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心中無慾則無求,眼中無恨而安詳

無慾則無求, 無求則無憂

無欲則剛 ,無求則安:

佛說,有求皆苦;儒說,無欲則剛;道家說,清心寡慾方得道;現代人說,人到無求品自高;我們說,平平淡淡才是真。

心中無慾則無求,眼中無恨而安詳

無憂無慾亦無求;何必津津計小籌。明月清風隨意取;青山碧水任遨遊。知足勝過長生藥,克己甘為孺子牛。切莫得隴又望蜀,神怡夢隱慢白頭。 智慧與聰明不同,聰明可以解決小問題,智慧卻能解決大問題,如果實在求不得,就不要求他,不求就沒有痛苦。

中國人講“人到無求品自高”,一個人如果不執著追求一件東西,人品自然會高尚,想爭取,自然要委屈自己,到了什麼都不追求的境界,人品也就清高、逍遙自在。

擁有一顆平常心,我們才會保持童真,不去計較他人的譭譽,更不會受寵若驚。身外之物,不去計較斤斤。事能知足心常樂, 人到無求品自高。

山珍海味,沒有必要故意避之擇吉;粗茶淡飯,也照樣不妨甘之如飴;可以雲遊四方,看遍繁華,也可以青燈古卷,獨守清靜,但求心安。

心中無慾則無求,眼中無恨而安詳

人生苦短,何需強求!何必津津計小籌.無憂無慾亦無求;無慾則無求,無求則無憂。我想人要達到無慾亦無憂的人生境地,就是要有一顆平常心。

古往今來,有多少人身敗名裂,鋃鐺入獄,甚至丟了性命,就是因為它沒有一顆平常心。難添的欲壑,名利的紛爭把他們陷入其中,當他們失去了自由,失去了這份平靜,才真正明白:平常心其實很貴、很重!

佛家有言:慈悲為懷。慈悲,慈悲。你讓我拆這兩個字--茲心非心。人的心不再是心,人就達到了慈悲的境界,人就達到了無憂無怖的境界。

無慾無求,無憂無怖,何止是佛的最高境界。人就是超越一切存在的佛。我們之所以很難達到無慾無求的境界,是因為我們揹負的太多。

心中無慾則無求,眼中無恨而安詳

一家人,包容越多幸福越多;夫妻間,包容越多感情越濃;鄉鄰間,包容越多相處越好;朋友間,包容越多友誼越長;同事間,包容越多事業越順……生活不是戰場,無需一較高下。

人與人之間,多一份理解就會少一些誤會;心與心之間,多一份包容就會少一些紛爭。

不要背後說人,不要在意被說。一無是處的人沒得可說,越是出色的人越會被人說。世間沒有不被評論的事,也沒有不被評說的人。人們往把自己看得過重才會患得患失,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認知去評論一個人,其實心有多大,快樂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有些事,需忍,勿怒;有些人,需讓,勿究。嘴上吃些虧又何妨,讓他三分又如何。

心中無慾則無求,眼中無恨而安詳

心中無慾則無求,眼中無恨而安詳——水深不語,人穩不言。學會淡下性子,學會忍住怒氣面對不滿

無慾則離諸分別,離分別故無煩惱。心無慾則觸事無我,無我則無爭,故無咎。心無慾則離諸善惡,離善惡,故不拘因果。

心無慾則不著萬物,不著萬物,故無生,無生故無死。夫心常無慾者,乃眾妙之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