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寶寶兩歲前,這七個“壞習慣”都是正常的,家長不要去幹涉!

有不少人都說“自從有了孩子後,感覺自己以後的生活都是為他(她)活著了”。確實是這樣,沒有孩子的人可能感受不到那種心情,等自己有了孩子後那真是處處操心。孩子一笑,自己就跟著開;孩子一有什麼問題,自己就擔心的不得了。

寶寶兩歲前,這七個“壞習慣”都是正常的,家長不要去幹涉!

孩子父母擔心寶寶的健康也是人之常情,不過因為缺乏經驗和相應的知識,不少父母把只要是自己不能理解的行為都歸為孩子“有問題”,是“壞習慣”,那就不對了。其實在寶寶兩歲前,有很多成人看來是“壞習慣”的行為都是正常的,家長不要去盲目干涉。

一、吃手

很多家長都頭疼寶寶吃手的問題,都一歲了還動不動就吃手,不讓寶寶吃他就哭,可看著寶寶老吃手也真擔心。

寶寶兩歲前,這七個“壞習慣”都是正常的,家長不要去幹涉!

其實寶寶吃手是正常的“吮吸”反應,是讓寶寶感到舒適且很有安全感的動作,當寶寶不安、害怕時,吃手可以有效緩解寶寶的焦慮。家長應該放心的讓寶寶去吃,吃到一定階段,自然就不會吃了。而家長如果總是阻止寶寶吃手,會讓寶寶得不到滿足,長大後容易出現咬指甲、啃筆頭的習慣。家長真的不想讓寶寶吃手吃的太頻繁可以陪寶寶做些動手的遊戲,當寶寶雙手靈活起來開始有其他的探索慾望,也就沒空去吃手了。

二、認生

寶寶太認生了,媽媽抱到外邊後,別說讓別人抱了,就是別人逗逗都會哭,也不愛跟別的小朋友玩,這可咋辦呢?

寶寶認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一般寶寶從六七個月的時候開始認生,到一歲多的時候慢慢會減弱,部分孩子會到三歲左右。這個階段的寶寶還沒有交際的概念,也不知道什麼是禮貌,家長不要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寶寶,這個時候寶寶更需要安全感。

三、撕紙

給寶寶買的繪本,是讓他看的,結果被撕的粉碎。除了繪本,家裡見到紙,寶寶就想撕,真是破壞大王。

寶寶兩歲前,這七個“壞習慣”都是正常的,家長不要去幹涉!

寶寶到了六七個月的時候特別喜歡撕紙,當寶寶發現自己能夠通過撕紙去改變紙的形狀,和聽到撕紙時發出的聲音,會特別的驚喜和開心。而且撕紙也是寶寶精細動作能力的表現,鍛鍊寶寶手眼協調能力。家長可以提供給寶寶不同材質的紙,讓寶寶去撕,但不要用報紙這類含有油墨的紙給寶寶撕,以免損害寶寶健康。

四、戀物

寶寶睡覺時候總是要拿個小毛巾才行,不拿著怎麼哄也睡不著,這難道要抱著毛巾睡一輩子?

很多寶寶小時候都有戀物的習慣,有的喜歡摸被角,有的喜歡拿個毛巾,也有的喜歡抱個毛絨玩具。這其實是寶寶在自己想辦法安撫自己,當媽媽不在身邊時,可以通過這些方法減少自己對媽媽的依賴。這其實是寶寶正常的心理需求,隨著寶寶長大會自行消失,一般不會影響寶寶的生活,家長不必強行阻止。如果不想讓寶寶有這種戀物的行為,那就多陪陪寶寶,寶寶有了父母的陪伴哪裡還再需要藉助物品來安撫自己呢。

五、不穿鞋

小寶寶總是不喜歡穿鞋,光著腳到處亂跑,這也讓家長操心:不說光腳跑會不會紮腳,就是地上乾淨讓寶寶光腳跑也會著涼。

寶寶兩歲前,這七個“壞習慣”都是正常的,家長不要去幹涉!

要知道寶寶光腳是有很多好處的,可以促進足弓發育,可以讓腳趾抓地走路更穩,還可以增加寶寶的觸覺體驗,當寶寶在不同地面跑時,感覺也是不一樣,讓寶寶感到很開心。而且寶寶光腳也並不會著涼,還有利於腳部血液循環,提高身體的抵抗力和耐寒力。而家長唯一要做的就是,保證地面乾淨,沒有紮腳的東西就可以了。

六、摸雞雞

這個肯定是針對男寶寶來說的。有些男寶寶無論是換尿不溼,還是洗澡,總是一有機會就要摸摸自己的小雞雞。

男寶寶的“自摸”行為最小可發生在三個月,最大的可至六七歲,其實這只是他們瞭解自己的行為,對其身心發育並不會造成影響。相反,如果父母對寶寶這個行為粗暴干涉的話,會讓寶寶對自己的生殖器有恐懼感,還可能會對寶寶強化了這種“自摸”行為。家長想讓寶寶減少這種行為的話,不要強行干涉,可以少給寶寶穿開襠褲,想辦法讓寶寶雙手不要閒著,比如可以玩玩具等都可以。

七、浪費食物

一歲多寶寶讓他吃個飯,能把食物糟蹋光,一會是把手放進湯裡涮涮,一會把飯攪來攪去攪了一桌,總之吃的沒有扔的多。

寶寶兩歲前,這七個“壞習慣”都是正常的,家長不要去幹涉!

寶寶剛開始自己吃飯時,對這種方式是很感興趣的,只是由於寶寶手眼協調能力不足,會浪費不少的糧食,也把自己的衣服弄髒了。這讓不少家長難以接受,而如果家長看不下去,把寶寶說了一頓然後不讓寶寶自己吃飯,而是去餵飯的話,寶寶會對吃飯逐漸失去興趣,並且開始挑食,而且以後再讓寶寶自己吃飯就更難了,因為寶寶已經沒有了吃飯的樂趣。所以,在寶寶剛學吃飯時,浪費點糧食家長不要去限制,讓寶寶盡情去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