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唐山大话第七期:孔子,万世师表,岂是浪得虚名(文字版)


唐山大话第七期:孔子,万世师表,岂是浪得虚名(文字版)

上一期,我吐槽了一下儒家学派,遭到了一部分孔孟分子的追讨,说:“我们儒学就那么不堪吗?”在这里啊,我得先给这些同志道个歉,可能是我没表达清楚,我们说孔孟之道差劲,更没说他一无是处,我们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几乎一直是指导思想,对维护封建统治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必有它的合理之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在我的心目当中,孔孟的合理成分在哪里。

咱们先说说孔子的生平。他的父亲叫叔梁纥,是鲁国著名的武士,但是,很不幸,孔子出生后不久,父亲英年早逝,家道中落。但可喜的是,孔子还是受到了良好的传统武士教育,使他熟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传说孔子从小就喜欢研究祭祀礼仪,长大又善于射箭和驾驭马车,虚心好学,又勇武有力,可以看得出,孔圣人不但是文圣,可能还是个武林高手。到三十岁左右,孔子已成为当时知名的博学大师,并开始招收门徒,传授《诗》、《书》、《礼》、《乐》等古代文化典籍。

公元前515年,鲁国政局突变,鲁昭公被季氏、孟氏、叔孙氏三家联合击败而流亡齐国,国君被大夫赶跑了,逗乐吧?一点儿都不逗乐,这种事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家常便饭。这对于一心要恢复周礼的孔子来说,当然是嗤之以鼻,无可奈何的他,也随鲁昭公一同流亡齐国。后来,季桓子重新掌权,他以鲁君名义任命孔子为司寇,这是年过五十的孔子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但是,好景不长,公元前498年,一心想要还政于国君的孔子,提出“堕三都”的主张,就是分别撤销当时实力比较强大的季氏、叔孙氏和孟氏的各自一座城市的编制收归国有,他忽略了三家的强大,也低估了他们的野心,不但和三家实力派撕破了脸,更使加强鲁君权势的本意落了空,甚至导致他已经无法在鲁国继续生活,从此,开启了他的周游列国之路。

孔子为了推行政治思想而奔走各国,每到一国总要积极参与当地的政治活动,希望能有赏识和信任自己的明君,来成就一番事业。可是他在周游列国的十多年中,从未得到这样的际遇,最好的也不过是以优厚的俸禄把他供养起来,用来装点门面,更多的时候则是备受冷遇,有时甚至处于饥寒交迫、危险重重、狼狈不堪的境地。但是,无论生活安乐或困苦,都不能使孔子放弃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公元前484年,在政治上不断碰壁的孔子已年近古稀,深知政治理想已无法实现,所以,决心返回鲁国,立誓终老于教育。季康子听闻此事,便礼聘孔子回国,让他以政界元老、社会贤达的荣誉地位,从事讲学并整理文化典籍,晚年的孔子被尊为“国老”。公元前479年,孔子病故。鲁哀公专门为他写了悼词,弟子们也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为他守孝三年。从此,孔子墓和故居便成为鲁国儒生讲习诗书礼乐的主要场所。

我们说,孔子一生热衷于从政,但他的主要成就却在文化思想特别是在教育方面。春秋以前学在官府,文化知识由贵族专职人员垄断世袭。孔子首创私人讲学,面向社会广泛招收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从政的人才,这便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第一位教育家。他的很多弟子才能出众,成为一国栋梁,这样,就在政治上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世卿世禄制,为专制君主自由任选布衣卿相的官僚体制创造了条件;在学术上,他传播古典文献,又为百家争鸣准备了思想素材。我认为,这即是孔子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

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可以教育的,所以他提出“有教无类”的说法,只要是愿意上进、虚心求学的,他都不加区别地接受。孔子教育学生,首重德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论语》我们还能发现,他善于采用问答的方式,启发诱导学生步步深入并不断地钻研问题,他本人也是毕生坚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终身的教学实践使孔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炼出了一套科学的教育方法:第一,注意培养学习积极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二,提倡从正反两方面学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第三,反对自暴自弃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不断改进,赶超前辈,“当仁不让于师”;第四,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发展创新,要有实事求是的谦逊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最重要的啊,孔门教学中一直保持着自由辩论的活泼风气,这是培养众多人才的关键。

中国最古老的典籍就是六经,我们现在总说五经,其实是不完全的。分别是:《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大概都曾是孔门讲学的教材,孔子自称“述而不作”,真正由他亲手编写的著作恐怕是没有的。但是,广泛搜求这些典籍并传授给众多学生,使得濒临绝灭的官学通过私家讲学而流传开来,并发扬光大,从而哺育战国的诸子百家,形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辉开端,这也绝对是孔子重大的历史功绩。

说到这啊,我还想说一点,就是现在很多中小学校里都有孔子像,校方啊,都要求学生每天拜孔,我不知道大家见过没有啊,反正我是见过。我感觉有点可笑,我认为拜孔不该是学生拜,而是该老师拜,“有教无类、见贤思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都是说给老师听的,我是真的不希望再看到按照价位排座次、按照地位论家长、课堂不讲真知识,全凭补习来帮忙的教育假象了,我们的教育需要孔子一般的人物,我们的人民教师队伍里更需要一块万世师表的牌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