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經歷三個階段,看看你的孩子正處在哪個階段

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經歷三個階段,看看你的孩子正處在哪個階段

我發現,無論是孩子讀書多還是讀書少,家長們都存在一個疑惑,怎麼樣才算是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

書讀的少的,家長們著急,想提高孩子的閱讀量;書讀的多的呢,家長又擔心孩子囫圇吞棗,沒有從書中學到多少知識,覺得讀的多也不好,又想讓孩子慢下來。這裡面反映出來的其實都是一個問題:怎樣才算是有了一個良好的讀書習慣,家長們不清楚。

這個問題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說明白的。而且習慣的養成,絕不是簡單的讀了多少書,每天的讀書時間有多長決定的;而另一方面,作文寫得好能說明完全是因為讀書多嗎?這個也未必。兩者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

家長要明白,讀書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是積累了多少好詞好句,作文裡用到了多少詞,習慣的養成不可以量化,也不可能去量化。但是,也不是不能判斷,家長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判斷自己的孩子,閱讀習慣到底好不好。是表面現象上的好,還是實際效果真的好。

我將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分成三個階段:初級階段,中級階段,高級階段。

在初級階段,判斷的標準是閱讀時間。家長們要問一下自己:孩子的閱讀時間能不能有保證?對於一個還談不上閱讀習慣的孩子來說,首選要在閱讀時間上有保證,最起碼,每天要保證半個小時的閱讀時長。這個階段對於讀的內容可以不做要求,哪怕就是讀課文,讀繪本,讀漫畫,也要保證這個時間。在這個階段裡,家長也要多一些陪伴,和孩子在閱讀上多一些互動,目的是發掘他的閱讀興趣,為了往下一階段的培養做好準備。

到了中級階段,在閱讀的時間和數量上都要有要求了,也可以理解為以閱讀的速度為衡量的標準。不要覺得讀的快不好,只有在速度上提升了,才能進一步追求閱讀的質量。而且這個時候,可以多一些朗讀的環節,默讀的時候速度快,容易蜻蜓點水,而加入朗讀的部分,在朗讀上加快速度,對於專注力和語感的培養,都是有積極的作用的。

經過前面兩個階段,時間與速度的提高之後,就要向高級階段邁進了,達到了這個階段的要求,才算是真正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而很多家長覺得讀書多就等於學到的知識多,作文裡的好詞多,語文成績好。這個判斷實在是有些偏頗。

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經歷三個階段,看看你的孩子正處在哪個階段

孔子曾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真正良好的閱讀習慣,反映出來的,首先是思維上,是思考能力增強了,是學會面對問題時,有自己的想法,學會從多個角度看待一些事物和現象,能夠發現背後的本質,能夠去探究一些現象背後真正的原因。

這個階段,家長一定要與孩子多討論,多交流,不僅是就書本內容交流,更要學會跳出書本,從生活中去引導孩子觀察與思考,去學會舉三反一。要知道,讓孩子舉一反三太難了,家長給孩子三次引導啟發,舉三個例子,他能從中得出一個自己的思考或想法就是非常成功的。另外,還要鼓勵孩子不動筆不讀書。動筆是對思想進行整理的最好方式。愛動腦的孩子,動了筆之後,思維會更嚴謹,更成熟。

孩子會思考,有想法,在表達上不人云亦云。這才是真正的通過閱讀變強大的,而“知識就是力量”,這個力量,不就是我們思考的能力更強大了嗎?

其次,孩子的詞語的積累,科學文化歷史知識的掌握,也可以作為衡量孩子是否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的標準,但是,家長一定要清楚的是,這些是無法量化的,是從初級到高級始終在積累在變化的。家長要堅信,只要孩子肯讀書,就一定會學到知識,只是這種知識並不會時時表現出來,有時候連考試與作文中都不會表現的很明顯,但是,家長們還要是堅信,閱讀的積累一定在發生,不要懷疑閱讀的力量,所謂厚積薄發,量變到質變,這樣的情況,誰也無法預言會發生在何時。作為家長,要做的就是:時刻準備著。

家長們清晰了這樣三個階段,明白自己的孩子處在哪一個階段,那麼我相信,您一定知道目標在哪裡了。剩下的,沒有捷徑,唯有堅持。

最後,歡迎大家訂閱林老師的專欄:

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經歷三個階段,看看你的孩子正處在哪個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