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巖茶課堂|用最簡潔的語言來詮釋武夷巖茶

依據地理保護標誌管理相關規定:武夷巖茶是指在武夷山行政區域內種植、在特定時間內以特定標準採摘。以特定工藝加工生產的茶葉稱為武夷巖茶。

巖茶課堂|用最簡潔的語言來詮釋武夷巖茶

種植範圍:一定要在武夷山市行政區域範圍內,不能是周邊或其他地區。

這個範圍就涉及到我們常說的“山場”問題

何謂山場?山場,小環境也。

事實上任何一種茶都受山場的影響,只是相比之下武夷巖茶所受影響最大。

巖茶課堂|用最簡潔的語言來詮釋武夷巖茶

採摘時間:

一般在每年的4月底到5月中旬。

不同於龍井或毛尖,採摘武夷春茶一般在穀雨後立夏之前,夏茶採於夏至前,秋茶採於立秋以後(因武夷巖茶成長環境的特殊性,一般山場比較好的巖茶一年只做一季春茶,夏茶、秋茶、冬片一般不做)。

武夷巖茶的香氣別具一格,勝似蘭花而深沉持久。滋味濃厚清活,生津回甘,濃飲且不見苦澀。色澤青褐潤亮呈“寶光”。

採摘標準:中偏大開面時採摘。一般指三葉一蕊。

巖茶課堂|用最簡潔的語言來詮釋武夷巖茶

生產工藝:以傳統的烏龍茶工藝進行加工,不包揉。成品呈條索形,不得有其他任何添加成份。

武夷巖茶製作工藝包含了綠茶和紅茶的各個工序,是工序最多、工藝技術要求最高、最複雜的茶類,也是唯一被評選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茶葉加工技藝。

武夷巖茶大紅袍的基本製作工藝為:採摘 →萎凋→攤晾→搖青←→發酵(做青)→ 殺青→揉捻→烘乾→毛茶→初揀→分篩→復揀→ 風選 →初焙→勻堆 →復焙 →精茶→包裝或入庫。

巖茶課堂|用最簡潔的語言來詮釋武夷巖茶

碳焙火工:

大紅袍在製作過程中,焙火工藝非常關鍵,技術性也最強,是形成大紅袍特有香韻的關鍵一步。

雖然現在科技發明的電焙,提高效率,但在質量上還沒有哪種焙火技術能超過武夷焙功中的碳焙技術。

巖茶課堂|用最簡潔的語言來詮釋武夷巖茶

儲存:

做到六字要訣——密封,乾燥,通風。

巖茶課堂|用最簡潔的語言來詮釋武夷巖茶


巖茶課堂|用最簡潔的語言來詮釋武夷巖茶

此文僅為大家介紹關於武夷山的茶、盞與山水、文化和歷史,文總結自前人,多為編整,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煩請關注【武夷巖茶課堂】,你想知道的告訴我,凡我所知,知無不言,我所不知,查盡資料,為你解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