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武漢醫療志願者讚揚河南周口援鄂醫療隊

伸援手,戰疫情,逆風飛揚

一一記河南周口援鄂淮海醫療團隊

離開廣發醫院四天了,又收到了“戰友”一一王亞珂的問候:“親愛的戰友,一別幾日了,這幾天可好?一定要好做防護呀,咱們一起都健健康康的!”一股暖流流過心田,非常時期的非常情誼,更難能可貴!

一場大疫,猝不及防!封城、隔離、生離、死別、救治、防疫,病毒在肆虐,武漢在風暴之眼,一線的醫護苦撐著與時間賽跑,全國各地的白衣天使們風塵僕僕,奔赴武漢抗疫一線。就這樣,我與王亞珂的團隊不期而遇。

河南周口援鄂醫療團隊一行七人,三醫四護,全部來自於淮海醫院。他們組成的是一個救治醫療團隊,來了後發現首要任務是建立正常的醫療秩序。誠如是,我們雖是武漢本地的醫護志願者,卻沒有防疫防護的經驗。

援鄂一線 | 武漢醫療志願者讚揚河南周口援鄂醫療隊

齊尼軍醫生(左二)與淮海援鄂醫療隊的第一次會面

援鄂一線 | 武漢醫療志願者讚揚河南周口援鄂醫療隊

淮海援鄂醫療隊副隊長王亞珂(左二)、袁素華(左一)

團隊到達的當晚,他們立即進入工作狀態,與指揮部聯絡協商工作的開展。第二天,兵分兩路:王亞珂、顧磊兩位主任協同廣發本院員工進病區熟悉環境,規劃佈署防疫工作。同時段,袁素華護士長帶著兩位護士對所有參與救治的人員進行崗前培訓,普及防護知識,重點培訓防護用品的穿脫。口罩之下,我見識到了王亞珂乾脆利落的風範,說話條理分明,行事果敢迅速。口罩之上,那一雙雙真誠的眼睛傳遞給我們的是激情,是溫暖,是信心!當所有的前期佈署工作完成,全員信心都已提升時,他們又把醫院的管理權交還給廣發原管理層,所有成員則全身心撲入到病人的救治業務上去。

物資緊缺的當口,遠程視頻查房,尤顯重要。在廣發的那段時間裡,工作群裡每天信息不斷。其中對一位糖尿病人的線上指導用藥讓我印象深刻。那位72歲的爹爹基礎疾病多,自帶的胰島素用完了,後續藥物一時又無法送進來,患者的血糖一下子就飆升到32.7,張春霞一一淮海醫院的副院長,內科副主任醫師,她當天晩上的在線指導就一再觸動了我。視頻的另一端是廣華本院的兩位年輕醫護。張院長從患者的飲食說起,利用醫院現有的降糖藥物,一點一點的指導如何用藥,叮囑醫護多次測血糖,隨時查問血糖值,及時調整藥物劑量。當時鍾悄然劃過零點,張主任對著連線那端的醫護說:“我陪你一起等病人的血糖結果。”我的眼睛溼潤了。要知道,張主任白天已經進病房查房工作了一天了!

當網絡上各種信息鋪天蓋地的時候,當一座千萬人口的城市一下子寧靜下來的時候,當一線的醫護們逆風而行的時候,如何保護好這些最美白衣天使,其責任尤為重要。袁素華一一淮海醫院院感感控專家,這位小醫護們眼中可親的阿姨,我眼中可敬的大姐,自從來到武漢,就沒休息過一天。不是在院外培訓提升員工的防護意識,就是在院內巡查防疫漏洞,督導防護工作。每天上班之前,進入病房的醫護們在穿戴防護用品,她必在一旁監督檢查大家防護品穿戴的嚴密性。

有天醫院要轉送幾位病人到方艙,袁護士長當時自告奮勇陪送病人去目的地,因轉運工作的接洽不易,那天袁護士長從早八點一直堅持到晚八點,一身厚重的防護服,十二小時的不吃不喝,我真不知道這位大姐是如何堅持下來的!

顧磊一一淮海醫院重症監護科主任,團隊裡唯一的男性。話語不多,執行力強。線上,他是指導的專家,線下,他親力親為,帶隊查房。

史永攀、周思瑾、丁陽陽,這三位80、90後的護士妹妹,每天替換著進病房服務。雖說與患者有一定的語言交流障礙,但那純正的河南腔成了武漢人耳中最熨貼心靈的話語!有位病患稱讚她們是遊曳在各個病房裡最可愛的小魚兒!

在兩萬多援漢的醫療人員裡,河南周口淮海醫院團隊只是其中很平凡的幾位,但他們的一言一行圍繞在我周圍,讓我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溫暖與真誠!寒冬總會過去,春天終會到來,待到櫻花爛漫,我們一起相約武漢!武漢,也終將記住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