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好好說話,就那麼難嗎?

好好說話,就那麼難嗎?

好好說話,就那麼難嗎?

母親過生日。

尚在實習的女兒雖然工資不高,但為了給母親一個驚喜,還是省下錢來買了一大束鮮花送給母親。

大家都誇女兒孝順。

不料,母親卻劈頭蓋臉地指責:你倒是掙了不少錢啊,居然買這種中看不中用的東西?本事沒學到,花樣倒學了不少。就不能省著點,讓我和你爸少為你操點心嗎?

原本笑容滿面的女兒低下了頭,委屈地走進了房間。

回過頭來,母親卻喜滋滋地捧著那束花,小心翼翼地插進家裡漂亮的花瓶裡,臉上帶著滿足的笑意。

母親不是不喜歡那束花,也不是不感激女兒的心意。

只不過,從小到大,母親都是這樣管教女兒的。

外人來家做客,母親也總是在客人面前數落自己的女兒:我怎麼就生了這麼一個廢物,啥都不會幹,一點也不讓人省事!

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家長。

他們幾乎不會給孩子任何的讚揚和肯定,取而代之的都是打擊、挖苦和諷刺。

他們不是不想為孩子好,只是認為多說點讓孩子大受刺激的話,就可以催孩子上進。

殊不知,很多孩子就因此受到摧殘,慢慢變得自卑、最後不願與人溝通、甚至疏遠父母。

何苦來哉!

為人父母者,雖不需要考試,需要學習

好好說話,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

好好說話,就那麼難嗎?

妻子生病了,丈夫明明很關心妻子,還專門給妻子熬了一碗湯。

嘴上卻說:發燒了吧?穿這麼點衣服就出去浪,降溫了知不知道?湯放桌子上了,愛喝不喝。

本來,妻子看丈夫幫自己熬湯,心裡還挺感激。

現在聽丈夫這麼一說,差點沒一口老血噴出,背過氣去...

又是何苦來哉!

白忙活了。

有話咱就不能好好說嘛!

外面下雨了,妻子本來只是想提醒丈夫,出門注意帶傘。

話到嘴邊卻變成了:準備死哪去,沒看到外面下雨了?

丈夫莫名其妙地被罵一通,火了。

說:我想去哪就去哪,就算是出去找小三,你管得著嗎?

妻子:有本事你就走,出了門別回來。

丈夫:走就走,誰怕誰,我今天還就真帶回個小三給你看看...

這樣的奇葩夫妻,也讓人服了。

如果這樣的日子也能過得圓滿,鬼都不信。

所以說,一個家庭的悲劇,往往都是從“不好好說話”開始的。

許多夫妻在一起時間久了,耐心難免會被消磨。對另一半即使是出於好意,說話間也會不顧忌對方的感受。說出的話往往就變成了指責和抱怨,久而久之家庭生活便會出現危機和裂縫。

夫妻之間的隔閡、爭吵、冷戰,大多是“不會好好說話”造成的。

好好說話,是夫妻生活中最重要的契機

好好說話,就那麼難嗎?

六十歲的母親不會用微信,多次向兒子求助。

而工作繁忙的兒子因為沒時間與母親交流,教母親學微信這事便一直拖著。

他正跟同事就一個項目談得熱火朝天,母親的問話打斷了他的思路。

於是他不耐煩起來:媽,你沒看到我正跟同事談工作嗎?你的事,等會再說。

母親不說話了,在他身邊坐著。

等兒子忙完了之後。

母親說:我現在不中用了,凡事都需要人教。你說教我微信,這都拖大半年了,到今天也沒教我。你看你剛才的態度,多傷人。我是你母親,可你這一等讓我等了大半年。

聽完母親這番話,他這才意識到自己的疏忽,心生愧疚。

我們總是認為,孝順就是給父母吃好的、穿好的,有什麼要求都儘量滿足。

但其實,真正的孝順是對父母好好說話、是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理解他們的不安、安撫他們的情緒。

要知道:每過一天,父母在這世上活著的時間就少一天。

如果我們能意識到這一點,或許就能對父母多一些耐心和寬容,少一些抱怨和冷漠。

好好說話,是對父母最好報答。

好好說話,就那麼難嗎?

說話是本能,會說是本事。

一個家庭的和睦,從好好說話開始。

我們卻總是把最好的態度留給陌生人,把最壞的態度留給親人。

我們之所以不能好好地對身邊的親人說話,大概是因為:大家在一起很久了,早已習慣了互相擁有的生活;從未設想過會失去,火氣上來了就容易出口傷人。

卻不知那些無心或有意的傷人話語,有時比肉體的傷害更讓人痛苦。

古語說: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作家劉震雲說:人生在世說白了也就是和七八個人打交道,把這七八個人擺平了,你的生活就會好過起來。而在這七八個人當中,父母、伴侶、孩子就佔了一半。

所以,好的人生從家庭開始,好的幸福從說話開始,別讓語言暴力破壞了你的幸福與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