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唐代写湖南的诗挺多,但有一定影响力的湖南本土诗人就这三位

有唐一代,诗坛英杰辈出,群星璀璨,使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但是,作为一个湖南人,曾尴尬地发现,湖南诗人太少。在湖南写的或者写湖南的诗挺多,比如杜甫的晚年就是在湖南度过的。唐人咏洞庭湖、咏岳阳楼的名篇都有不少,但就是湖南本土诗人少。其中,留下了较多诗作、且有一定影响力的主要诗人只有三位:

齐己、李群玉、胡曾。其中,齐己也许算还熟悉,知道他是个和尚,李群玉有所耳闻,胡曾则大众不一定能知。

唐代写湖南的诗挺多,但有一定影响力的湖南本土诗人就这三位

01诗僧齐己

齐己(863年—937年),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如果按照作品的数量来说,他可以排进唐代前五名,仅次于白居易、杜甫、李白、元稹——这几位都是唐朝的猛人啊。其《白莲集》,共收诗歌809首,以雕版刻印于938年(后晋天福三年),比我国现存最早的雕版书唐代《金刚经》仅迟70年。在唐代,雕版刻印一部文集谈何容易,一般以雕印佛经为多,由此也可见齐己在当时的影响。

齐己俗姓胡氏,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却天性颖悟。7岁多就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一边学习,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便集体劝他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成为僧人的他,更加热爱写诗,又到处游历,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终成一代著名诗僧,与贯休、皎然、尚颜等齐名。

唐代写湖南的诗挺多,但有一定影响力的湖南本土诗人就这三位

当然,一个诗人要想名扬于世,得有过得硬的作品流传。否则,靠数量若能取胜的话,乾隆皇帝会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不服。齐己最为人熟知的当是他拜郑谷为“一字师”的故事。

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齐己云游天下时,曾拿此诗向郑谷请教,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剑客

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勇死寻常事,轻仇不足论。

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

晚唐的那些诗僧,境界一般较为狭仄,诗料多不离琴棋诗僧鹤酒竹月等物。作者却在这里写一位金刚怒目的剑客,由此给我们造成了一种强烈反差:不是说好了潜心修行吗,怎么干起舞枪弄剑的勾当来了?其实,这里的剑客指历史上刺秦的勇士荆轲。联想到唐末世风日下的世道,作者用这样一种态度,表明其内心依然充盈而血性。

齐己,在当时就已大名鼎鼎。时人徐仲雅写诗赞叹曰:“我唐有僧号齐己,未出家时宰相器。”对于他的诗,“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明朝学者胡震亨认为齐己被老师郑都官郑谷点化后,他的《白莲》集的成就,在郑谷的《云台》集之上。

齐己诗清润平淡,亦复高远冷峭,一经都官点化,《白莲》一集,驾出《云台》之上,可谓智过其师。(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八)

小燕子的老师纪大烟袋(纪晓岚)甚至这么认为:唐诗僧以齐己为第一。

唐代写湖南的诗挺多,但有一定影响力的湖南本土诗人就这三位

02李群玉:皇帝点过赞的才子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澧州人,今湖南常德澧县。”据称,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李群玉存诗260余首,今人羊春秋辑有《李群玉诗集》。

唐代写湖南的诗挺多,但有一定影响力的湖南本土诗人就这三位

李群玉是记载“长沙窑”的第一人。他的《石渚》一诗,对当时长沙窑陶瓷器的生产情况,作了真实而生动的描述: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

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

回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

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

“长沙窑”又称铜官窑,在今长沙市望城区丁字镇,是与浙江越窑、河北邢窑齐名的中国唐代三大著名瓷窑,是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

元代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较欣赏他那些写登山临水、怀人送归的作品。

雨夜呈长官

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

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愁穷重于山,终年压人头。

朱颜与芳景,暗赴东波流。

鳞翼思风水,青云方阻修。

孤灯冷素艳,虫响寒房幽。

借问陶渊明,何物号忘忧。

无因一酩酊,高枕万情休。

晚唐的作品,意境上较为孤寂,那是整体的时代风潮就是如此。说来说去,一个愁字,常挂在脸上。李群玉的作品又如:

湖寺清明夜遣怀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在一些野史笔记中,李群玉有一段奇特的艳遇。据《云溪友议》记载,他解官归田,回到家乡涔阳,经过二妃庙,写了两首诗。

其一

小孤洲北浦云边,二女明妆尚俨然。

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

其二

东风近墓吹芳芷,落日深山哭杜鹃。

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又曰:

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女儿茜裙新。

轻舟小楫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

后又题曰:

黄陵庙前春已空,子规滴血啼松风。

不知精爽落何处,疑是行云秋色中。

写完后,李群玉认为后面那一篇,春去很快到了秋来有些不妥,犹豫着想改一改。这时,眼前便出现了两个妙龄小姐姐,她们说:“我们是娥皇、女英,两年以后,会和你有一段男女间的爱情故事发生。”

李群玉记住了她们说的话。一会儿,两个身影消失了,李群玉茫然若失,对着神像施礼后也走了。

后来,浔阳太守兼诗酒好友段成式听了他这段奇闻,不觉哈哈大笑道:想不到你还是虞舜的辟阳侯啊。(辟阳侯是西汉左丞相审食其的封号,是吕后的面首。)

唐代写湖南的诗挺多,但有一定影响力的湖南本土诗人就这三位

03胡曾:热心咏史诗

胡曾(约840-?),字秋田,邵阳(今属湖南)人。举进士,不第。咸通末,入钊南西川节度使路岩幕。乾符中,复佐高骈西川幕。又尝为汉南从事。曾作《咏史诗》一百五十馀首。有《安定集》十卷,已佚。《全唐诗》编诗一卷。

胡曾现留下来的大多是咏史诗,而且都是七绝。

金谷园

一自佳人坠玉楼,繁华东逐洛河流。

唯余金谷园中树,残日蝉声送客愁。

汉江

汉江一带碧流长,两岸春风起绿杨。

借问胶船何处没,欲停兰棹祀昭王。

汴水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很多诗话著作对胡曾的咏史诗评价不太高,认为其千篇一律,不过抚景感慨而已(《四溟诗话》)。清代诗评家贺裳在《载酒园诗话又编》中则点赞胡曾的另外几个佳句:

《塞下曲》:“晓侵雉堞乌先觉,春入关山雁独知。”

《赠渔者》:“往来南越谙鲛室,生长东吴识蜃楼。”

《独不见》:“窗残夜月人何处?帘卷春风燕复来。”

对于胡曾,还有个典故较为人所熟知的是,他曾写诗吐槽老婆家乡人普通话说不标准。

戏妻族语不正

呼十却为石,唤针将作真。

忽然云雨至,总道是天因。

从现代普通话来看,十和石,针和真,其发音是完全一样的。这也充分说明,从唐代到现代,汉字的读法发生了变化。唐朝人写诗,用的是《唐韵》,是隋朝《切韵》的一个增修本。二者皆已佚失。现在保留下来的诗韵是宋代的平水韵((作者原书其实也亡轶了)。从平水韵来看,“十”字归到入声十四缉,“石”字归到入声十一陌;“针”字归到下平十二侵,“真”字归到上平十一真。

因为说话不标准,可能导致写诗会出韵,这在古代是作诗的大忌,是不会允许的。

唐代写湖南的诗挺多,但有一定影响力的湖南本土诗人就这三位

以上三诗人是湖南在唐代的三位杰出诗人。三人共留下诗作1300余首,与《全唐诗》中近5万首相比,数量不占优势。在唐代,湖南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北方。卧榻先生家乡,离胡曾家乡邵阳不远,在北宋以前,是所谓的南蛮居住之地,直到宋代熙宁年间才置县。我们的老祖宗从江西迁居湖南,所以我们都喊江西人是江西老表。后来元末战乱,湖南十室九空,又有一波江西填湖广的高潮。

虽然在唐朝杰出的诗人人少,但也不宜妄自菲薄呀。毕竟,我们后来居上在晚清近代涌现出人才的井喷啊。“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可不是说着好玩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