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科目一《綜合素質》專項備考,看完這些,這44分你穩拿了~~三觀篇

科目一《綜合素質》專項備考,看完這些,這44分你穩拿了~~三觀篇

教師資格證考試如今都是國考,全國統一考試,所以出題比較的嚴謹,分析歷年科目一試卷,可以總結出一些出題規律。單選1-4以及第30題的案例分析都考查教師職業理念部分,單選13-16以及第31題的案例分析都考察教師職業道德部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把這總共44分的題緊緊抓住。

職業理念

素質教育內涵(素質教育觀)

1.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這一條其實考查的不多,但要記住的是,素質教育的提出是為了提高國民的素質,而不單單是隻提高學生的素質。

2.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面向全體學生,就要求老師不差別對待(優生、差生),對學生一視同仁。例如:某老師上課只關心前幾排學習好的同學,對後排的同學不管不問。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德智體美勞以及心理素質方面的全面發展,出題多以教師偏主學科方面。例如:某學校三年級學生只上語數外三門主課,音樂,體育課等也被語數外老師給佔了。

4.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這裡的個性可不是學生染頭髮,奇裝異服的個性,而是學生的特長,優勢。例如:小紅愛寫作,老師就鼓勵她多看書,之後當個作家。

5.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這條突出要記憶的是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讓學生具有創新型思維,這個理念也有可能會出現在作文裡哦~

.

“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1.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主體

①學生在教育活動中處於主體地位;

②學生具有個體獨立性,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

③學生在教育活動中具有主體的需求與責權。

這一條在案例分析題裡常常出現,例如:老師讓學生自己備課,當小老師、讓學生“自設作業”、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場辯論賽等等。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2.學生是發展的人

①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規律性;

②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

這一條要求教師要相信學生是有發展潛能的,不可輕言否定學生。案例分析題中一般是這樣體現發展中的人,例如:某學生十分調皮,經過某個事件以及同學老師的幫助後就變成了好學生。某同學十分內向,經過某個事件以及同學老師的幫助後就變得外向活潑了。由差變優,這就是發展的人。

3.學生是獨特的人

①人的全面發展是以承認學生的差異和個性發展為基礎;

②學生的個性與差異要求切實貫徹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這一條要求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是具有個性與差異的,要實施因材施教。案例分析題中,一般會以排比的形式出現,例如:老師設置讀書角,買的書有詩集,有小說,有歷史故事,有科技雜誌等等。老師讓學生“自設作業”,交上來的有電影觀後感、“老師我想對您說”、日記等等。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觀

教師觀內容在近幾年,不管是選擇題還是案例分析題裡都是屬於高頻考點,所以我們還是得首先把理論給吃透!

現代教師角色的轉換

(1)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習上,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而不是應試教育的定向者,只注重死記硬背)

(2)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研究本學科知識,研究教育教學能力等等,摒棄應試教育時的教書匠)

(3)教師作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課程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可以針對學校當地經濟文化特色等開發建設新課程,例如:沿海城市開發防風預警演習課程。)

(4)教師作為社區型的開放教師;(這個不常考,簡單來說就是走出學校的象牙塔,所教育的內容,學校和社區是可以相互影響的。)

(5)教師是終身學習的踐行者。(由於學生的向師性特點,教師應秉持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豐富自己,做到與時俱進。)

現代教師行為的轉變

(1)在對待師生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讚賞;(教師與學生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的,所以在遇到學生犯錯誤時,應該尊重學生,在面臨學生的一些創新性回答時,也應該讚賞而不是拒絕和否定。)

(2)在對待教學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和促進者角色相近,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作用是幫助、引導。)

(3)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師個體專業化發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徑,在案例分析題裡,會以某老師注重課後反思、某老師經常把在課上遇到的情況記錄下來,寫成教學日誌等形式出現。)

(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合作。(不常考,其他教育者即指教師的同事、學生的家長等,與他們之間的關係也應相互尊重,和睦,形成家校合力,促進學生髮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