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難受到必須要吃別人的便便?告訴你腸道菌群有多重要!

難受到必須要吃別人的便便?告訴你腸道菌群有多重要!

大多時候,「吃屎」都是一句罵人的話。

沒想到有一天,有一些特殊的病人居然會因為病情痛苦威脅生命,而被醫生建議:這個病我治不了,不如你吃點便便?

第一個這麼感想敢做的專家來自哈佛醫學院,他遇上的這種病,叫做「艱難梭菌感染」,這種聽上去就很棘手的感染確實非常可怕。

它會在人體內大量繁殖並釋放毒素,使患者腸道菌群失調,發熱、腹痛、水樣便腹瀉,且常伴有中毒性巨結腸、腸穿孔、感染性休克等併發症,甚至最終導致死亡。

這種感染通常由長期或不規範使用抗生素引起,所以抗藥性很強,現存的所有藥物都在逐漸失效,患者通常很快復發,而菌株也變異出了更強的毒性,急需新的治療方法來挽救生命。

從這個角度來說,艱難梭菌完全可以被稱作"超級病菌"。

難受到必須要吃別人的便便?告訴你腸道菌群有多重要!

我們天才的研究者們就創造性地設想,能不能把健康人糞便中的菌群移植到患者腸道內,從而重建患者的腸道微生物群落,抵抗艱難梭菌的感染和肆虐。

這是一種聽上去有味道實際上沒什麼味道的操作,首先專家們嚴格地篩選了捐獻者,他們必須在18到50歲之間、6個月內沒有服用過抗生素、5天內沒有攝入過敏原,並且身體健康。

而他們捐獻的糞便,也要經過離心濃縮、重新溶解在含有10%甘油的保護溶液中,最後被分裝到每粒大小0.65毫升的膠囊中、並放置在零下80℃的冰箱內冷凍保存。

難受到必須要吃別人的便便?告訴你腸道菌群有多重要!

最後根據病變部位、病程進展和疾病特點,輸入患者體內:

上消化道——口腔糞菌膠囊

中消化道——鼻空腸管、經口內鏡管、胃鏡

下消化道——灌腸、結腸鏡、經肛內鏡管

總的來說還是比較人性的。

糞便移植治療方法在治療艱難梭菌感染中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出現了,國內外的醫生們逐漸腦洞大開,開始探索通過移植健康菌群,能夠治療的其他由於腸道微生物群落紊亂導致的疾病。

如難治性克羅恩病、頑固性便秘等。

「難治性克羅恩病」是一種尚無明確病因的腸道炎症,尚無根本的治癒方法,症狀主要是經年累月的腹瀉,患者大多消瘦、飲食非常小心,甚至只能以營養液為生,身體和精神狀態都很差。治療手段基本就是手術,而手術後複發率也非常高。

「頑固性便秘」也非常難治,各種治療方法都收效不佳,而且長期便秘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精神和生理生活。

已有多項研究表明,菌群移植的治療方法確實對這些難治疾病實現了有效的治療。

Anyway,現在知道腸道菌群對我們多重要了吧。菌群一旦失衡,將嚴重影響我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在人腸道內至少共生著1000種、100萬億的菌群,數量是我們細胞總數的10倍!他們像一個小宇宙,在我們體內維持著一種微妙的生態平衡。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是一個微生物群體的集合!

難受到必須要吃別人的便便?告訴你腸道菌群有多重要!

近年來,腸道菌群平衡成為醫學、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等研究領域的熱點。

《Science》《Nature》等頂級學術刊物上發表了上千篇有關腸道菌群與疾病關係的研究論文,「腦腸軸」是很多文章都提到的一個詞,指的是腸道菌群通過神經系統、內分泌、免疫、代謝等途徑與大腦之間存在著雙向通信系統。

腸道疾病、代謝性疾病(糖尿病、肥胖等)、神經性疾病(抑鬱症、孤獨症等)、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免疫性疾病(溼疹、哮喘等)等上百種疾病都被證實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