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 民間故事: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河心不死

清朝末年,關中有一大戶人家,姓劉,人稱劉員外。劉員外有一獨生女兒,叫劉絮兒,十六七歲,長得花容月貌,劉絮兒自由遵從父母之命,養在深閨當中,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劉員外家有一豬倌,姓關名才,那年也十六七歲,他從小父母雙亡,在劉家長大,這關才長得身高不足五尺,皮膚黝黑,像幹樹皮,活脫脫一個武大郎在世。關才雖然長相醜陋,但天生一副好嗓子,他一唱起歌來,猶如百靈鳥那般動聽。

民間故事: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河心不死

天長日久,劉絮兒聽著關才的歌聲,竟產生了想見一見他的衝動,可一個黃花閨女,怎麼好意思向父母提出這個請求呢?一來二去,劉小姐竟害了相思病,一病不起,茶不思、飯不想,日漸消瘦,看了很多醫生都不見效,眼看女兒就要命歸黃泉,劉老婦人守在女兒跟前悲痛欲絕。

劉小姐看著母親,斷斷續續地說:“娘,女兒就要走了,可我有一個心願未了。”劉老婦人哭著問女兒:“你有什麼願望,只管說,我一定滿足你。”劉絮兒說道:“我想見見那個整天唱歌的男子。”劉老婦人忙說:“這好辦,他是我家的一個放豬娃,只是……”劉老婦人沒往下說,就吩咐僕人去找關才來一趟。僕人不敢怠慢,急忙把關才領來了。

一聽關才來了,劉小姐竟掙扎著站起身來,緊接著門簾一撩,進來一個人,五短身材,皮膚黝黑,身高不足五尺。“哎呀,我的娘呦。”劉小姐大叫一聲,“快,快出去,我再也不想見你了。”自從劉小姐知道唱歌的是個醜八怪後,她心裡再無牽掛,病很快就好了。

民間故事: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河心不死

再說關才,自從見了劉小姐一面後,心裡就迷戀上了她,無論放豬,割草,吃飯,睡覺,眼前都是劉小姐嬌美的面容。幾天後,他也病倒了,也害了相思病。幾個長工輪流照顧他,可關才過不了這個坎,眼看就要命歸黃泉。快死的時候,關才說出了自己的心願:“我想再見一見劉家小姐,這樣我死也瞑目了。”於是幾個長工去求劉員外,讓劉絮兒見關才一面,劉員外一聽,關才雖醜陋,但是畢竟在自家呆了十幾年,就跟女兒說了,沒想到劉絮兒一口拒絕:“讓我見他?他那個模樣,我看了會做幾天噩夢!”劉小姐堅決不見。

見不到劉小姐,關才很快病入膏肓,臨死前他囑咐幾個長工:“我是思念劉小姐而死的,我死之後,我的心不會死,你們把我埋葬在對著劉小姐閨房的山坡上,這樣我就會每天看到她,給她唱歌了。”關才死後,幾個長工買了一副薄棺,把他葬在了山坡上。

從那以後,劉員外便經常發生一些怪異的事情,夜晚經常聽到動聽的歌聲。半年後,劉絮兒嫁到了黃河邊上的永和縣,和一個有錢的商人結了婚。

這天,一個道士途徑此處,劉員外對他盛情款待,並請他施法驅邪,道士便設了一個法壇,並唸唸有詞,他很快明白了事情的經過。於是他讓劉員外找人挖開關才的墳墓,打開關才的棺木,發現關才的屍體已經乾枯。道士解開關才的衣服,用刀子剖開他的胸膛,奇怪的是,關才的心臟卻還是鮮紅鮮紅的,而且還在“砰砰”地跳動。道士把他的心臟小心放進一個布袋裡,收藏起來。然後把他的屍體重新入殮,進行了安葬。

道士得了關才的心以後,帶著它到處演出,每到一處,就把口袋往桌上一放,說聲:“關才,你唱吧。”布袋裡總傳出同樣一首歌謠:“紅蘿蔔的胳膊,白蘿蔔的根,小妹妹和情哥哥一對對,看你一眼終難忘呀,日思夜想扯斷腸,可嘆醜陋不配妹呀,來世英俊配鴛鴦……”聽得人們禁不住潸然淚下。

民間故事: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河心不死

卻說這天,道士來到永和縣黃河邊上,也是湊巧,劉絮兒由於和丈夫不和睦,到廟裡進香,路上聽到這首歌謠,也許是心靈感應,她好像想起了什麼,徑直走進了客棧,歌曲是從布袋裡飄出來的。劉絮兒對道士說:“道長,能讓我看看裡面的心嗎?”

道士一口答應,對著布袋說:“關才,劉小姐來看你了。”說完,他打開布袋。露出那顆鮮紅的心,那心跳動著,哀怨的歌聲還在繼續:“紅蘿蔔的胳膊,白蘿蔔的根,小妹妹和情哥哥一對對,看你一眼終難忘呀,日思夜想扯斷腸,可嘆醜陋不配妹呀,來世英俊配鴛鴦……”劉小姐情不自禁把心捧在手上,低下頭深情的看著,幾滴眼淚掉在了心上。歌聲戛然而止,心臟停止了跳動……這次它心滿意足的死了。

從此,在永和縣就留下了這句俗語:不見棺材(關才)不落淚,不到黃河不死心。(故事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