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父母收入決定孩子人生?

一部2015年的BBC紀錄片《School Swap:The Class Divide》吸引了很多家長的注意。不少人都把這部紀錄片戲稱為英國版變形計。兩組分別來自於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學生,要到對方的學校中進行為期一週的交換學習。

《School Swap:The Class Divide》

思潮英文 | 父母收入決定孩子人生?

我們知道,北上廣深一年十幾萬,二十幾萬的國際學校,即便學費昂貴,排隊去上也可能在waiting list的200名開外了。那讓家長們趨之若鶩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公校和私校不同學校教出來的孩子真的有那麼大區別嗎?跟著VICI一起來看一下這個紀錄片吧。

思潮英文 | 父母收入決定孩子人生?

英國私校

紀錄片一開始就闡述了英國“殘酷”的現狀:

每年只有7%的學生可以進入私立學校學習,接受精英教育。

而這7%的人也幾乎主導了英國的上層社會和精英階層

跟這7%的學生相比,剩下的那93%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除了同為學生,他們人生的起跑線和賽道都有著天壤之別。面對這一現狀,記錄片中公立學校的喬校長也一直很想借此機會搞明白,到底為什麼私立學校的學生都能從事英國的top jobs?

思潮英文 | 父母收入決定孩子人生?

其中,3名學生來自有300年曆史的頂級私立學校——威爾特郡的沃明斯特中學,另外3名學生則來自於曾在2003年被英國教育部評為“失敗學校”的墊底公立學校——德比市的貝姆羅茲公立學校

這6名學生的背景其實相當於是英國兩個不同階級的縮影。來自私立學校的3名學生家庭條件都很棒,但是來自公立中學的家庭條件並不算好。有一名同學卡西姆甚至在每天下午三點放學回家後,都在睡覺和打遊戲中度過,將來的夢想就是找一份收入很高但又清閒的工作。

思潮英文 | 父母收入決定孩子人生?

紀錄片中還詳細拍攝了這兩所學校的差異,從學校背景到學生生源,校規到設施,私立和公立到底相差在哪裡。這所沃明斯特中學佔地25公頃,有400名學生,64名教師,12個網球場,寄宿費一年27000英鎊。每年學校都有900萬英鎊的預算用於學校和學生的發展,入學標準也很嚴格。反觀這所學校,雖然同樣有64名教師,但這所公立學校卻有近700名學生,每年還會接受100-150名來自海外的難民學生。大多數學生的家庭條件都不太好,超過半數的學生都要接受學校免費伙食幫助。

思潮英文 | 父母收入決定孩子人生?

思潮英文 | 父母收入決定孩子人生?

在沃明斯特,每天早上7點有專門的老師叫學生起床吃早飯,開始一天的課程。下午5點鐘下課之後,需要完成各科作業。校長還會定期邀請各行業的名人來學校舉行講座、交流會。在沃明斯特,學生可以輕鬆的接觸到各種頂尖的資源。

當接觸到各行業的精英時,學生們無疑會想變成這樣的人。當接觸到的同學,老師,朋友都是優秀努力的人時,學生們無疑想靠近那樣的人。

最關鍵的是,在公立學校,想要安靜的學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在教學資源豐富的私立中學,老師們卻非常照顧每一位孩子。所以他們在校園裡走起路來,都顯得非常地自信從容。這就是為什麼家長們對好的國際學校,好的英國私立高中趨之若鶩的原因。

孩子身邊的人,決定了他們是什麼樣的人。

思潮英文 | 父母收入決定孩子人生?

最重要的是,在私立學校,學生要守的規矩也非常多。3名公校學生來到私校的第一天,就有老師專門一一說明。

任何人都不能手裡拿著手機在校園裡走來走去;



為了保證睡眠,每晚9點45都需要將手機上交給宿舍老師,10點準時睡覺;

男生必須打領帶、繫好襯衫的每一顆釦子,穿皮鞋;

女生不可以穿短褲、化濃妝、不可以披散頭髮。

思潮英文 | 父母收入決定孩子人生?

在從公立學校換到私立學校的3名學生中,“搗蛋鬼”布瑞特的變化是最大的。他開始認真寫作業上課不搗亂也不再頂撞老師。



雖然一開始有點不適應,但在這一週的交換中,他發自內心的喜歡這所私立學校。這裡沒有人會議論你,大家都很友好,並且願意主動跟你講話。我感覺自己正在發生改變,變得更加自信。在將要離開時,布瑞特非常不捨。他對桑德說,自己不想離開,很想留下。面對小夥伴的難過,桑德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什麼叫做無能為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