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石仙桃繁殖栽培養護技術

石仙桃繁殖技術

石仙桃是中藥名,因其假鱗莖碩大似桃,青翠猶如碧玉而得名。石仙桃為蘭科石仙桃屬植物,全屬截至2017 年 3 月接受的物種共約有 55 種,廣泛分佈於熱帶亞洲至大洋洲。我國有14 種,另有 1 種於 2014 年之前發現的新物種。雲南省是石仙桃屬植物分佈中心,約有 12 個野生種。石仙桃株形佳,葉片四季常綠,密生多花小巧玲瓏,姿態優美,花期較長,有些品種花香宜人,而且能耐寒、不怕酷熱,適應性強,可在城市園林中和家居美化栽培觀賞。除藥用外,也可做家庭煲湯食用


石仙桃繁殖栽培養護技術


長唇石仙桃


石仙桃繁殖栽培養護技術


微紅石仙桃


石仙桃繁殖栽培養護技術


雲南石仙桃


石仙桃繁殖栽培養護技術


肉質石仙桃

石仙桃為附生或石生,根狀莖粗壯,具匍匐狀,葉革質,狹橢圓形、卵形或長圓形,總狀花序具密生穗狀多花,花白色、粉紅色、淺褐色、淡綠色、淡黃色或淺玫瑰色。4 ~ 5 月或7 ~ 10 月。

石仙桃屬原生種大多數在海拔100 ~ 2700m 的亞熱常綠林、雨林、山地雨林和落葉林,棲息地主要包括山坡上、樹陰下或開闊處的闊葉林、溼潤林和乾燥林,以附生的形式坐長在苔蘚的岩石、樹幹和溪流附近。我國南方以西南地區多見,適宜生長條件為 5℃~ 32℃,最適生長溫度20℃~ 28℃,喜半陰光照,忌悶熱和陽光直射,溫度過高或過低會使植株生長受到抑制或死亡。

常見觀賞的栽培種有石仙桃、節莖石仙桃、細葉石仙桃(又稱廣東石仙桃)、克氏石仙桃 ( 產自娑羅洲 )、宿苞石仙桃、淺色石仙桃(新物種)、雲南石仙桃、巖生石仙桃等。

繁殖

分株繁殖 石仙桃假鱗莖碩大,基部有橫向匍匐根狀莖,通過一年栽培生長,植株假鱗莖叢生頗多,通常於春季2 ~ 6 月將根狀莖用消過毒的剪刀切斷,一般每叢需剪成帶有 1 ~ 3 個假鱗莖的小段,即每隔 1 ~ 3 個假鱗莖在其中間剪斷。剪斷後塗上草木灰或多菌靈粉,防止傷口感染病害。分株苗宜定植於較小的花盆,基質以泥炭苔蘚或樹皮塊、岩石和木炭混合物,放在中溫至溫暖及中等光照的環境,生長期充分澆水,新的生長完成後減少澆水。

栽培

石仙桃是一種栽培廣泛的蘭花,除作為人工生產栽培藥用外,也可在中大型溫室中生產盆花,滿足市場需求。石仙桃生長強壯,既是當年生一個新假鱗莖,次年萌發嫩芽即能正常開花。因此,在溫室中栽培能很快形成高質量商品盆花。石仙桃生長高度不會超過 30cm,喜潮溼環境,有充足的水分和溼度,植株生長迅速。花下垂,適合於在溫室中垂吊掛栽培。如果盆長滿,會在邊緣生長仍很健壯。在西南無箱凍氣候的地區,若在天然環境栽培,一般不需要太多人工管理,當苗較小時,尤其是組培苗在野外難以固定,因此不宜將小苗直接室外栽培,通常將小苗先在人工設施環境中種植 2 年左右,再移植於室外栽培。吉山花瑤三農


石仙桃繁殖栽培養護技術


野生廣東石仙桃


石仙桃繁殖栽培養護技術


宿苞石仙桃


石仙桃繁殖栽培養護技術


巖生石仙桃

栽培容器 中大型溫室生產中,栽培容器可選擇塑料氣生洋蘭網盆或者選用生產成本輕便的白、黑色塑料盆,以帶有多孔的軟塑料盆為好。組培苗適用1 寸盆,中苗 2 寸盆,大苗 3 ~ 4 寸盆。

栽培基質 石仙桃為石生或附生植物,在自然環境中,根系附生於苔蘚的巖壁上或其他樹上,也見於水溝、積水坑、水溪旁,比較耐水溼。人工設施栽培所用基質宜選用通風透氣的基質,切忌種植於土壤及其他不透氣的材料中。以選擇細到中等等級的松樹皮或樹蕨塊通常單獨使用,或與不同量的介質混合使用,如木炭、珍珠岩或切碎的水苔。中、大苗栽培的基質宜採用椰殼塊與植金石按 1 ∶ 2 比例混合,或者等量的優質和中等級的樹蕨塊或松樹皮塊,加入約 10% 的細木炭、10% 珍珠岩或海綿巖和 10% 切碎的泥炭蘚。據國外種植者介紹,他們使用的 3 ~ 4 種混合基質在生長過程中,隨著空氣流動強烈,一些混合的植料可更頻繁地澆水,而基質不會在兩次澆水之間變得潮溼或完全乾燥。蕨類植物纖維分解速度慢不如松樹皮,不需要頻率澆水,也不必移植。當植株長得超過盆時,根系在盆內長滿成根會使植株長勢不佳,因此需要更換大的盆器。栽培 2 ~ 3 年的植株,需要通過切除舊假鱗莖,以萌生更多的新假鱗莖。當需要重新種植時,要確保只有在新的根系生長開始時才能完成。

移栽定植 石仙桃根系發達,生長旺盛,一般在每年的 2 ~ 6 月進行。組培苗植株較小,假鱗莖嫩、弱,較易受傷。故在取苗時要注意輕運、輕拿、輕種、輕放,減少對植株的損傷。栽種時先用大顆粒植料墊底,以利疏水透氣,放上蘭苗時先埋順蘭根,再用上述植料填實。由於石仙桃根狀莖具有匍匐莖生長的特性,因此種植不宜太深,只要能把植株固定即可。有利於根狀莖頂端芽萌發和生長。種完後植株應放於溫室苗架托盤上,並澆 1 次定根水,同時在第 2 天用甲殼素 4000 倍液加 EM 複合微生物菌劑 4000 ~ 5000 倍液淋溼基質,每週內噴灑殺蟲劑和殺菌劑預防病蟲害。

養護管理

光照 石仙桃大多屬於半陰生植物,也較喜強陽光,但忌暴曬。以在10000 ~ 30000lx 的光照水平植株長勢旺盛,利於假鱗莖成熟,而且開花愈多。強陽光照射對石仙桃生長不利,如日灼病斑、焦尾、脫水,葉片乾枯甚至死亡等。但若過暗的光照又會直接影響石仙桃的正常生長,出現葉片變薄、徒長、新苗瘦弱等不良症狀。因此溫室內在新移栽的種苗先期需要用遮陽網進行處理,一般遮陰在50%~60%。隨著蘭苗的生長,可多接受陽光,以在 10000 ~ 12000lx之間的光照水平為宜。夏季需要遮光度為 75% ~ 85%,需兩層遮光網遮光。陰雨天氣及氣溫低於 20℃以下時可全光照。氣溫在 20℃~ 25℃的晴天可使用外層遮陽網,遮陽率在 50%,溫度高於30℃使用 75% ~ 85% 的遮陽網,超過35℃以上時使用外層遮陽網和內層遮陽網,並應啟動排風扇和霧化降溫機,確保蘭植茁壯成長。在蘭頭成熟前,光照對石仙桃的花芽分化有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巖生品種,需要增加光照有助於開花,但應以不灼傷葉片為原則,光照不足會導致花芽不能正常發育和開花。

溫度 石仙桃大多發源於亞洲熱帶和亞熱南緣地區,大部分石仙桃品種喜溫暖潮溼的環境,產於亞熱帶地區種較耐寒,可忍耐 5℃左右的低溫,產於亞洲熱帶地區的種喜高溫,10℃以上可安全越冬。生長適溫為 20℃~ 28℃,夏季白天平均氣溫為 26℃~ 32℃,夜間氣溫為 18℃~ 20℃,冬季白天平均氣溫為 20℃~ 25℃,夜間 5℃~ 10℃,但日溫以 14℃~ 18℃為佳。南方地區四季溫度都比較適合石仙桃的生長,只需在夏季溫度較高時,通過打開溼簾風扇降溫系統,使溫室內的溫度能控制在32℃以下。冬季最低溫度在 5℃左右的地區,需要在溫室內再加置 1 層塑料厚膜保溫,遇長時間超低溫時應補充加熱設備,防止凍傷和凍死。

溼度 在原棲息地,石仙桃多生長在高山雲霧林中,夏季為季風帶來的極端大雨,冬季的天空一般晴朗時,雨量較少,但高山上的棲息地經常溼透,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如此。他們在潮溼的環境中,苔蘚幾乎覆蓋了一切,也見於水溝和溪流附近潮溼的地方,溼度總是高達 85% ~ 90% 左右。因此,人工栽植石仙桃時,溫室內相對溼度切忌過於乾燥,尤其是白天應通過向苗床底部進行噴灌,或空中進行高壓噴增溼。噴霧通常與風扇聯動,並且有溫、溼度傳感器,自動控制,以維持相對溼度在85% 以上,石仙桃生長更好。但是如果溼度超過 95% 以上時,應加強通風降溼管理,通風可用敞開天窗讓空氣對流,抽風扇、排氣扇、電風扇通風等方式。

水分石仙桃根系極怕乾旱,在習性上大多數種都喜水,所以在生長期間需要較多水分,應勤澆水,保持基質潮溼。北方地區栽培時,如果水質偏硬,易使植株生長不良。因此大量生產時必須購置水處理設備。澆水要以天氣狀況、基質乾溼程度適時澆水。春季當新根開始生長後,對水分的需求增大,應逐漸增加澆水,澆到盤底部滴水流出水為止。3 月一般 2 ~ 3 天澆水 1 次,5 月每天澆水1次,或隔天澆水1次。夏季來臨時,春季萌發的新芽已勢良好,在梅雨期間不下雨時,每天只需澆水 1 次,並應在早晨進行。而梅雨過後的酷暑期間,應在午前涼爽時充分澆水,到傍晚再次澆水以減少葉面的熱量,而且不僅要向植株澆水,還要向床下地面灑水,以降低溫度。秋季來臨,石仙桃進入順利生長季節,春季和夏季萌發的新芽已生長健壯,肥大的假鱗莖已成熟,但在 9 月殘暑尚未退盡,氣溫較高且空氣乾燥,每天早晚要澆足水。進入 10 月氣溫涼爽,此時需逐步減少澆水量,控制澆水。進入 12 月,偶爾會有輕微的水或清晨的霧氣,澆水應逐漸減少。如果幼葉的頂端開始枯萎,或假鱗莖顯示出過度萎縮的跡象,則應給予更多水分。在這段時間裡,老假鱗莖上的葉片可能會自然死亡,但是新長出葉片的尖端應保持綠色。同樣,在最新的假鱗莖上也會出現輕微的萎縮。太多的枯萎表明需要更多的水,而完全沒有枯萎表明植株可能不會因為太多水而開花。因此,在不加溫的情況下,溫室內不能太乾燥,一般 4 ~ 6 天澆水 1 次,在加溫的情況下,因溼度不足會相當乾燥,可在床下放一些清水或在溫室內安裝加熱的水蒸氣設備。

料 石仙桃比較喜肥,但忌施高濃度肥料。一般每個主分枝每年僅長出1 個新假鱗莖,因此在旺盛生長期間,建議施用水溶性肥料和緩釋肥料兩種,以保證其培養出肥大的球莖。石仙桃對 N、P、K 的需求不同,一般馴化苗栽種 1 周後,用花寶 1 號 4000 ~ 5000倍液噴淋透基質 1 次,隔 3 天再淋施 1次。1 ~ 3 周後,根據小苗乾溼情況隔5 天稀釋 3000 ~ 4000 倍液進行噴淋施1 次。當幼苗開始長葉後,小苗階段用N、P、K 比例為 2 ∶ 1 ∶ 1 的水溶性複合肥料,如花寶 5 號、花多多 10 號,濃度為 3000 ~ 4000 倍液,每 10 ~ 15天施用 1 次,並每 5 ~ 6 個月施用奧綠肥 5 號長效緩釋肥 1 次,以及每月 1 次噴施 3000 倍液的花多多 36 號 TE 微量肥。中苗階段,則應以 N、P、K 的比例 為 2 ∶ 1 ∶ 1 和 1 ∶ 1 ∶ 1 兩 種 肥料 2000 ~ 3000 倍液交替施肥,每隔7 ~ 10 天施用 1 次,如花寶 5 號、花寶2 號、花多多 10 號、花多多 1 號,並每 3 ~ 4 個月施用奧綠肥 301 號長效控釋肥 1 次,以及每月噴施 3000 倍液的花多多 36 號 TE 微量肥 1 次。大苗階段,以 N、P、K 比例為 1 ∶ 1 ∶ 1 和1 ∶ 2 ∶ 2 的兩種肥料以 1000 ~ 2000倍液交替施用,每隔 7 ~ 15 天施 1 次,如 花 寶 2 號、 花 多 多 1 號 和 11 號,並每隔 3 ~ 4 個月施用奧綠肥 601 號(10-11-18+2MgO+TE)1 次, 每 月 繼續噴施 1 次 3000 倍液的花多多 36 號TE 微量肥。在進入花芽生長期,應改施用以 N、P、K 比例為 1 ∶ 3 ∶ 2 為主的肥料,如花寶 3 號或花多多 2 號1000 ~ 2000 倍液的濃度每週淋施 1 次,直至抽出花梗時停止施肥。花後要根據季節施肥,建議在夏末和秋季使用低氮高磷的肥料,以促進下一季更好地開花,並使新長出的假鱗莖在冬季前變硬成熟。

病蟲害防治

葉斑病 危害葉片,多在高溫高溼發病嚴重。防治方法:清除假鱗莖周圍的壞死組織,並用殺菌藥液將植株感染部位消毒。感染嚴重的植株應隔離栽培,防止交叉感染。在初期發生時,及時用藥噴霧防治,如選擇 40% 百可得可溼性粉劑 1000 ~ 2000 倍液,40% 四氯異苯腈乳劑 700 ~ 1000 倍液,70% 甲基特斃菌 800 ~ 1500 倍液,一般隔 10 ~ 15天噴 1 次,連續噴 2 ~ 3 次。

黑斑病 多在葉端及葉緣上危害,多由高溫高溼、光照差、通風不良造成。防治方法:於早春及時噴藥劑預防。在澆水時要注意通風,發現病葉及時剪除隔離,以防病菌擴展浸染。藥劑宜選用 75% 百菌清可溼性粉劑800 ~ 1000 倍液,40% 四氯異苯腈乳劑700 ~ 1000 倍液,50% 速滅寧可溼性粉劑 1500 ~ 2000 倍液。

褐斑病 多在葉緣或葉面上危害,與圓斑病、黑斑病同時發生,只是危害部位、病斑形狀和大小不同。防治方法:清潔蘭棚衛生,剪除病葉,集中燒燬,減少病菌源。在新葉期,噴藥保護,如選擇 50% 撲克拉錳可溼性粉劑3000 ~ 6000 倍液,70% 甲基多保淨可溼性粉劑 800 ~ 1500 倍液,40% 百可得可溼性粉劑 1000 ~ 1500 倍液,間隔7 ~ 10 天 1 次,連噴 2 ~ 3 次。

褐鏽病 危害葉面,初期為散生黃或紅褐色小斑點,後期匯成條形大斑,並密生鏽孢子,使植株生長衰弱,但不會致死,若發病後不採取任何防治措施,會導致植株早衰並使葉片脫落。防治方法:蘭盆不宜擺放過密,不偏施氮肥,清除病葉並燒燬。對發病植株要及時噴藥防治,如選用 45.5% 待普克利乳劑 5000 倍液,20% 粉鏽寧 4000 倍液,25% 三唑酮乳油 3000 倍液,一般噴藥1 ~ 2 次即可控制。

線蟲病 發生於根部,引起根系腐爛,地上葉片生長不良,葉色褪綠、發黃,並使整株枯死。防治方法:栽植前基質可用 100℃蒸汽滅菌消毒,殺死蟲卵。栽培中發現線蟲危害狀要及時處理,選用 10% 毆殺滅 200 ~ 450 倍液灌根,或 20% 益舒寶顆粒劑散於盆面。

葉蟎 吸食葉背面汁液,並造成葉片失綠,使葉片枯死。防治方法:乾燥季節如對葉背面噴水,蟎蟲會減少。如噴灑殺蟲劑,可選擇專殺卵殺蟎蟲劑的農藥,如 5% 卡死克乳油1500 ~ 2000 倍液,50% 蟎得斯可溼性粉劑 1500 ~ 2000 倍液,73% 克蟎特乳油 2000 ~ 3000 倍液。防治時,藥劑應噴霧到葉片的葉背,否則防治效果不佳。

介殼蟲 常寄生於葉上,使植株長勢不佳,危害嚴重時則會造成葉枯。防治方法:改善溫室通風條件,一旦有介殼蟲危害,及時用專殺介殼蟲的農藥噴滅,如 40.8% 毒絲蜱 1000 倍液,40%速撲殺乳油 1000 ~ 2000 倍液。

蚜蟲 多在花蕾期危害,引起花蕾不長、變褐。防治方法:選用 10% 吡蟲啉可溼性粉劑 1000 倍液,或 90% 萬靈可溼性粉劑 800 ~ 1500 倍液,或 20%亞滅培可溼性粉劑 3000 ~ 6000 倍液。

蝗蟲 多在夏季 7 ~ 8 月危害,若蟲可把葉片咬成缺刻狀甚至吃光葉片。防治方法:清理溫室內的雜草,減少蟲口躲藏。蟲口密度較大時,應掌握在若蟲期及時用藥噴防治,如選擇 2.5% 敵殺死乳油 1000 ~ 2000 倍液,40% 毒死蜱乳油 1000 ~ 1500 倍液。

蝸牛和蛞蝓 蝸牛怕熱喜溼,多在5 ~ 6 月和 9 ~ 10 月為危害期,幼蝸牛食嫩葉的葉肉,成蝸牛食葉形成孔洞和缺刻。蛞蝓喜潮溼陰暗,常在夜間爬行到蘭株上食嫩葉和嫩根。防治方法:在活動盛期進行人工捕捉,或用菜葉誘殺法。如選擇藥劑防治,可在蘭園內撒施 10% 貝螺殺或 10% 四聚乙醛顆粒劑誘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