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四部門發文完善慢性病門診用藥保障機制,為“兩病”患者減負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高血壓、糖尿病是我國居民中常見的慢性病,發病率分別為27.9%和10.9%。在我國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數中,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有3億多。“兩病”患者經過確診後,往往需要長期用藥。在無法納入醫保報銷的情況下,這成為了“兩病”患者的一大負擔。

日前,國家醫保局、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藥監局聯合印發了《關於完善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將高血壓、糖尿病的用藥納入醫保報銷,報銷比例將達到50%以上。

按照我國目前的醫保政策,部分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門診用藥無法享受報銷待遇,少部分患者因此出現“小病大養”“小病大治”,甚至是為了報銷而“擠住院”的情況。針對部分“兩病”患者的門診用藥需求,指導意見提出了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介紹:“明確保障對象為參加城鄉居民醫保並採取藥物治療的‘兩病’患者。這個政策是一個對特定人群、特定支付項目的保障政策。其中不包括職工醫保人群,因為職工醫保人群採取的是統賬結合模式,門診用藥基本可以通過個人賬戶解決,是有制度安排的。”

指導意見還明確保障範圍為國家基本醫保用藥目錄內的降血壓、降血糖藥品。為了合理指導臨床用藥,保障用藥質量和減輕用藥負擔,將優先選用目錄內甲類藥品、國家基本藥品、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集中採購中選品種。同時,指導意見對保障水平也進行了明確。陳金甫表示:“以二級及以下基層醫療機構為依託,對‘兩病’藥品的門診費用由統籌基金進行支付,政策範圍內支付比例要達到50%以上,地方根據自身條件,設封頂線,也可以不設封頂線。這樣規定實際上是促進中國的分級診療,也讓老百姓就近就醫、便捷用藥。”

陳金甫表示,對於已經納入門診慢特病保障範圍的“兩病”患者,將繼續執行原有政策。“原來納入‘兩病’慢特病保障,報銷水平高一些、症狀重一些、費用高的這些人群,繼續現有政策執行。這樣一來,確保現有的待遇不下降、不受衝擊,原來沒享受政策的人群,又通過新的政策來解決門診用藥保障問題。”

對廣大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來說,指導意見的出臺無疑算得上是一份“大禮包”。同時,為提高“兩病”患者門診就醫保障和就醫體驗,指導意見中還提出要完善長期處方制度,將給“兩病”患者帶來更多便捷。

按照我國目前的處方量管理政策,門診處方量一般不超過七天,一些長期用藥通常也不會超過兩週的用量。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局長張宗久表示,如果醫保支付支持長期處方制度,符合條件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每次將可開具3個月的處方。這對於基層全科醫生的長期管理、減少病人的跑腿次數,提高長期診斷治療績效,會有很大的促進和幫助作用。

張宗久說:“長期處方有利於解決患者多次往返配藥,而且減少患者的就診次數和相關費用成本。據估算,如果我們現在每名符合條件的患者每兩週就診一次,也就是在14天時間內就要做一次診療配藥的話,延長為3個月的長期處方後,一年下來可以減少20次醫院往返診療,這樣會大大提高我們系統的效率。”

根據估算,指導意見所惠及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將達到1億多人。陳金甫表示,將通過加強管理和改革等措施,確保醫保基金的順利運行:“一是我們的基金可以支撐,二是新的政策採取提質增效,發揮基金的效率,今後還會持續推進醫保的改革,推進三醫聯動,增強服務的能力,提高保障的水平,改善基金的績效。”

指導意見還強調,各省(區、市)要高度重視“兩病”門診用藥保障工作,加強統籌協調,本文件印發後一個月內出臺本省實施方案,指導督促統籌地區於2019年11月起開始實施,確保群眾年內享受待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