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 從“明月裝飾了你的窗,你裝飾了別人的夢”說起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你裝飾了別人的夢”,這句話出自卞之琳的《斷章》。《斷章》是截取的他未發表的一首長詩,故名“斷章”。這首詩雖短,但內容豐富,寓意深刻,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聯想空間。相信讀過它的人都有很多感觸。

從“明月裝飾了你的窗,你裝飾了別人的夢”說起

不難看出這首詩的主人公就是“你”,在橋上看風景的“你”。你還是一位美貌的女子,在眾多風景裡,你是最美的。這不,站在樓上看風景的人就只是看著你。白天你成了別人眼裡最美的風景,夜晚你裝飾了別人美麗的夢。

這首詩的空間層次感特別強,橋上,樓上,明月,窗,夢。由地到高,由近到遠,由實到虛,由此及彼,如一首交響樂,主人公的形象以及詩中各個點組成的風景,承載於富有張力的立體感中,充滿了讀者的眼簾。

從“明月裝飾了你的窗,你裝飾了別人的夢”說起

這是一首唯美的愛情詩,如果說這是樓上的人寫給橋上的人的詩,一點都不違和。沒有言語,只有不捨離開的眼神,看著你就已經是莫大的幸運,這不就是“我的眼裡只有你”嗎?

正如顧城寫的,“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在戀人眼裡,千言萬語不敵我含情脈脈地看你。

從“明月裝飾了你的窗,你裝飾了別人的夢”說起

這首詩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的特點:辯證哲理。用哲學枯燥地話說,它體現了事物之間廣泛聯繫的特點,沒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人生大舞臺,我們既是演員也是導演,而且沒有彩排。在陌生人眼裡,我們是路人甲、路人乙,但於在乎你的人眼裡,你就是主角,是他們的風景,是他們的全部。

“向來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劇中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喜怒哀樂,就有愛恨情仇,我們如何獨善其身?玉本身無罪,但懷璧其罪,你不殺伯仁,伯仁卻因你而死。你的無心之言,可能影響別人的一生,你的回眸一笑,可能成為別人今生的懷念。

從“明月裝飾了你的窗,你裝飾了別人的夢”說起

我們都是自己的,也是別人的,我們感受著自己的世界,同時也在演繹著別人感受的世界。在生活中,我們是參與者也是旁觀者。

這首詩是美麗的,它的美還在於它表達了完滿的共鳴,一千個讀者會想到一千個或更多的看風景的人。每個讀者也都是看風景的人,而也總會成為某個人的風景。月亮只有一個,但是美麗的月色卻點綴了不同的情調,有浪漫的,有憂鬱的,有寧靜的,有期盼的,有懷念的,還有沉醉的。

從“明月裝飾了你的窗,你裝飾了別人的夢”說起

那麼我們眼裡最美的風景是哪一抹呢?我們又會成為別人眼裡什麼樣的風景?(圖片取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筆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