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人間煙火的樣子


白沙古鎮 | 人間煙火的樣子


人們對菜市場的感情中,交織著對市井鄉愁和對平實生活的熱愛。這幾年去外地旅行,總是要把菜市場作為必去的地方,比如去廈門八市買新鮮海鮮,去清邁的農夫市集吃一頓豐盛的早餐,去大理古城南門買鮮花水果等。在一個城市生活久了,就想起個大早,拉扯著朋友去菜市場。


去過好幾次雲南,仍然覺得這裡的菜市場豐富十足,食材大都講究時令,三四月以來是野菜天堂,野菜和雲南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用當地人的話說,“綠色的都是菜,會動的就是肉。”


白沙古鎮 | 人間煙火的樣子

六七月便是吃菌子最好的季節,另外七七八八的珍稀食材也不少,一想想這樣充滿煙火味的菜市場,也許正是旅行途中能看到原住民生活狀態的一次機會。


一到雨季,雲南人的野性更是難以遮掩。

白沙古鎮 | 人間煙火的樣子

團團簇簇的野菌湧入整個市場,品類複雜的菌子琳琅滿目:隨處可見的雞樅最宜燉雞;肥碩飽滿的牛肚菌略炒就噴香;水靈靈的青頭菌鮮甜多汁……

當西伯利亞的海鷗飛回雲南的時候,也就是秋收11月左右,我又一次抵達麗江。不為別的,只是每年想要來這裡度過一段慵懶時光,曬太陽和喝咖啡成為正經事,而讓我每回欣喜的是又可以去菜市場走一圈了。


茶馬古道上的白沙古鎮


這個茶馬古道上足夠古老的村落,據說宋元時期,白沙已有集市出現,後來木土司在集市的基礎上修建了白沙街,而白沙是我在麗江行程最後一個去的古鎮,因為我能抬起頭就能看到白雪皚皚的玉龍雪山。


白沙古鎮 | 人間煙火的樣子


白沙古鎮的菜市場其實很小,其實只有古城門口兩旁沿路的小道,但菜品還算齊全的,連著幾家飯店鋪子門口的攤子也賣鯽魚、鯉魚等,路過的時候正好魚急著跳出來了,活蹦亂跳的,聽邊上的老婆婆說,明天也要帶點自家養的土雞來賣,正好秋高氣爽的,都連著被兩個人訂走了。


有些賣菜的婆婆自己手推一輛雙輪車蹲在路的兩旁,賣水果的婆婆順手也會放些鮮豔色的雛菊,買多了也會送幾支,就等著年輕小夥姑娘們去光顧一下。有時候真羨慕這裡的日子,緩慢下來浪漫成了詩。


白沙古鎮 | 人間煙火的樣子

扎染布匹


白沙古鎮 | 人間煙火的樣子

白沙古鎮 | 人間煙火的樣子

一家米線鋪子


平日裡白沙的來來往往的人並不多,大都還是納西族原住民住的,我是一個人沿著雪山方向往裡走,還逛到正在奏樂的一群老爺爺老奶奶,這種音樂被稱之為白沙奏樂,是白沙百年以來傳承下來的。中午我是在米良咖啡館的推薦下吃的這家米線鋪子,米線只需10元一份,份量也是足夠多,比大研那邊要便宜的多。

生活就這樣能開心就好,一日三餐滿足自己就足以。


白沙細樂文化

白沙古鎮 | 人間煙火的樣子

白沙豐樂納西古樂隊

白沙古鎮 | 人間煙火的樣子

青普文化導師、白沙細樂傳承人在教大家納西打跳

白沙古鎮 | 人間煙火的樣子

座西朝東、玉溝縱橫、活水長流的納西木府

傳說納西古樂被稱為喜馬拉雅山下的天籟之聲,納西古樂由《白沙細樂》、《洞經音樂》和皇經音樂組成(皇經音樂現已失傳),融入了道教法事音樂,儒教典禮音樂,甚至唐宋元的詞、曲牌音樂,形成了它獨特的靈韻,被譽為“音樂化石”。

白沙古鎮 | 人間煙火的樣子

玉龍雪山背景下的麗江白沙細樂演出隊 / 攝影:李金星

在雲南,乃至在中國,很多地方老人去世,都有敲鑼打鼓的樂手。在麗江納西族中間,充當這種角色的音樂就是白沙細樂。這種音樂藝人,當時是半職業化農民,遇到喪事,就組織樂隊去表演。

白沙細樂有歌,也有舞,但主要是多種樂器的合奏。


據傳,忽必烈南征大理時,納西族首領阿良(一說是木天王)親自到金沙江的刺寶渡口(一說是石鼓渡口)迎接。忽必烈高興,封阿良為“茶罕章管軍民官”的職位。後來,忽必烈與阿良臨江分別時,命隨身的宮廷樂隊演奏惜別,並把這支樂隊贈送給了阿良,白沙細樂由此起源。


白沙古鎮 | 人間煙火的樣子

白沙古鎮 | 人間煙火的樣子

白沙古鎮 | 人間煙火的樣子

白沙古鎮 | 人間煙火的樣子

白沙古鎮 | 人間煙火的樣子

白沙古鎮 | 人間煙火的樣子

說起來麗江的記憶還挺有意思,那種對麗江納西族文化的觸摸是越來越深刻。


第一次到麗江,是2014年的夏季,從四川西昌出發至瀘沽湖,輾轉3小時到麗江,到達麗江已是天黑,那時對麗江的天氣實在琢磨不透,一會放晴,一會又是傾盆大雨,背個輕便的書包便走上被雨水打滑的石板路,沿著一條直路攙扶著小夥伴才能前行,從高處黑壓壓的看過去,真是國內難得一見的繁華古城。


第二次到麗江,是2017年初秋,緊跟著國慶末尾那兩天,從大理過去包車過去只需要2小時就能到,太陽依舊曬得惹眼,安排住在古城內的院子裡,從四方街兜兜轉轉到街角的咖啡館,寫了一下午的明信片寄給遠方的朋友,然後一個人踉踉蹌蹌地走完整個古城,感受的是舒適、自在的生活狀態。


白沙古鎮 | 人間煙火的樣子

玉龍雪山腳下 攝影/杏花春雨

而最近的這次白沙之行,彌補了我對麗江新的認知和感受,在零零落落的現場聽了一次納西族古樂演奏,樂曲回聲婉轉,意味流長。平時習慣了以互聯網方式聽音樂,現場能聽到這樣的樂曲實屬不同,這或許也是傳統古樂獨特風格的存在,也是納西族人對於音樂方式的傳達。


最近看了一期《華夏地理雜誌》,第一次知道麗江除了豔遇之都,還是殉情之都,納西族人還有一種女子樂器是葉子,薄薄的一片,含在嘴裡,發出悠悠的憂愁之情,如果相約殉情,會用此物作為信物。


如果你也去過白沙,對你又有什麼感觸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