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正月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6俗7忌”初七的習俗都在這


“人日”習俗起於西漢初年,是漢人基本節日之一。由漢人之俗而漢族之俗,又由漢族之俗而遍中華北南東西各兄弟民族。由極盛而漸衰漸變。杜甫有詩為證:“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陰時,用此也。八日為谷,所繫尤重。而人罕知者,故書之”。可見人日節慶,在唐宋城鄉皆已成俗。初七主物為人,乃萬物之主。人們對人類目身的吉凶自會格外重視,於是正月初七也漸漸突出其他節日之上。

正月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6俗7忌”初七的習俗都在這


“人日”之俗很古老、很古老。作為年節的一環,它的歷史比清明、端陽、中秋等都要悠久。“人日”又稱“人勝節”。隋唐迄今把除夕、初一、人日、上九、元宵共同組成春節大節。古代過春節,極重人日。隋朝詩人薛老曾賦《人日思歸》詩。此人宦遊在外,離鄉兩年,滿腔親情無可投述,,只好在人日節上借筆一抒。他嘆道:“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正月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6俗7忌”初七的習俗都在這




大年初七又稱“七煞日”,舊時有7禁忌

初七是人的生日,要以人為尊,要尊敬每一個人,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

正月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6俗7忌”初七的習俗都在這

1.喪家忌拜年

家有喪事,三年服喪期間,過年的一切行事都要取消。最忌諱的就是到別家去拜年,別人也儘量在正月裡不到喪家去,不得已要來往時,不進屋內,而是站在門外說話。

2.忌吵架、罵人

正月裡忌吵架、罵人。舊時民俗以為正月裡吵架會敗興一年,罵人會帶來兇禍。

3.忌請醫生

舊時,正月裡忌請醫生看病,認為此兆一年到頭都要生病。

4.忌遷居、忌糊窗槅

正月忌遷居、忌糊窗槅,否則以為不吉利。

5.忌更換、洗滌衣被

舊說正月更換、洗滌衣被,不吉。

生,是人為尊。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

6.遇殯葬

有的地方習俗正月裡忌遇殯葬事。遇之則以為不吉,主此年內有災禍降臨。

但有的地方以遇殯事為吉利的,蓋因“棺”與“官”諧音,“材”與“財”諧音,有“口彩”可討,主“升官”“發財”。

7.忌吵架、罵人

正月裡忌吵架、罵人。舊時民俗以為正月裡吵架會敗興一年,罵人會帶來兇禍。

正月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6俗7忌”初七的習俗都在這


千萬不要做錯啊!!謹記上面的禁忌!!



大年初七的習俗有哪些

正月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6俗7忌”初七的習俗都在這


1.攤煎餅

中國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盒子菜”(熟肉食品),並在庭院攤煎餅,“熏天”。

2.吃七寶羹

用七種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時候食用,以此來取吉兆,並說此物可以除去邪氣、醫治百病。各地物產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廣東潮汕用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臺灣、福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於算計,芥菜令人長壽,客家人喜用魚一起煮,取食有餘之意。汕頭市區的菜攤,在這一天將7件菜搭配好,論把算錢,不計斤兩,人們樂意接受。

3.戴人勝

人日節時,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製成小人的形狀,戴於頭上。也貼於屏風等處。

4.贈花勝

這天,人們製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為花朵)相互饋贈。

5.撈魚生

南方一些地區,民間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裡,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昇。

6.吃麵條

大部分地方在這天還有吃麵條的習俗,寓意著用麵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視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別為小孩兒,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誰要過“日子”就要吃麵條。

7.送火神

在山東部分地區,有送火把的習俗,用作物秸稈綁紮的火把,在自家門前點燃,一直送到村外,意為驅除火災,祈求在新的一年裡,平安無事,不著火災。

正月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6俗7忌”初七的習俗都在這




天津正月初七有什麼禁忌習俗嗎?


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曾把這天叫做“人日”“人日節”或“人勝節”。民俗專家表示,作為古老節日,“人日”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民間有吃七寶羹祈福納吉、佩戴人勝討好彩頭等習俗,天津人則有這一天吃豆腐的習慣。

正月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6俗7忌”初七的習俗都在這


“人日”源於創世神話

“人日”源於古老的創世神話傳說。專欄作家、天津市民俗專家由國慶介紹說,遠古時期地球上並沒有生物,最初由女媧創世,她在七天內每天造出一種生物,前六天誕生了雞、犬、豕(豬)、羊、牛、馬,直到第七天才出現了人。後來,古人在此基礎上又衍生出其他人類起源的故事,另外在民間還出現補充說法,比如初九為“天日”,初十為“地日”。

正月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6俗7忌”初七的習俗都在這


一年吉凶看初七

人日,又稱“人辰”、“人勝節”等,是年後非常重要的節日之一。古人相信徵兆,認為“天事必象”,吉凶皆有前兆,根據種種兆象,可以預示未來事件的休咎,其中與人有直接利害關係的日子,就記為“人日”,告誡人們宜於做何事或不宜於做何事。

正月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6俗7忌”初七的習俗都在這


漢朝的時候,人日融入年俗,正式定為正月初七,成為新年占卜的一部分。大概因為人是萬物之靈的緣故,占人日在新歲占卜的日子中顯得更為重要,也漸漸地被突出。

正月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6俗7忌”初七的習俗都在這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方面,天地人對應合一的理念素來被人推崇,古人俗信:正月的天氣的好壞會影響這一年的運程。初七也不例外。每逢人日這一天,人們都會早起觀候,若是天氣晴朗,則這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若是天氣陰鬱,那就糟了,今年肯定是諸事不順。

正月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6俗7忌”初七的習俗都在這


家長不能訓孩子

初七是人的生日,人之後生,是人為尊。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這一天,當年滿16歲以上的青年均可自由上街玩耍,在街頭出現“雞不啼,狗不咬,十八歲的大姑娘滿街跑”的亮麗景觀。

還有一個風俗,大概不少女性朋友就不太喜歡了,有的地方,人日時,男女老少都要用秤稱稱量體重,人的生日嘛,自然要關心一下人的身體情況。

正月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6俗7忌”初七的習俗都在這


“人日”有哪些風俗

一、吃麵條

在這一天,按照很多地方的傳統習俗,人們要吃麵條,既象徵著長長遠遠,也寓意用麵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另外,還有些地方按初七、十七、二十七分為“小人七”、“大人七”、“老人七”的規定,據說這幾天吃麵條可以健康長壽,麵條擀得細又長可以保佑健康長壽。

二、吃七寶羹

《荊楚歲時記》記載,人日這天,各家要將七種蔬菜切成小塊,五味調和之後,煮成糊狀的羹食用,由於各地物產不同,“七寶羹”所用的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廣東潮汕用芥菜、芥藍、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臺灣、福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蔥寓意聰明,蒜寓意精於算計,芥菜令人長壽。

三、戴人勝

那時,江南人人在這天還要戴上“人勝”裝飾品,它又叫“綵勝”“華勝”“花勝”“巧勝”,是用五彩絲織品、彩紙剪出的花樣或人形,更高級的則用金箔鏤空成人形。除了戴在頭上,人勝飾品也可貼在屏風上、窗戶上,非常漂亮,意在祛病、辟邪、消災,在新春討個好彩頭。

四、登高祈福

人日這天另外一項比較普遍的習俗就是登高。人日登高與重陽登高的消極避禍的觀念不同,人日登高更具有積極祝頌祈福的內容。這應該是漫長的冬季過後最早的一次春遊,一直到唐代還是十分流行。在這一天,中國南方一些地區還有“撈魚生(類似吃生魚片)”的習俗,寓意越撈越高、步步高昇。

五、食豆腐

天津地區也有獨特的初七風俗,那就是“逢七水磨小豆腐”,也就是食豆腐、豆粥。還有一首天津的過年歌謠如此唱:“初一餛飩初二面;五六的餃子惡人憐;七小豆腐頭不痛;八日合子家不散;十五的元宵大團圓。”

正月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6俗7忌”初七的習俗都在這




初七這一天,香港市民喜歡吃及第粥。所謂及第,是希望科考高中狀元。還有一些地區會吃用七種菜做成的“七寶羹”,以此來取吉兆、除邪氣。

正月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6俗7忌”初七的習俗都在這


南方一些地區,有在這天“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子裡,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昇。

正月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6俗7忌”初七的習俗都在這




中國傳統習俗 初七是"人日節"由來

據有關史料記載,正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習俗中的“人日” ,即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人類生日。也是提醒人們渡過了幾天休假和歡慶新年的氣氛, “人日”後不再休息,來年要好好的工作,好好的過日子。作為古老節日,“人日”在我國至少已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

正月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6俗7忌”初七的習俗都在這


“人日”作為古老的節日之一,早在漢代以前就已出現。傳說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代東方朔在《佔年書》中明確記載,舊俗從正月初一到初八,各佔一物,按次序一日雞,二日犬,三日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八日谷。順理成章,正月初七成為人的一個大日子,即“人日節”。《北齊書·魏收傳》中也記載:“正旦畫雞於門,七日貼人於帳。”說的就是南北朝時期的春節習俗,正月初一要把雞的畫像貼在門上,或畫在門上;正月初七則要把人像貼在帳子上,據說可保家人平安。

正月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6俗7忌”初七的習俗都在這


魏晉以後,人日節開始被重視,逐漸從單一的占卜活動發展為包括慶祝、祭祀等活動在內的多種慶祝活動和禮儀活動,如戴人勝、登高、逐鬼鳥等。“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

正月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6俗7忌”初七的習俗都在這


《荊楚歲時記》對當時江南一代的人日習俗做了詳盡的記述:“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這是說,人們在正月初七這天,將七種菜合煮成羹湯,食之,可以祛病避邪。並用五彩絲絹或金箔剪成人的形象貼在屏風上或戴在頭鬢作裝飾避邪,或剪紙花互相饋贈。

正月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6俗7忌”初七的習俗都在這

到了唐朝,人日節最為盛行。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唐詩記事》卷九中記載:“景龍三年人日,清暉閣登高遇雪。”隨聖駕出行的蘇頲在《奉和人日清暉閣宴群臣遇雪應制》一詩中對此進行了描述:“樓觀空煙裡,初年瑞雪過。苑花齊玉樹,池水作銀河。七日祥圖啟,千春御賞多。輕飛傳綵勝,天上奉薰歌。”在朝廷為官的宗楚客也作有一首同題詩:“窈窕神仙閣,參差雲漢間。九重中葉啟,七日早春還。太液天為水,蓬萊雪作山。今朝上林樹,無處不堪攀。”時任太子詹事兼崇文館學士的劉憲則從不同角度作同題詩,更是把當時的景象淋漓盡致地進行了描繪:“輿輦乘人日,登臨上鳳京。風尋歌曲颺,雪向舞行縈。千官隨興合,萬福與時並。承恩長若此,微賤幸昇平。”

正月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6俗7忌”初七的習俗都在這

在當時,人們還以人日這天的天氣陰晴占卜終年的吉災,日晴為吉,日陰為災。對此,東方朔在《佔年書》也有記載:“人日晴,所生之物蕃育;若逢陰雨,則有災。”而眾多的文人雅士面對人們歡度人日節的景象,則不免詩興大發,為後人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詩章。詩人高適在人日時想起友人杜甫,便作得《人日寄杜二拾遺》一詩:“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龍鍾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思念之情躍然紙上。詩人杜甫曾以《人日》為題分別作有一則五言詩和一則七言詩,五言詩云:“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陰時。冰雪鶯難至,春寒花較遲。雲隨白水落,風振紫山悲。蓬鬢稀疏久,無勞比素絲。”七言詩則說:“此日此時人共得,一談一笑俗相看。尊前柏葉休隨酒,勝裡金花巧耐寒。佩劍衝星聊暫拔,匣琴流水自須彈。早春重引江湖興,直道無憂行路難。”前者表達了韶華逝去的無奈情懷,後者則表達了人們在節日氣氛中重新振作,早春時節不再擔憂前途,充滿了樂觀精神。

正月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6俗7忌”初七的習俗都在這


唐代以後,“人日節”逐漸被人們淡忘,但一些風俗卻留傳至今。如這天在我國很多地區要食“七寶羹”或“七菜粥”,即用七種蔬菜做羹煮粥,據說可以除去邪氣、醫治百病。只是由於各地物產不同,所用果菜不同,但取意是大同小異,差別不大。有些地區人日節這天要放鞭炮、吃餃子,而大多地區則是吃長面,也叫“拉魂面”,寓意過年時人都走東串西,心都野了,人日一過該準備春耕生產了。故而吃拉魂面,把心收回來,準備春耕生產。也是提醒人們渡過了幾天休假和歡慶新年的氣氛,“人日”後不再休息,來年要好好的工作,好好的過日子。

正月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6俗7忌”初七的習俗都在這

寫這個民俗文化系列,只是告訴大家,我們要了解歷史,懂得民俗,但是不要迷信。記得著名張愛玲老師說過一句話,因為懂得所以寬容,她是形容愛情的,在此我借用改之。因為懂得,所以不迷信,活在當前,活在當下,過團結、和諧、開心、快樂、健康的春節才是重要的。

正月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6俗7忌”初七的習俗都在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