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向自己致敬

向自己致敬

致敬經歷 致敬歲月

50年,半個世紀。

半個世紀前,一場轟轟烈烈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席捲全國。1700萬知青先後奔赴廣闊的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光陰不可留,生世如轉蓬。

對於一代人,那個歲月已是深入骨髓的記憶。

它真的是一種痛,初涉人世便一步跨上這條坎坷的路段,純淨的心靈與田野的煙塵交匯;它真的是一塊疤,青春年華的最初烙燙,因為疼而不能進入夢鄉;它真的是一座爐,但它不是為了把你燒成灰燼。

向自己致敬

那種艱苦和勞累,讓知青們對幸福和美好的憧憬變得極其渺茫,所有的激情都隨著過度的睏倦而酣然睡去。有理由喊苦叫累,卻苦於沒有理由貶斥這種艱辛,因為農民們世代就是這樣勞作的。

絕對是簡單勞動,春種秋收,枯燥得感覺不到其他意義。

幾十年後,下崗買斷,糧斷炊息,面對一家老小,五內俱焚。於是擺地攤、掃大街、搬磚頭……如此堅忍,這時才知道,意志是在那個年月變得堅強的。

當年在遼河大壩出工,秋冬相吻之際,披星戴月,累得“王八犢子”似的;回到地震房,倒在涼炕上,睡著睡著被凍醒,呼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坐起,摸著腫痛的脖子,咬住牙根,咬斷淚水。

向自己致敬

一位知青戰友回城後,每天在鍋爐房清爐灰渣子,然後推煤,幹活一人頂仨,大鐵鍬被他玩出花樣,連續幾年被評為先進。他說:“這活兒算啥,比下鄉時輕鬆多了。”

還有一位知青朋友,每年都要回到插隊的山村,先做東,然後住一夜,再去看望他正在資助的小學生。當年插隊時,每當他餓得不行時,都是吃一個社員給的玉米麵大餅子。他在那裡學會了感恩和善良。

苦難有時是人生的伏筆。

彷彿世間的所有憂傷都是留給知青的。

向自己致敬

知青,這是一個倔傲的群體,因為他們經過極為艱苦的歷練。稚氣未脫便被投入“爐火”之中。他們在那裡被注入隱忍、堅強、勇敢、善良之基因。他們不像老革命們戰功卓著,他們沒有軍功章,但他們是空前絕後的一代,他們的無私奉獻,他們的高風亮節,他們的故事,足以標名共和國的凌煙閣。

他們身上映射著歷史的悲壯和現實的悲情。

簡單繁重的體力勞動,在農民是生活,在知青是淬鍊。無數個簡單累疊起來,便是史詩,便是長歌。

向自己致敬

一位下崗工人說:“下鄉我沒得到什麼,但給了我堅強就夠了。”

農村永遠是一個廣闊的天地。

喜劇大師卓別林說:“時間是偉大的作者,她能寫出未來的結局。”

時值知識青年上山下鄉50週年之際,欣聞知青自發的各種紀念活動此起彼伏,方知這是在向自己致敬。

圖/視覺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