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了田黄的“身价”?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了田黄的“身价”?

对于被称作“石帝”、“石中之王”的田黄,人们再熟悉不过了。无论是为人津津乐道的“传奇身世”,还是现代造就的“千万级神话”,它一直处在印石界的话题舆论中心,频繁地牵动着人们的敏感神经。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了田黄的“身价”?

林文举 田黃石 商山四皓薄意摆件( 85g)

福建东南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了田黄的“身价”?

林荣基 田黃石 薄意摆件( 22g)

福建东南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往往讲到田黄,总要谈到其“物质和文化”的双重属性。

物质层面,说的自然是它的“市场经济价值”——总体来说,在于一个“贵”字。

业内有句话,黄金易得田黄难求,田黄自清代起身价剧增,清代诗人黄任曾在《寿山石》一诗中写道:“迩来田石踊高价,居奇不肯输强豪。豪家意在索必得,牙侩弋获无遁逃。”

当时的痴“田”者,有泰半是文人,他们手中但凡有些闲钱,抛掷千金揽至宝,是等闲不在话下的。而今天的收藏界,也不断有“田黄天价成交”的消息传出,今人对田黄的痴迷程度,可见与古人也是不相上下的。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了田黄的“身价”?

刘传斌 田黃石 紫气东来摆件(73g)

福建东南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了田黄的“身价”?

田黃石 薄意隨形闲章(34g)

福建东南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田黄为什么有如此高的身价?有人说是资源稀有、矿脉无寻……这固然是重要原因之一,但它能够成为印石之王,登上“文化艺术”之殿堂,其自身蕴含的经济价值与“文化内涵”必然是相互匹配的。

那么,是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了田黄的“身价”?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田黄的“文化”。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了田黄的“身价”?

田黃石 五福呈祥摆件( 17g)

福建东南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了田黄的“身价”?

田黃石 采菊东篱下薄意摆件(16g)

福建东南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01

材质本身的“文化属性”

田黄属于“田坑石”,它的生成环境极为特殊,要经过“山、水、田”的三重浸润,因而它有山坑石的柔韧、稳定,也有水坑石的晶莹、纯洁,在色泽和质地上中和了“山坑、水坑、田坑”不同材质特性的美感,散发一种凝腻沉稳、温净含蓄的“温润”气质,而这种材质特性,正是田黄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对于田黄肌质的品评,前人在玉之“五德”的基础上延伸出了“六德”,即“温、凝、细、结、润、腻”,田黄温润莹泽、细腻柔和,暗合于中国自古以来尊崇的儒家审美倾向。儒家讲求“中庸”思想,其所追求的“稳定、和谐”的审美特质,与田黄的含蓄平和、温润内敛的内在精神是天然相通的,这便是田黄材质自身具有的文化属性。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了田黄的“身价”?

田黃石 薄意 隨形章(48g)

福建东南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了田黄的“身价”?

王孝前 田黃石 渔翁得利摆件( 63g)

福建东南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02

雕刻工艺施加的“文化内涵”

田黄是十分贵重的材质,历经数百年的采掘,它的储量已经日渐稀少。出于“惜材”之意,多数上品田黄,都会请技艺高超精湛的大师来雕刻。这些雕刻家们赋予田黄作品以人文性、文学性、艺术性等丰富的文化内涵,使田黄材质和工艺相互彰显,自然和人工和谐统一,激发出“天人合一”的艺术魅力。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了田黄的“身价”?

林文举 田黃石 春意薄意摆件(125g)

福建东南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了田黄的“身价”?

郑世斌 田黃石 灵芝如意挂件 16g(总重)

福建东南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1.田黄之印石——士人的精雅格调

明清时期,随着篆刻艺术的兴起,“田黄”被带入到印材的使用上來,由此成为中国的“印石三宝”之一。田黄软硬合适,适宜奏刀,除了作为篆刻所用的材料,雕工们也在钮头上雕刻古兽、动物、人物、花果、博古等钮饰,使印章在实用之外又增加了观赏和收藏价值。

田黄出土石多为卵状,故往往随形而作,能做成章料者,弥足珍贵。传世的田黄石印章并不多见,也皆因田黄过于珍贵,原材成章,尤其是能成方章的,一般要比章体本身大上三倍,因此收藏者都不忍裁切,更加凸显了田黄印章的珍贵。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了田黄的“身价”?

郭祥雄 田黃石 古兽钮方章( 30g)

福建东南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了田黄的“身价”?

田黃石 素章(21g)

福建东南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2.田黄之圆雕——传统的民俗魅力

“圆雕”也是田黄最常采用的雕刻形式之一。相比印石或者薄意,田黄圆雕作品本身的“圆润”手感更易于把玩,而且也方便观者多方位、多角度地欣赏作品的不同侧面。在雕刻过程中,作品的上下、左右、前后都要兼顾,才经得起观赏者的“全面打量”,因而这一技法对雕刻师的工艺要求也更为严格。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了田黄的“身价”?

郭懋介 田黃石 长寿仙翁套件( 26g/ 27g)

福建东南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了田黄的“身价”?

王孝前 灰田黃石 和合二仙摆件(90g)

福建东南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在当代寿山石界,石卿郭懋介是最擅于田黄圆雕的艺术家之一。石卿的田黄圆雕,造型精巧细腻,线条流畅富有动感,对于细节的处理尤为准确清晰,有时他也通过适当的“夸张化”和“典型化”,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展现作品的诙谐之趣。石卿这种“化于纯熟”的圆雕技艺,也是当今业界绝大多数艺人难以超越的。

田黄圆雕大多塑造喜闻乐见的民俗人物题材,如弥勒笑佛、和合二仙、刘海戏蟾等等,它们通常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深受大众的喜爱和欢迎。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了田黄的“身价”?

林飞 田黃石 乐佛摆件(25g)

福建东南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了田黄的“身价”?

林东 田黃石 和合二仙摆件(92g)

福建东南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3.田黄之薄意——诗画的高雅品位

田黄以“重量”计价,为了保留材质,雕刻家们往往会随形雕刻,避免过度穿凿带来的损耗。薄意只在石头表面雕刻一层浅浅的装饰,因而成为很多艺人雕刻田黄时的首选技法。

薄意以“近画理”著称,追求在雕刻中展现“诗画”韵味,获得“绘画”和“雕刻”结合的双重魅力。田黄薄意在保留原石自然之美的基础上,也常常利用原石的石皮进行创作,在石面的构图上注重“留白”,做到“繁而不乱、简洁有致”,达到味无穷而意无尽的艺术效果。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了田黄的“身价”?

刘传斌 田黃石 老子观井薄意摆件(39g)

福建东南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了田黄的“身价”?

田黃石 深山访友薄意摆件(21g)

福建东南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03

藏家群体赋予的“文化地位”

一种文化之所以能够持续地发展、传承,与其背后的推动者是分不开的。田黄作为一种极具收藏价值的石种,能够享誉印石界数百年之久,当然也有它“强大而独特”的文化推手。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了田黄的“身价”?

林文举 田黃石 双清薄意摆件(18g)

福建东南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了田黄的“身价”?

王孝前 田黃石 弥勒、观音挂件

7g(总重)/ 7g(总重)

福建东南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田黄与文人的相遇,可以说是“改变田黄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据清代施鸿保《闽杂记》中记录:“闽人言,其初第为乡人取作碌碡等器,明末时有担谷入城者,以黄石压一边,曹节愍公见而奇赏之,遂著于时。”“曹节愍公”是明末清初闽地的文坛领袖曹学佺,在他的推重下,田黄成为备受上层文士名流喜爱的印石佳品,从此风靡世间。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了田黄的“身价”?

郭懋介 田黃石 农耕图摆件(119g)

福建东南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清代皇室对田黄的青睐,更直接将田黄的地位推到了“巅峰”状态。那时大量的优质田黄被进贡到宫廷,用来制作皇帝御用的章玺,乾隆皇帝收藏了多达600枚的田黄章,所以有人认为,田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能得到权贵与文人双重认可的玩赏性艺术品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了田黄的“身价”?

王雷霆 田黃石 福禄寿喜薄意摆件(102g)

福建东南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在今天,田黄在爱石者心中仍然有着无法动摇、无可取代的地位,这跟它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文化历史价值,是分不开的。

数千年的历史传统告诉我们,“文化”才是长久的生命力。田黄神奇瑰丽的材质,必要经过文化魅力的加持,才能焕发出更为夺目的光芒。

田黄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承担了多种多样的文化艺术内涵,它的“成功”或许是无法轻易复制的,但至少它给我们提供了某种启示和可能——只有延续文化,才能不断地创造“神话”。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了田黄的“身价”?

今日荐读

↑长按二维码关注

寿山石文化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