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5 佛門裡面,有哪些事兒是可做卻不可說的?

佛門裡面,有哪些事兒是可做卻不可說的?

佛門裡面,有哪些事兒,可做卻不可說呢?

沒有做成的事兒,一定不能先說出來。咬緊牙關,至少做到七八成了,沒有問題了,因緣成熟了,才可以告訴別人。

世間有很多人認為,“我就是個大嘴巴,在這個事兒還沒做成之前,可以先說出來,讓大家高興高興”。但對佛門來講,做事情就是要腳踏實地,不能來虛的。你要做一件事情,只有在做成以後,或者十拿九穩了,這個時候有一個緣起,就可以說了。

比如,沒有把第二天所有的事考慮周全,就通知誰誰誰說明天你來一趟。人家不看僧面看佛面,來了,但其實我沒安排好時間,被別的事耽誤了,抽不出空見別人,讓人家白跑了一趟。這樣,人家耽誤的時間,白跑的這個油錢,汽油對大自然的汙染……這些賬都要算在我身上。

事沒有做好、做完,就事先公佈出去,這就很不好。因為一句話,可能調動很多人力物力在運作,最後運作完了,沒有達到效果,會令眾人大失所望。小則大家認為我是一個叫“狼來了的孩子”,講話失信;大則自己要背因果,這是佛教的理論。像我們就不敢隨便講話,從戒律上就有要求。

當然,也不是絕對的。比如一個團隊計劃完成一件事,領導就要鼓勵團隊的人,不斷給大家講願景,讓大家心往一處使勁。所以,對待“有些事可做不可說”這件事,特殊因緣的情況下,要特殊處理。比如說多年前我常常跟弟子們講,我們應該怎麼怎麼做,講一些願景——海外辦道場,國際弘法。當時很多弟子不理解:“我們在中國大陸的這個寺院裡,海外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幾年以後,我們都是按照願景一步一步在走。有人問我:“師父,這些事兒,我們都夠不著,您為什麼跟我們講?”我說:“不講,你們都沒有信心。”所以做師父的要不斷鼓勵弟子們。

這就是又要做,又要說。說的目的是為了鼓勵人,不是為了炫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