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蓬萊社區黨員醫生劉元超的“隔離日誌”:為了節省防控物資,12小時不脫防護服

蓬萊社區黨員醫生劉元超的“隔離日誌”:為了節省防控物資,12小時不脫防護服

早上7:30,隔離區、房間消毒;

上午8:00,測體溫;

上午8:30,送早餐;

上午9:30,送中藥飲劑;

中午11:30-12:00,送午餐;

下午2:00,寫工作工作記錄;

下午4:00,第二次消毒;

下午4:30,第二次測體溫;

下午5:00-5:30,送晚餐;

下午5:30,第三次測體溫;

晚上6:30,將所有醫療和生活垃圾收集並消毒處理;

晚上7:00,第四次測體溫;

晚上7:30,脫下防護服,與隨行護士整理信息……

大小新聞2月3日訊(YMG全媒體大小新聞記者 安益 李俊玲 通訊員 秦煥玉 陳靜 攝影報道)以上這段工作日程,來自一名隔離點的醫生,從1月29日上午開始,他接下了一份特殊的使命——在登州街道隔離觀察點,為6名密切接觸者進行全程服務。他叫劉元超,今年39歲,來自蓬萊市登州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一名參加過抗擊非典戰役的全科醫生,更是一名黨員。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戰場上,他再次出征,與22歲的年輕護士白璐,一起來到了隔離點。

1月31日下午,記者在登州街道隔離觀察點,隔著警戒線3米開外的距離見到了他。厚厚的防護服、防護目鏡,把他包裹得嚴嚴實實,但防護服上油筆寫的“劉元超”3個大字格外醒目。

蓬莱社区党员医生刘元超的“隔离日志”:为了节省防控物资,12小时不脱防护服

每天,他忙碌於各個房間,為密切接觸者測量體溫、消毒、送餐、送藥,撫慰他們的焦慮情緒……為了節省防控物資,也為了保護他人,他一天12小時不脫防護服,做完所有的工作才敢脫下防護服,進行信息彙總。對於現場發現的問題,需要外界協助的,他會及時打電話告知,而自己不能越線半步。

“當時社區服務中心讓報名到隔離點時,同事們都很踴躍,但我參加過防控非典的工作,有經驗,而且我又是黨員,接下這項任務,非我莫屬、義無反顧!”在後期的電話連線中,劉元超語氣堅定、擲地有聲。

在登州街道隔離點,現有東航MU2046航班1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及其家屬共6人,他們雖然帶著手機可以與外界聯繫,但依然存在焦慮情緒。“我每天跟他們面對面聊天,為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大家樹立信心。最值得欣慰的是,目前他們都未出現發熱症狀。”劉元超在電話中說。而為了讓被隔離者更好地卸下心理負擔,他親手將飯菜送到他們手中,親手用準確的水銀體溫計為他們測量體溫,記錄下真實的一手動態。因此,在隔離區,密切接觸者雖然看不到劉元超的樣子,但他的名字和聲音卻在每一個人心中銘刻。

而在他一線抗戰的同時,後方的支援也一直跟隨。30日,登州街道主要領導來到隔離點探視、督導,表示將盡全力與他們共克時艱、為他們保駕護航,讓他們放心、讓他們的家人放心。登州街道駐隔離點負責人馬瑞潔帶領6名工作人員駐守隔離點,提供24小時保障服務。該街道供應每天的三餐、水果,還特別請賓館大廚製作飯菜;送餐、送物資、倒垃圾、上報信息、守警戒線……保障人員的晝夜輪班值守,讓劉元超得以安心、放心投入工作。

“我的家人支持我,我在孩子心中已經成了‘超人’。但比起真正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我現在的工作並不是最危險的。大家一定要儘量少出門、戴口罩,我們一起努力,一定能儘早取得勝利!”劉元超把這份信心送給自己,更傳遞給隔離病區的每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