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這份“大禮包”滿滿含金量 解讀浙江高端人才集聚新政

2018-06-07 07:4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李攀 通訊員 章榮明

这份“大礼包”满满含金量 解读浙江高端人才集聚新政

首屆中國海外工程師大會、第20屆中國科協年會、2050大會……近來,我省人才科技盛會頻頻,群賢畢至,星光璀璨,彰顯浙江聚天下英才的勃勃雄心。

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決定一個地方的經濟競爭力和未來發展潛力。6月6日,浙江發佈一系列高端人才集聚政策。此次新政有何亮點,釋放出哪些政策紅利,將如何助推浙江邁向高質量發展?記者專訪了省委人才辦相關負責人。

高端精準

浙江急需三類人才

國際頂尖人才、產業支撐人才、優秀青年人才,可以說,新政是對這三類人才定向發出的“招賢榜”。

從人才體量看,浙江當前的規模排在全國前列,國家“千人計劃”數量居全國第四位,“企業千人”和“外專千人”連續5年全國第一,但國際頂尖人才依然是稀缺資源。即使在引以為傲的互聯網領域,仍缺乏來自浙江的聲音。

搶佔發展先機、實現彎道超車、爭奪行業話語權,都需要有一批站在世界科技前沿、擁有頂尖水平的人才作為支撐。從今年開始,具有全球號召力、影響力的大師級人才,在浙江將可以享受到“一事一議”“一人一策”,按需配置支持資源的待遇,如國外知名大學終身教授等頂尖人才,今後可直接認定為省“千人計劃”專家。

提高人才視野“水平線”的同時,浙江對人才的“聚焦點”也更加精準。日前,圍繞我省八大萬億產業、“中國製造2025”浙江行動綱要等,省人社廳發佈了高層次人才項目推薦選拔重點產業領域引導目錄。此次新政提出推行“人才+”行動,明確“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將主要用來支持數字經濟、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增材製造、科技金融等我省重點發展領域。

好鋼用在刀刃上,省委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人才的“引育用”應緊密結合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聚集主導產業,這既是對人才的尊重,也有利於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增強效益,推動高質量發展。

對於有望成為高端人才的青年優秀人才,浙江將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提高各類工程項目青年人才入選比例。今年我省將試點青年人才舉薦制度,由知名企業家、權威專家直接推薦一批具有真才實學和較大發展潛力的優秀青年人才,納入重點人才工程進行重點培育。

古有伯樂相馬,今有賢達舉才。新時代的“舉薦制”將在浙江煥發出別樣活力。

人盡其才

靈活機制釋放活力

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是一切引才育才舉措的最終落腳點,翻開這份乾貨滿滿的新政,可以看到浙江渴望達到的理想用才“境界”。

首先在機制方面,我省近期將出臺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省科學技術獎等人才獎勵標準;鼓勵高校院所科研人員兼職創業,在部分高校探索試點產教融合;今後企業高層次人才可以到高校擔任兼職教授,開展授課講學、課題攻關、人才培養等工作。同時,新政還明確高校院所可以設立特設崗位,引進高層次人才不受崗位總量、績效工資等限制。實施人才分類評價,放寬科研項目資金管理,賦予高層次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定權、內部機構設置權。對於一些高投入高風險的創新項目,我省將探索界定和規範有利於人才創新的容錯尺度,努力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機制活,則人才活。好的機制就像催化劑,能充分調動起人才創業創新積極性。省委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推出這些新舉措,是為了進一步給人才“鬆綁”,鼓勵創新,讓人才“名利雙收”。

高端人才最看重的是可以一展才華、施展抱負的大舞臺。近年來杭州人才淨流入率保持全國首位就是最好的佐證。

此次新政,浙江定下了數個重點要完成的“小目標”:到2022年,之江實驗室要集聚2000人左右的科研人員,爭創國家實驗室;全省新引進20所國內外著名高校,新增建設10家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西湖大學10年內集聚300名全球優秀師資,辦成“家門口的斯坦福”;到2022年,全省力爭建成1個國家產業創新中心、1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集聚科研院所和人才團隊各100家、高層次人才達到10萬名,新創建10家省級“千人計劃”產業園。

最優生態

優化服務靜待花開

滿滿的誠意,濃濃的暖意,新政發佈後,在浙高端人才紛紛點贊。讓他們尤為感動的除了實打實的政策禮遇,還有新政中有關“衣食住行”的小細節。

比如孩子入學,新政明確高層次人才子女就學可由教育部門統籌安排,今年擬新建兩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又比如高層次人才購買首套房可不受戶籍限制,全省今年計劃新建(新交付)1.9萬套人才公寓;非在杭“兩院”院士、省特級專家可辦理車輛進杭通行證,在杭高層次人才車牌競拍由用人單位給予上牌補貼;對國家、省“千人計劃”專家分別給予最高1000萬元、500萬元的平價信用貸款,在省股交中心設立國際人才板,為人才提供股權融資、上市輔導等服務。此外,我省還要建立完善高層次人才聯繫服務制度,各級黨政領導和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一對一”聯繫100名左右高端人才、100個左右人才項目。

省委人才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今年4月召開的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有與會者反映了部分高端人才在“衣食住行”上的實際需求,隨後在全省“大學習、大走訪、大抓落實”活動中,不少人才工作者也聽到了類似的呼聲。僅僅時隔一個多月,他們的願望就得以實現。

辦好人才最關心的“關鍵小事”,讓人才在浙江舒心生活、順心工作是浙江人才政策不變的重點。

新時代的人才競爭,關鍵是人才生態的競爭。省委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人才強省戰略實施15年來,浙江人才工作經歷了一個從抓項目、抓工程到抓生態、抓環境的轉變過程。在實踐中,浙江深刻感受到,簡單地靠資金補助、項目支持、土地供給,也許一時能吸引人才,但不具有可持續性,特別是當前科技創新日益呈現出高度複雜性和不確定性,科學研究無法精準安排技術路線圖,誰也不知道下一個成功會“花落誰家”。黨委、政府能做的,就是培育好人才生態環境,提供好人才服務,然後“靜待花開”。

打造人才生態最優省份,“翻譯”成人才熟知的那句話就是: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