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原创不是苏轼,你知道里面的内幕吗

苏轼是宋代的大文豪,一生作诗词佳作无数。余光中说,李白的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苏轼的绣口一吐便是半个北宋王朝。可见苏轼的文章,对于宋朝的重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原创不是苏轼,你知道里面的内幕吗

在苏轼的众多佳作中,有一首词特别著名,被谱成了许多歌曲进行演绎。这首词就是赫赫有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明月之夜,为怀念弟弟苏辙而写的。当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就自愿去外地为官。说是自愿,其实相当于被冷遇。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原创不是苏轼,你知道里面的内幕吗

全词借景抒情,以月表心,因为情感真实,格调高远,再加上艺术构思新颖,成为了千古名篇。尤其是词中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几百年来为人称道,用来表达团圆相聚的愿望。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原创不是苏轼,你知道里面的内幕吗

但事实上这两句词,原本不是苏轼直接创作的。而是化用了别人的词句,成为了我们现在见到的样子。这两句词原出于宋朝宰相寇准的一首词,叫《踏莎行·寒草烟光阔》,也叫《阳关引》,因借用了《阳关三叠》的曲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原创不是苏轼,你知道里面的内幕吗


寇准的原句是这样的:念故人,千里至此共明月。苏轼的化用比寇准的原句表达的情调更深,氛围更浓,在艺术塑造上,也更加含蓄,委婉中又能直触人的心里,语句音律也更有节奏感,语句本身也更加精简凝练。再加上前面恢弘气势和浪漫情调铺垫,让这两句词顺理成章,脱颖而出,流传千古。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原创不是苏轼,你知道里面的内幕吗

这就是对文学艺术超凡的掌控力和判断力。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艺术中叫“点石成金”。历史上许多的诗人词人,常常在前人平平语句中,加入有灵性的文字,最后起到了脱胎换骨的面貌。比如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就是化用李嘉佑的诗句,他只在李的诗句前分别加了两组叠字,效果就全然不同了。还有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又是化用了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比前者更具画面感,更有气魄和文字表现力。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原创不是苏轼,你知道里面的内幕吗

这就是“点石成金”的艺术效果。同样的意境,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艺术表现力,都会给予语句不同的生命力。在苏轼的许多诗词中,都运用了这一艺术手法,将汉字的文字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回肠荡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