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臨滄文旅看點多,2019年接待遊客318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40億

快過年了,大夥兒都忙著盤點一整年的工作,回顧過去,展望新一年,雲南臨滄文旅也不例外。在過去的2019年,臨滄文旅的成績如何?遊客滿不滿意?一起來回顧臨滄文旅的2019吧!

臨滄文旅看點多,2019年接待遊客318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40億

2019年,在臨滄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臨滄文化旅遊工作順應發展新趨勢,以文旅融合為抓手,以鄉村旅遊為契機,全力開展“旅遊革命”和“一部手機遊雲南”,在打造城市品牌、推進項目建設、強化市場營銷、加大招商引資、整頓文旅市場、提升公共服務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2019年臨滄市共接待海內外旅遊者3181萬人次,同比增長24.92%,實現旅遊總收入340億元,同比增長32.46%。

公共文化服務全面保障

加強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持續推進8個縣(區)“兩館一站”業務用房維修改造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文化雲南雲”公共文化服務大數據平臺建設,覆蓋市、縣、鄉、村的四級網絡逐步形成。鞏固提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對建成的940個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718 個村民小組活動場所進行提質改造。

臨滄文旅看點多,2019年接待遊客318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40億

制定印發《臨滄市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實施方案》,有序推動縣(區)總分館建設,實現縣(區)總館、鄉(鎮、街道)分館、村(社區)服務點資源信息系統數據接入。印發《深入推進臨滄市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改革的實施方案》和《推進市級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改革重點工作任務清單》,完成市文化館、市圖書館、市博物館法人治理結構改革。組織開展的“三老”電影、“三老”音樂和“臨滄好聲音天天唱”等品牌活動,深受社會各界好評和廣大市民熱烈歡迎。

各級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組織義務寫春聯1200餘場,送文化下鄉慰問演出2000多場次,送圖書19萬多冊,發放科普資料120萬餘份。開展各種文化展覽300多場,輔導文藝節目430個,輔導文藝骨幹3.2萬人次。運用農文網培學校等設備和資源,對農民開展農村實用技術、法律法規等培訓群眾26萬人次。

文化遺產保護全面推進

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制定《臨滄市推進民族文化傳承與開發行動方案》,實施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12項工程,梳理儲備建設項目190個,總投資約558.9億元。加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申報力度,鳳慶茶廠老廠區舊址、流浪河磨坊群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臨滄文旅看點多,2019年接待遊客318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40億

持續抓好文物保護單位的“四有”工作,登記不可移動文物572項(處),有268項被公佈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項、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9項、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64項。全市登錄可移動文物2503件/套,實際數量53638件,有珍貴文物111件。

加大非遺保護力度,11個非遺項目12名代表性傳承人公佈為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全市共有國家級非遺項目6項、傳承人5人,省級非遺項目29項、傳承人45人,市級非遺項目126項、傳承人65人,縣(區)級非遺項目683項、傳承人394人,有1912年前漢文古籍2236種7542冊,1949年前少數民族文字古籍186種。建成傳習館(所)22個、傳習點18個。

文藝創作生產繁榮發展

2019年,臨滄市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相統一,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臨滄文旅看點多,2019年接待遊客318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40億

以“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為主題,抓好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系列文藝創作活動,成功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歌詠比賽、文藝晚會,第七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暨2019國際澳洲堅果發展年會等重大節慶活動,積極參加2020年度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申報,推進《千古臨滄茶王國》舞臺精品劇目創作前期工作。

臨滄文旅看點多,2019年接待遊客318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40億

組織實施古道鐵騎·重走茶馬古道活動和唱·遊雲南2019《中國好聲音》全國海選臨滄賽區海選活動。開展文化惠民演出640場,觀眾達43.8萬人次。以民族文化為依託,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文化對外交流,組織文藝團隊赴緬甸參加2019年中緬“天涯共此時”系列文化活動和首屆緬甸(臘戌)中國(臨滄)邊境經濟貿易交易會“一帶一路‘胞波同行’”中緬文藝晚會及中國臨滄阿數瑟文藝展演。

臨滄文旅看點多,2019年接待遊客318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40億

組織參加“絲路雲裳·七彩雲南2019年民族賽裝文化節——民族服裝服飾設計暨形象大使大賽”榮獲組織獎和十佳創意民族服裝服飾兩項大獎。組織參加雲南省第十一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選送5個文藝作品榮獲1金1銀3銅和組織獎,佔全省獲獎節目的八分之一。

“一部手機遊雲南”紮實開展

召開全市“旅遊革命”暨“一部手機遊雲南”專題會議18次,舉辦“一部手機遊雲南”APP的宣傳培訓班1100場次5萬多人,培訓推廣員骨幹5700多人。在賓館飯店、景區、機場、客運站等重要場所擺放“一部手機遊雲南”APP二維碼,製作推廣40秒城市名片手機彩鈴,“一部手機遊雲南”APP的知曉率、熟知率和使用率全面提升。

臨滄文旅看點多,2019年接待遊客318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40億

完善9個城市名片、44個景區名片,優化提升142路直播流,在“遊雲南”APP目的地版塊發表遊記172篇、玩法76篇、美文14篇、開展事件直播34件,推出精品線路10條。完成酒店評價1422家,上線219家。餐飲企業評價872家,上線235家。旅行社評價上線11家。旅遊汽車企業完成評價2家。租賃車企業完成評價31家。商品零售企業評價上報44家,上線9家銷售26款產品,銷售額達300多萬元。

臨滄文旅看點多,2019年接待遊客318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40億

鄉村旅遊建設加快推進

制定印發了《臨滄市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的意見》《臨滄市鄉村旅遊示範村建設實施方案》《臨滄市促進全域旅遊發展實施方案》,點線面結合,推動全市鄉村旅遊、全域旅遊有序健康發展。持續推進滄源國際旅遊度假區建設,滄源翁丁部落、葫蘆小鎮4A級景區創建工作已通過省級驗收。邀請雲南大學工商和旅遊管理學院,以鄉村旅遊為重點,編制《臨滄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規劃》《臨滄市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2020-2022年)行動計劃》《臨滄市文化旅遊發展“十四五”規劃》。

臨滄文旅看點多,2019年接待遊客318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40億

以美麗縣城為重點,以高速公路、二級路、鄉村公路等美麗公路為軸線,以500個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400個鄉村振興示範村、400個鮮花盛開的村莊、191個異地搬遷安置點、317個沿邊小康村等美麗鄉村為依託,加大鄉村資源整合力度,重點打造102個鄉村旅遊示範村,加快推進鄉村旅遊示範村基礎設施建設,年內完成投資4.82億元,鄉村旅遊“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得到大力改善。

全市建成精品民宿客棧118家,有18個鄉村旅遊示範村創建成國家A級景區。臨翔區秘境谷森林小鎮、戎氏永德茶文化莊園、鳳慶滇紅第一村、魯史古鎮、雙江自治縣景亢傣族風情村評定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市有2個縣(區)、3個鄉(鎮)、10個村入選雲南省旅遊扶貧示範縣、示範鄉、示範村,佔全省評選總數的十分之一。

智慧旅遊建設取得成效

全市18個A級景區安裝直播設備85路,26個非A級景區安裝直播設備57路,共上線展示142路。完成1777座廁所的定位數據打點工作和26個景區停車場信息上報與地圖打點工作,改建並上線智慧廁所62座,智慧停車場15座。7個3A級智慧景區建設通過省級驗收並獲700萬元以獎代補資金。

臨滄文旅看點多,2019年接待遊客318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40億

翁丁部落、葫蘆小鎮2個國家4A級景區創建通過省級評定。滄源葫蘆小鎮、雲縣滇緬鐵路遺址園、南河人工湖,永德滇緬鐵路遺址園、大雪山生態旅遊區5個景區已通過智慧景區以獎代補省級驗收,葫蘆小鎮景區已完成智慧景區2019年省級驗收。滄源翁丁部落、崖畫谷景區已完成閘機安裝並接入平臺,實現掃碼、掃身份證、刷臉入園,平臺購票實行八折優惠,上傳了雲縣滇緬鐵路遺址園手繪地圖。臨滄秘境谷森林小鎮等11個景區已開展景區基礎信息測繪前期工作。

文旅市場監管不斷加強

堅持一手抓執法監管、一手抓服務引導,切實強化陣地意識和底線思維。推進互聯網上網服務行業、娛樂行業轉型升級。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進一步完善文化市場監管與服務平臺,強化安全生產風險防控,有效提升服務效能和監管水平。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平安文化市場”創建工作,認真落實《文化市場黑名單管理辦法》《文化市場警示名單管理辦法》,努力創建平安文化市場。

全市共辦理行政審批事項52項,註銷經營戶102戶,清理出殭屍企業65戶。出動檢查3752人次,檢查經營單位2210家次,責令改正71家次,受理舉報(投訴)28件,查辦案件14起,罰款55.7萬元,責令停業整頓10家次,吊銷《娛樂經營許可證》4家,取締4家,配合公安部門查處12家涉嫌設置具有賭博功能機型機種的遊戲遊藝場所,依法取締無證無照遊戲廳2家,銷燬各類遊戲機35臺。全面推進“放管服”改革,市級梳理出行政審批事項12項,編制了服務指南,文化市場管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深入貫徹落實雲南省旅遊市場秩序整治22條措施,紮實開展旅遊市場秩序專項整治“利劍行動”。

臨滄文旅看點多,2019年接待遊客318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40億

高度重視遊客退(換)貨工作,制定印發《臨滄市旅遊市場監管綜合調度指揮中心工作方案》《臨滄市旅遊購物退貨監理中心退(換)貨工作制度》等,安排100萬元專項資金作為遊客購物退(換)貨保障金,建成市級、邊合區、工業園區、八縣(區)、孟定鎮12個旅遊投訴中心,市級、八縣(區)、孟定鎮11個旅遊購物退(換)貨監理中心和滄源機場、臨滄機場、13個3A級景區15個旅遊購物退(換)貨點。共受理各類旅遊投訴76件,正常辦結68件,撤銷投訴6件,不予受理件2件。嚴格實施全市旅遊“紅黑榜”發佈制度,共發佈9期紅黑榜,深入開展旅遊從業人員“八不準”學習教育活動,培訓5000多名骨幹。抓好旅遊市場整治,實現旅遊市場秩序根本好轉。

文旅品牌塑造成效明顯

成功舉辦第七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暨2019國際澳洲堅果發展年會,共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1300多人出席節會,收到國內外參評微電影作品4773部(比上屆增加161部),評選出最佳作品獎42部,獲獎率壓縮至0.88%,聘請了斯琴高娃等著名錶演藝術家為臨滄旅遊形象大使,亞微節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舉辦了茶葉節、摸你黑、冰島茶會、芒果節、新米節等地方旅遊特色節慶營銷宣傳活動。培育旅遊美食品牌,打造臨滄佤山風情美食大觀園暨美食節,接待市民及遊客40多萬人次,評定臨滄“十大名特小吃”“十大特色菜餚”“十大美食名菜”。

臨滄文旅看點多,2019年接待遊客318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40億

成功舉辦臨滄市首屆音樂動漫電子競技節,培育我市文旅消費新熱點。組織舉辦成都、重慶、大理、南京、芒市航空旅遊推介會。編撰《臨滄導遊詞》《臨滄旅遊攻略》《臨滄航空旅遊專刊》等系列旅遊叢書。更新升級恆春臨滄微信,平臺發佈文旅信息2600多篇。摸你黑狂歡體驗、秘境邊關風情、茶文化尋根”等10條精品旅遊線路。

參加2019年昆明南亞東南亞商洽會,發放宣傳資料1萬多份,接待旅遊諮詢人數5萬多人次。組織臨滄代表團赴緬甸參加2019年中緬“天涯共此時”系列文化活動,臨滄元素大放異彩。組織參加2019年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榮獲“優秀展臺獎”“優秀組織獎”。成功舉辦臨滄市首屆音樂動漫電子競技節,培育我市文旅消費新熱點。

全域旅遊建設有力推進

圍繞“巍雲滄”“耿墨寧”兩條精品自駕線路建設,以滄源國際旅遊度假區、美麗縣城建設為切入點,以1500多公里的美麗公路為軸線,沿線打造建設特色旅遊莊園、觀景臺、休息站等旅遊基礎設施。全市建成18個觀景臺、5條旅遊公路、1個汽車營地、5個遊客休息站,改造提升應急救援站(點)11個、通信基站36座。

臨滄文旅看點多,2019年接待遊客318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40億

引進“雲南遠方的家”旅遊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對臨翔區中山村進行村景一體化打造。引進“臨滄熙驊”旅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打造臨翔區騰龍村萬花谷。引進雲南海城集團,按國家5A級景區標準投資180億元打造“佤山鳳城”旅遊城市綜合體。臨翔區、鎮康縣等縣(區)與雲南富通有限公司達成協議,建設鄉村旅遊交通節點觀景臺、遊客休息站等。積極組織參加2019雲南省汽車旅遊營地項目招商推介會,臨翔區、雲縣、雙江自治縣、耿馬自治縣在會上對南美草山、五老山國際休閒營地、瀾滄江昔宜自駕車營地、冰島湖旅遊度假區營地、大浪壩森林公園帳篷營地、四方井溫泉露營地等6個營地進行了推介招商。建成和成•文化創新產業園、榮康達烏龍茶莊園等旅遊特色莊園。開發了臨翔百花澡、榨房河、雲縣幸福、鳳慶大興、孟定四方井等一批溫泉水療項目。

打造了臨翔中山村秘境谷森林小鎮休閒康養項目,引進麗江東巴谷文化有限公司,成立雲南族印文化旅遊有限公司,推出了大型佤族歌舞劇《族印·司崗裡》形成常態化商演,項目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已初步顯現。擬定《臨滄市關於打造民俗節慶品牌推動文化旅遊產業加快發展的實施方案》,深入推進文旅融合和鄉村旅遊建設,加快全市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跨越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