聖賢。

清靜一念,即刻就是菩提道場;你一正心,朗然見得成功之道。人人皆可成功,只是一個常識常理而已。

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