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鍾以澤:中醫治療脫髮經驗及臨床驗方

脫髮為臨床常見病及多發病,有脂溢性脫髮和斑禿、全禿、普禿之分。脫髮從美容學角度來講,有礙觀瞻,對病人的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越來越多的皮膚科同仁開始對該病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鍾以澤:中醫治療脫髮經驗及臨床驗方

現代醫學對本病的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免疫、遺傳、激素、局部炎症反應、神經和環境因素等有關。另外,長期精神緊張、飲食失調、心理失衡及病菌感染(如糠秕孢子菌、痤瘡棒狀桿菌等)亦為誘發或加重本病的重要因素。

目前脫髮的治療較為棘手,現代醫學通常採用藥物(如非那雄胺片、米諾地爾片等)以及手術療法(自體毛囊移植等),但還實現不了有效治療脫髮的目標,且存在著不同程度不良反應以及停藥後易復發等缺點。

鍾以澤教授為川中名醫,中醫外科、皮膚科專家,中醫造詣精深,臨床經驗豐富,鍾教授治療脫髮辨證思路清晰,臨床療效斐然。筆者有幸侍診左右,收穫頗豐,現將鍾教授治療脫髮的經驗介紹如下,以饗讀者。

鍾教授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依託中醫學深厚的理論基礎,深入挖掘脫髮的成因,並根據其病因病機,制定對治之法,提綱挈領,繁而不亂,系統化、精準化,思路清晰。

他認為:首先,脫髮雖屬頑症,本虛標實乃其致病關鍵,發為血之餘,精血同源,肝腎虧損,水虧木鬱,毛根空虛,毛髮失其養滋之源,故枯槁易脫,治療當滋補肝腎,養血填精,培補根本。

其次,標為致病邪氣,溼熱、血熱燻灼蒸騰,極而生風,頭處陽位,發處人體之巔,易受風邪侵襲,猶如風吹葉落,髮絲飄零。宜首當其衝,精準對治致病邪氣,祛溼熱,涼陰血,猶如揚湯止沸,邪去則發固。

再次,治療中,因人而異,注重個體化、精準治療,固守原則,旁顧兼加之因,或健脾助運化,或潤燥滋其枯槁,或疏肝化其鬱滯等等。

第四,全方位多處著手,內調、外洗同步。

第五,注重日常生活養護,三分治七分養。

總之,鍾教授對於脫髮,契合其病因病機,在臨床中注重精準辨證,採取個體化、全方位系統治療,臨床療效明顯,現分述如下,以饗同道。

1.明確主要病因,祛邪除標

為臨床首要之舉

鍾教授在臨證中認為,無論何種疾病,幾無純實無虛及純虛無實之候,多為虛實夾雜之證,鍾教授認為脫髮的致病因素則以血熱與溼熱居多,因此祛邪除標實為臨床首要之舉。

若患者血熱偏盛,耗傷陰血,血虛生風,易從燥化,陰血不能上濡髮根,故症見頭髮乾燥或焦黃脫落,髮間可見白屑疊起,頭皮有烘熱感,舌紅、苔薄黃,脈細數;

若飲食失節,傷及脾胃,運化水溼失常則蘊熱生溼,溼熱上蒸巔頂侵蝕髮根,氣血失榮,髮根虛浮,則症見頭髮油光黏膩,頭皮瘙癢,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血熱偏勝者首當清熱涼血,方選自擬三皮涼血湯為主加減,常用藥如丹皮、地骨皮、桑白皮、赤芍、生地、梔子、黃芩、白芷、薄荷等;

溼熱偏勝者首當清熱利溼,合用萆薢滲溼湯為主加減,常用藥如川萆薢、蒼朮、白朮、地膚子、白蘚皮、黃芩、黃柏、茵陳蒿、土茯苓等。如是則邪去正安,發始不墮。

2.補肝腎,強精血

固發止脫之源

鍾教授認為治脫髮之功,重在固本。“腎藏精,主骨生髓,其華在發。”毛髮的營養來源於血,生機根於腎氣。人之鬚髮者,為血之餘,腎之華也。腎主藏精,肝主藏血,乙癸同源,精血互生,精充血旺,榮養有源,方能鬚髮烏黑,根基堅固不脫。

脫髮臨證多以虛實夾雜之候為多,祛邪的同時,應時時不忘固本。鍾教授在臨床中認識到,只有祛邪與扶正兼顧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補肝腎,強精血,鍾教授臨床常以自擬三黃固本湯為主方加減:

三黃固本湯

黃芪、地黃、黃精、何首烏

當歸、枸杞子、菟絲子、補骨脂

茯苓、牛膝、女貞子、墨旱蓮等

伴見頭暈耳鳴、腰膝痠軟等腎精虧損之象者重用熟地、白芍、龜膠等;伴見雙目乾澀、失眠多夢等肝血不足之象者加用酸棗仁、五味子、阿膠等。

鍾教授在臨床運用中,常嫻熟地運用兩類藥物,對治脫髮效果較佳。

阿膠、龜版膠

其一,阿膠、龜版膠,此二藥為治療脫髮之良藥,二者為血肉有情之品,能夠直補精血,填精益髓,極富靈性。臨證中精血大虧之病人若能正確辨證使用,則可精血雙補,止脫烏髮,常能收到意想不到之良效。

桑葚子、黑芝麻

其二,桑葚子、黑芝麻,此兩味藥色黑入腎,乃同氣相求,取類比象之意,此類藥物色黑與發同色,且從五色入五臟的角度講,黑為腎之本色。色黑入腎,直達本髒,如是則肝腎得補,精血得以強固,方可達到發烏髯美,無發落之虞。

3.巧用風藥

往往能達事半功倍之效

鍾教授認為脫髮病位在頭部,為人體之上部,所謂高山之巔,惟風可到,因而最易受風;溼熱、血熱和血虛又皆可生風,蓋風為陽邪,百病之長,走散不定,脫髮之性狀,猶如風吹葉落,無論脂溢性脫髮還是斑禿,臨床症狀與風之行止極為相似。且風邪致病,多兼夾他邪合而為病;

故臨證中,在辨證用藥的基礎上,無論何種類型之脫髮,皆加一兩味祛風藥隨證治之,如白芷、刺蒺藜、薄荷、防風、鉤藤、羌活等。

鍾教授認為此處用風藥其用有二:一則藉助風藥攜藥上行,使諸藥之功合力作用於病位所在,功專力強;二則部分脫髮病人常伴血熱動風或陰虛生風之象,症見頭皮烘熱作癢或乾燥瘙癢,此時借風藥升散輕靈之性還可祛風止癢,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內治和外洗相結合

遵循個體化、整體觀原則

鍾教授治療脫髮,常採用外洗和辨證內治相結合的整體化治療方案,具體如下:

以邪實為主的脫髮患者常用清熱祛濁、祛風止癢之外洗方:

側柏葉15g、苦參30g、蛇床子30g

生大黃30g、白芷15g、薄荷12g

透骨草15g、藿香15g、生薑片5g等。

以正虛為主的脫髮患者常用養血生髮、疏風止癢之外洗方:

艾葉15g、生地30g、川芎15g

制首烏30g、透骨草15g、白芷15g

生薑片5g等。

用法:水煎外敷頭皮或者淋洗頭部。

外洗方法操作簡單,經濟實用,而且對緩解頭皮或油膩黏滯或乾燥枯黃之局部症狀,收效較速,臨床頗受患者歡迎。

5.預防調攝

鍾教授認為,脫髮的治療,雖則以中醫藥辨證為主,但平時生活中的調護亦不可少,是保證臨床療效,防止復發、反彈的必不可少的一環。

首先,患者平時飲食以清淡為主,忌食高熱量或刺激性食物(如煎炸食品、辣椒、煙、酒、咖啡以及含異形蛋白的牛肉等),此類食物最易釀生溼濁,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其次,生活作息應規律,睡眠充足。

再次,局部用含有去頭皮屑成分的洗髮水洗髮,但不可過用,儘量減少每週洗髮次數,以每週2次為宜。

第四,除此之外,要保持心情舒暢,減輕思想壓力,使肝木條達。

第五,堅持自我頭皮按摩,疏通局部經絡,氣血調暢,源泉充足,道路暢通,毛髮得其滋養方能舒美。

6.典型病例

張某某,女,32歲。2003年5月10日初診。頭皮油脂增加伴脫髮3個月。患者於3月前開始出現脫髮,表現為頭頂部位頭髮大量脫落,同時伴頭皮油脂分泌增加,常需每日洗頭。現患者頭皮光亮,油膩黏著,感瘙癢明顯,僅有少許稀疏毛髮,納差,眠可,小便短赤,大便黏膩不爽,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

診斷為脂溢性脫髮

辨證為溼熱阻滯,風邪上擾。

治以清熱祛溼、化濁疏風止脫。

方用萆薢滲溼湯合楂曲平胃散加減。

處方:川萆薢15g,蒼朮12g,白朮12g,地膚子15g,白鮮皮15g,黃芩15g,黃柏15g,茵陳10g,土茯苓30g,殭蠶12g,刺蒺藜15g,側柏葉15g,薏苡仁30g,側柏葉15g,山楂15g,神曲15g,厚朴15g,陳皮10g,路路通15g,山藥30g,甘草6g。水煎服。日1劑,上方服15劑。

同時給予外洗方:側柏葉15g、苦參30g、蛇床子30g、生大黃30g、白芷15g、薄荷12g、透骨草15g、藿香15g、生薑片5g等。煎水洗頭,每次淋洗20min左右,日1~2次。

二診:述脫髮減少,油脂分泌減少,瘙癢減輕,餘無變化,舌質紅、苔薄黃,脈弦。藥中病機,效不更方,守上方繼服15劑。

三診:脫髮減少,油脂分泌基本正常,3天洗頭1次。頭頂脫髮區新長出一部分細絨毛髮,色枯黃不澤,感口乾,舌質淡紅、苔薄少,脈沉細。病情明顯好轉,溼熱祛除將盡,遂顯氣血不足,毛髮濡養乏源,故治以益氣養血、滋補肝腎為主,兼以活血化溼開竅。方用聖愈湯加減。

處方:生黃芪30g,制何首烏20g,雞血藤30g,生地黃30g,川芎15g,紅花10g,當歸20g,側柏葉15g,女貞子15g,旱蓮草15g,葛根30g,菟絲子15g,路路通15g,山藥30g,石菖蒲6g,白芷12g,白芍15g,鉤藤15g(後下)。水煎服。日1劑,共服15劑。

患者服藥後來診,見先前新生細密微絨毛髮已變粗變黑,光澤度尚可,長勢喜人,遂囑其再服數劑以鞏固療效。

該例患者為典型的脂溢性脫髮,脫髮以頭頂為甚,且頭髮較為油膩,該類病人常嗜食油膩及味道比較厚重之食物,久之脾胃虧虛,運化不及則釀生溼熱,溼熱濁邪浸淫腐蝕髮根,熱極生風,風吹則葉落,故髮油膩黏著,頭皮瘙癢,毛髮虛浮易脫。

治以清熱祛溼、化濁疏風止脫,方以萆薢滲溼湯合楂曲平胃散為主。藥以川萆薢、蒼白朮、黃芩、黃柏、茵陳、土茯苓祛溼,山楂、神曲、厚朴、陳皮健脾理氣,地膚子、白鮮皮、殭蠶、刺蒺藜祛風勝溼止癢,更配涼血解毒、祛風止癢之外洗方,如此則濁邪漸去,正虧漸顯,後期則以益氣養血、滋補肝腎,兼以活血化溼開竅之聖愈湯加減收功,整個治療過程,思路清晰,次第分明,效果顯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