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宜賓南溪區:一名一線醫生的成長與自白

四川民生報道網宜賓訊(王先元 羅利)他叫唐天海,他是南溪區中醫醫院一名普通的臨床醫生,也是抗擊新冠肺炎的一名戰士;他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也是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的先鋒模範崗的主任;他是一位父親、兒子、丈夫,也是茫茫人海中你我他......這是他在前天值夜班時寫下的信,此時全國疫情已得到控制,各地正在陸續復工復產,他希望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們:疫情雖然留下了數不清的傷痛,但扶起了更多成長的國人,撐住了更多挺直的脊樑!——前 言

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摘自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宜賓南溪區:一名一線醫生的成長與自白

2003年,我15歲,非典肆虐的時候,給我的記憶只有一碗碗中藥,學校每天會熬一大鍋中藥,每天到學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喝藥。說真的,非典給我的印象只至於此。

2020年,我32歲,一名從事臨床工作六年的小中醫,一個縣級中醫院的小醫生,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會像許多前輩一樣,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戰鬥。

2020年,庚子鼠年,一場比當年非典更加強大的新冠在新年之初,爆發在了中國大地。這場"瘟疫",帶給了所有中國人太多。闔家團圓的日子,沒了;走家串戶的日子,沒了;熱鬧的城市,沒了;一切忽然變得很安靜,讓所有人措不及防。

年三十,一場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推進會在醫院召開,一場戰鬥已經開始打響。

宜賓南溪區:一名一線醫生的成長與自白

大年初一,在這個小的不能在小的城市,戰鬥開始了。當醫院說,需要成立黨員先鋒模範崗,去承擔一線工作時,我沒有猶豫,我說我來。

2020年2月1日,成立了集中醫學觀察隔離站,我說,我來。於是,一場漫長的戰鬥開始了。

宜賓南溪區:一名一線醫生的成長與自白

如果你要問我,你每天干了什麼,我說不出來,每個隔離人員的吃、用、住;每個隔離人員的身體健康狀況;整個隔離站的消毒工作;整個隔離站的各種保障。這是我每天需要去思考、查看、準備的工作。

如果你要問我,你的工作危險嗎,我會說,不危險,更多比我更深入一線的人員,更危險。

如果你要問我,你的工作忙嗎,我會說,不忙,每天要穿幾個小時防護服的人更辛苦。

如果你要問我,怕嗎,我會說,後怕。我給我老婆說,不要告訴我媽媽。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有多優秀,有多勇敢,有多英雄,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一點本職工作而已。每次看到他們從隔離區裡面出來,滿頭大汗的時候;每次看到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分診護士時,我總是眼角含著淚水。

我只是覺得,當看到八十多歲的鐘老還奮鬥在一線的時候;當看到七十多歲的李奶奶被護目鏡勒得滿是痕跡的臉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做好自己的事。在一個個平凡的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每個人都是英雄。

當我們的脊樑被一群群先輩撐起來的時候,我在想,我們應該學著做做脊樑吧,少年人常思將來。(南溪區衛生健康局 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