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破譯“育兒密碼”!新晉爸爸媽媽,這些“嬰語單詞”你們會了嗎?

朵編說:對於還不會用語言表達需求的萌寶們,新晉爸媽想要輕鬆駕馭,破譯這些“育兒密碼”顯得尤為重要。那就是“嬰語”,所謂“嬰語”,就是嬰兒的“語言”,指的是嬰兒通過自己的身體和行為,向外界傳遞信息的一種方式。新晉爸爸媽媽多掌握一些“嬰語”,帶孩子可就手到擒來哦。

破譯“育兒密碼”!新晉爸爸媽媽,這些“嬰語單詞”你們會了嗎?

一級詞彙

1.【溼疹 】

破譯“育兒密碼”!新晉爸爸媽媽,這些“嬰語單詞”你們會了嗎?

釋意:溼疹是一種常見的新生兒和寶寶過敏性皮膚病。

2.【 溢奶 】

破譯“育兒密碼”!新晉爸爸媽媽,這些“嬰語單詞”你們會了嗎?

釋意:寶寶喝完奶水過一段時間後,從嘴巴自然流出奶水,叫溢奶。

3.【輔食添加 】

破譯“育兒密碼”!新晉爸爸媽媽,這些“嬰語單詞”你們會了嗎?

釋意:在寶寶4~6個月間,此間若能合理添加水果、蔬菜、蛋黃、米粥等輔食,給其食慾的發展以良性刺激,則可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

4.【咳嗽】

破譯“育兒密碼”!新晉爸爸媽媽,這些“嬰語單詞”你們會了嗎?

釋意:寶寶咳嗽是為了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異物而做出的一種機體防禦反射動作。

5.【睡眠不好】

破譯“育兒密碼”!新晉爸爸媽媽,這些“嬰語單詞”你們會了嗎?

釋意:寶寶出現鬧覺、夜驚或失眠,主要原因有:一、不正確的睡眠姿勢。二、白天或臨睡前過度興奮。三、癲癇。四,被蚊蟲盯咬,不舒服,扭來扭去。

6.【缺鈣 】

破譯“育兒密碼”!新晉爸爸媽媽,這些“嬰語單詞”你們會了嗎?

釋意:缺鈣的寶寶夜間往往哭鬧。

7.【腸膠痛 】

破譯“育兒密碼”!新晉爸爸媽媽,這些“嬰語單詞”你們會了嗎?

釋意:有一種哭鬧,總是傍晚或凌晨哭鬧,而且不容易哄,這往往是腸膠痛造成的。

8.【大便 】

破譯“育兒密碼”!新晉爸爸媽媽,這些“嬰語單詞”你們會了嗎?

釋意:寶寶大便中有泡沫,往往是有腸道感染;大便中奶瓣,往往是消化不良的表現;大便中帶血可能是更為嚴重的疾病(如腸套疊)。

9.【發熱】

破譯“育兒密碼”!新晉爸爸媽媽,這些“嬰語單詞”你們會了嗎?

釋意:嬰兒發燒的原因有很多:1.體溫受外在環境影響。2.生病、感冒或其他疾病。3.預防注射等反應。

10.【中耳炎】

破譯“育兒密碼”!新晉爸爸媽媽,這些“嬰語單詞”你們會了嗎?

釋意:寶寶患中耳炎時,表現為耳朵疼痛,啼哭不止,並經常用手抓耳,伴發熱、拒奶等症狀。

11.【流口水】

破譯“育兒密碼”!新晉爸爸媽媽,這些“嬰語單詞”你們會了嗎?

釋意:寶寶的口腔小而淺,吞嚥功能還不健全,不會用吞嚥動作來協調口水,所以當唾液分泌稍多或是寶寶高興、嬉笑時,可能就會因無法將分泌出來的口水全部嚥下去,而漫過“大堤”,流出口腔。

12.【怕水】

破譯“育兒密碼”!新晉爸爸媽媽,這些“嬰語單詞”你們會了嗎?

釋意:寶寶洗澡哭鬧則是怕水的反應,可能是因為他曾經有過洗澡時不愉快經歷所致。

13.【安撫】

破譯“育兒密碼”!新晉爸爸媽媽,這些“嬰語單詞”你們會了嗎?

釋意:大約在6個月的時候,嬰兒會利用安撫物來追尋母親懷抱中的安全感。

14.【吃藥】

破譯“育兒密碼”!新晉爸爸媽媽,這些“嬰語單詞”你們會了嗎?

釋意:喂寶寶吃藥是一件困難的事,口腔注射器可以有效地幫助小寶寶吃藥。

15.【喝水】

破譯“育兒密碼”!新晉爸爸媽媽,這些“嬰語單詞”你們會了嗎?

釋意:寶寶年齡越小,體內所需水分的含量比例就越高。一般情況下每千克體重需水量:0-1歲為120-160毫升,1-2歲為120-150毫升,2-3歲為110-140毫升。

16.【認生】

破譯“育兒密碼”!新晉爸爸媽媽,這些“嬰語單詞”你們會了嗎?

釋意:“怕生”是寶寶社會性發展到一定程度的體現。八九個月的寶寶認生的現象更為常見。

17.【依戀】

破譯“育兒密碼”!新晉爸爸媽媽,這些“嬰語單詞”你們會了嗎?

釋意:這是嬰幼兒對於關懷和愛撫他的成人的強烈依戀情感。

破譯“育兒密碼”!新晉爸爸媽媽,這些“嬰語單詞”你們會了嗎?

高級詞彙:身體語言

1、身體語言:睡覺時搖頭

媽媽解讀

● 寶寶太熱了:如果寶寶睡覺的時候不安穩,小腦袋總是左搖右晃,媽媽一定要摸一摸寶寶的額頭和頸後。如果溼乎乎的有汗,那就說明你給寶寶蓋得或者穿得太多了,寶寶很熱。出了汗頭髮粘在頭皮上很癢,所以寶寶只好搖頭解癢了。

● 寶寶可能缺鈣:如果房間的溫度很適宜,寶寶的穿戴也不厚,但他還是出汗搖頭,那麼很可能是寶寶缺鈣了。

 2、身體語言:抓頭髮

媽媽解讀

● 寶寶頭皮癢:經常抓頭髮,可能是因為頭皮發癢。如果寶寶的頭髮很清潔,那麼媽媽就要檢查寶寶的頭上是不是長了溼疹。

TIPS:寶寶頭部的溼疹開始是一些小紅疹子,慢慢會形成黃色的斑片。媽媽可以用植物油輕輕擦在有頭垢的地方,軟化後幫寶寶洗掉就好了。

● 寶寶生氣了:寶寶抓頭髮也有可能是生氣的表現。媽媽需要尋找寶寶不高興的原因,滿足他的需求。

3、身體語言:揉鼻子

媽媽解讀

● 寶寶可能過敏了:大人如果得過敏性鼻炎會鼻癢、鼻塞、打噴嚏,可是週歲以內的嬰兒只表現出比較強烈的瘙癢。所以如果寶寶不停地揉鼻子,還齜牙咧嘴,那很可能是過敏了。媽媽要找出過敏源,把那些容易聚集灰塵的東西搬離臥室。-

● 寶寶只是困了:經過媽媽的觀察,如果寶寶揉鼻子之後打哈欠、睡覺,那麼寶寶揉鼻子僅僅是表明——他困了。

4、身體語言:揉眼睛

媽媽解讀

● 寶寶困了:寶寶想睡覺的時候,或者剛醒來還沒醒透的時候,會覺得眼皮發沉,這時寶寶會揉眼睛。

● 寶寶的眼睛發炎了:如果寶寶經常揉眼睛,揉得通紅,媽媽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睫毛、眼淚,寶寶的眼睛有可能發炎了。

5、身體語言:咬人

媽媽解讀

● 寶寶長牙呢:長牙時牙床腫脹發癢,咬人可以緩解不適。媽媽可以給寶寶準備專用的磨牙棒,或者乾淨柔軟的佈讓他咬。

● 寶寶表達他的愛:有的時候寶寶咬媽媽,僅僅是想告訴媽媽“媽媽,我愛你!”過了3歲,寶寶通常就不會隨便咬人了。

TIPS:寶寶咬了你之後,不要做出太激烈的反應,否則會讓寶寶覺得很有趣,從而強化他咬人的行為。

6

、身體語言:抓媽媽的眼鏡

媽媽解讀

● 寶寶想和你玩:很有可能他只是覺得這樣好玩,沒必要斥責寶寶,輕輕告訴他,“這個不能玩,你摘掉媽媽就看不見了”。

● 寶寶在研究你:這意味著他已經有獨立意識了,他想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媽媽爸爸是什麼樣的。

破譯“育兒密碼”!新晉爸爸媽媽,這些“嬰語單詞”你們會了嗎?

高級詞彙:表情語言

1. 咧嘴笑

表示興奮愉快。一般來說,寶寶的笑來得很快,大人常發現四周並沒什麼變化,寶寶就已經牽動嘴角,笑容驟現了。寶寶笑的時候眼睛有神,兩手會同時活潑的晃動,充分散發童真的魅力。這時父母應報以笑臉,用手輕輕地撫摸嬰兒的面頰,並在他的額部親吻一下,給予鼓勵。

2. 癟嘴

表示要求。嬰兒癟起小嘴好像受到委屈,往往是啼哭的先兆,這實際上是成人沒有及時滿足他的要求的體現。這時父母要細心觀察嬰兒的要求,適時地去滿足他的需要,如喂他吃奶、逗他開心。

3 .紅臉橫眉 表示要大便

嬰兒往往先是眉筋突暴,然後臉部發紅,有明顯的“內急”反應。這是要大便的信號,父母應立即解決他的“便急”之需。

4 .吮手指表示寶寶的牙齦癢了,要刺激它一下

吮手指是嬰兒智力發育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寶寶出生後,早期只能用哭聲和麵部表情來表示要求和傾訴,並且通過口唇來進行探索。隨著年齡的增加,寶寶開始將手放入口內吸吮,自得其樂地玩弄自己的嘴唇、舌頭,這是寶寶高興時的一種表現。

此外,吮手指也是寶寶重要的心理安慰劑。寶寶往往在自己的某種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時,如餓了卻等不到奶吃、需要愛撫卻得不到回應,就會以吸吮手指作為安慰劑來穩定自己的情緒。這時的寶寶更願意獨自玩耍,所以媽媽在確保寶寶的手是乾淨的情況下,不用去幹預他的動作。

5 吐氣泡: 表示光吃牛奶已不能滿足寶寶,該給他加吃米粉了

4個月大的嬰兒唾液腺的分泌量開始增加了,所以口水相應增多,吐泡泡的機會增多,嚴重的還會流涎。由於這些唾液腺內含有一定量的澱粉消化酶,起到消化澱粉的作用,所以這時可以吃大米類的食品了。同時,因為口水還起到攪拌米粉的作用,所以流涎也可減少。

6 眼神無光,表情呆板表示生病了

健康的寶寶眼神總是明亮有神、清澈靈動的。若發現你的寶寶最近眼神黯然呆滯、無光少神,那很可能是身體不適的徵兆,也許他已經患上了疾病。這時最好帶寶寶去看醫生,千萬不要遲疑!

7.

愛理不理表示想睡覺了。

有時寶寶玩著玩著,眼光就變得發散,不像開始那麼目光靈活而有神了,對於外界的反應也不再專注,還時不時地打哈欠,頭也轉到一邊不太理睬媽媽,這就表示他困了。這時,就不要再逗寶寶玩耍了,只要給他創造一個安靜而舒適的睡眠環境就好。

破譯“育兒密碼”!新晉爸爸媽媽,這些“嬰語單詞”你們會了嗎?

最常見的語言:哭

在寶寶眾多的身體語言中,最常見的還有:哭。哭往往表達了多種的意思,所以父母必須努力去探究和解讀,同時根據不同的表現和要求採取相應的處理,這樣就不會過度緊張和束手無策了。

1.寶寶是否感覺餓了?一般來說這類哭鬧往往比較定時。由於母乳餵養間隔的時間相對比人工餵養的短,因此不必拘泥餵奶的間隔時間,當寶寶餓了時就讓寶寶吃。但如果寶寶哭鬧過於頻繁,就應該考慮是否奶量不夠吃該增加牛奶量了。

2.寶寶是否要尿尿或大便了?有時寶寶用哭來表示自己要尿尿或尿溼了,大便時有時會出現腸道蠕動而引起腹部疼痛,這時患兒也會出現哭鬧。

3 .也許是寶寶衣服穿著或被子蓋得太厚實了?隨著天氣的變暖,寶寶的衣服要適當地進行調整,有的家長往往擔心寶寶著涼生病,給予過多的衣被,而過多的衣被造成寶寶過熱,從而出汗也多,反而使寶寶難受、煩躁而造成哭鬧。而且過多的汗水使衣服溼透也容易使寶寶“著涼”而引起發熱、感冒。只要找到原因並解決,寶寶感到舒服了,啼哭就會停止。

4 .寶寶是否有晝夜顛倒?有些寶寶白天睡得過多,到了晚上便精神十足;當父母因疲倦不理他時,寶寶就會用哭吵來抗議。糾正的方法就是在白天減少寶寶的睡眠時間,多逗引寶寶並與他多玩耍,這樣晚上寶寶的睡眠就會有所改善。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後,寶寶的生活有了規律,就會回到白天興奮晚上安睡了。

5 .是否因為情緒的不穩定而顯得煩躁不安?有些寶寶的父母因為工作過忙,照顧孩子的時間較少,或因過分強調對寶寶的“自立”培養,使寶寶出現“皮膚飢餓”。哭鬧是想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讓父母抱抱自己或給予愛撫。

這時父母需要做的是,積極地回應寶寶的感受。你可以擁抱他、撫摸他或和他說話,令他安靜下來。只要父母給寶寶多一些愛撫,寶寶的需要滿足了,就不再哭鬧了。

6 .夜間寶寶哭吵,是否做噩夢了?大多數人在正常睡眠過程中都會做夢,這是正常現象。但如果嬰兒做噩夢,那多發生在深度熟睡時寶寶常常會突然尖聲哭吵,醒來後也往往留有記憶。做噩夢往往與嬰兒過度興奮或精神受到嚴重的刺激有關。如臨睡前被家長訓斥、聽或看過一些過於興奮或恐怖的故事和電視。另外不適當的睡眠姿勢,如手壓在前胸等也會引起這種現象。這時,父母應該把寶寶叫醒,並告訴寶寶夢中的事情是假的,不必恐懼。

7 .寶寶夜間哭泣還有可能是因為,夜間醒來後因對周圍一片漆黑而感到害怕。這時只要父母輕輕拍拍寶寶,並給予一定的安撫,寶寶就會安靜下來並很快又睡著了。

破譯“育兒密碼”!新晉爸爸媽媽,這些“嬰語單詞”你們會了嗎?

其實,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一直用表情和肢體語言來表達他們的感受。只要父母們細心觀察,努力去解讀他們的身體“蜜語”,瞭解他們的感受並給予他們所需要的關懷和照顧,育兒的過程就會更加順利,寶寶的成長中問題也會減少,讓父母也少些擔憂。

寶寶在學會說話以前,人小“需”多,卻還沒有足夠的溝通、表達能力,尤其是沒有掌握到語言這門技巧,無法順利傳遞信息,讓新媽媽在喜悅之餘,多了幾分照顧不周的擔憂。好在孩子有著豐富的面部表情和手勢變化,只要能破譯這些身體“密碼”,就能瞭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給孩子最好的呵護。

由於寶寶的個體差異及養育差異,“嬰語單詞表”並不能依次解讀所有嬰兒發生的狀況,同樣的表象和反應可能有不同的原因,而單詞表中提到的一些心理上的反應,還是可以作為一個參考,但也不能排除差異性,還需要大人從多方面來仔細觀察和解讀嬰兒的反應。而對於病理上的反應,如腸絞痛、中耳炎等,則不要盲目的對應了症狀後,就立刻用藥,應該到醫院進行科學的檢查,以免誤解了病情,反而給嬰兒的健康帶來影響。

破譯“育兒密碼”!新晉爸爸媽媽,這些“嬰語單詞”你們會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