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虛不受補的原因 體虛中醫辨證科學的進補

虛不受補的原因 體虛中醫辨證科學的進補

一些人補來補去,卻不見良效,少數人更是變生疾患。在中醫看來,這就是虛不受補。在虛不受補的狀態下,究竟該如何進補?

虛不受補三原因

未辨證量體施補

每種補品只適合特定的體質及對應的證型。如果不辨氣血陰陽、五臟虛實,一味濫補,就會出現不適症狀。有些患者有虛證的同時又夾有實證(如伴有痰飲、淤血、食積、外感),如果不清除邪證,一味補虛,必然會導致身體出現多種不適。

時機不當

中醫主張天人相應,一年四季,陽氣生長各有特色,因此春夏及正午過用溫補藥物,秋冬及子夜若過用滋陰藥物,均可出現虛不受補現象。另外,若餘邪未盡,也不宜過早進補。

用法用量不當

服用補品一定要“適度”,超過這個度,就可能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如稍有體虛,就用人參、鹿茸等大補之物,不僅大材小用,而且可能適得其反。人參是大補元氣、補品中之上品,但若服用不當,或長期服用,則會出現興奮、失眠,甚至食慾不振、血壓升高等症狀。

急補不如緩補

調理脾胃

胃氣指脾胃之氣,乃後天生化的源泉。藥物亦經脾胃功能的運化方能輸布全身,發揮療效。脾胃有病會影響藥物的消化吸收,某些藥物也會增加脾胃負擔,加重脾胃的病變。所以補虛一定要兼顧脾胃的功能。

辨證量體科學進補

中醫認為“一藥一性,百病百方”,每一種補益藥品,只能適合一定的體質,治療一定的病症。進補前一定要到正規醫院,讓中醫明確自己是何種體質。

急補不如緩補

對久病虛損者及年老體弱的慢性病患者,不易急補、大補,只能平補、緩補,平調陰陽,流暢氣血。最好先從小劑量開始,逐漸調整到最佳劑量,而且藥物宜選藥性平和、補而不滯、滋而不膩之品。

藥補不如食補

脾胃虛弱者,可先採用食療以調養脾胃。其飲食原則是多品種多變化、富營養易消化,飲食宜溫、宜軟,首選魚、瘦肉、雞、奶類、豆製品、蓮子、薏米、百合、山藥、大棗、核桃等,新鮮蔬菜與水果也應適當多吃些。最好採用少食多餐的辦法,每餐只吃七八成飽。年老體弱和脾胃虛弱之人,要少吃生冷、油膩、煎炸、燻烤與容易脹氣之品,辛辣刺激之物也應少吃或不吃。

  •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件,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