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乘著詩歌的翅膀,讓習作“活”起來——記一堂別開生面的二年級

這是一堂有創意的習作課,是一次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內容是自編的,課題定為《乘著詩歌的翅膀》。執教老師蒐集了適合兒童閱讀的詩歌,以朗讀兒童詩歌,感受詩歌帶來的美感和情趣;適度拓展,引導學生仿寫、創作為目標,生動活潑地展開教學。課堂上,學生欣賞、感悟、創作,漸入佳境,寫出意想不到的小詩,讓人刮目相看。課堂,也洋溢著情趣和快樂,像一首靈動的詩,一幅清新的畫,一首快樂的歌。/<font>

一、欣賞,感受美好的畫面/<font>

老師先出示《春雨》《雷》《陣雨》三首詩,請學生自由朗讀,選一首自己最喜歡的讀一讀,想一想,它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裡?/<font>

春 雨/<font>

沙沙沙……沙沙沙……雨,輕輕地,細細地,灑在石板路上,灑在小木橋上,灑在小花、小草上,灑在我家的屋頂上。/<font>

弟弟,現在別去外面亂跑!/<font>

天空和大地在說悄悄話呢,你知道不知道?/<font>

/<font>

天上為什麼會打雷?/<font>

哥哥說:因為那裡有許多人在打仗。/<font>

姐姐說:因為那裡有許多人在蓋房子。/<font>

我覺得都不對,還是問爸爸去,他準知道。/<font>

不過,現在最好別問,因為——爸爸的嘴裡,也正在打雷……/<font>

陣雨/<font>

妹妹用清水洗臉,不一會兒,就洗得乾乾淨淨。可天空用墨汁洗臉,哎呀呀,越洗越髒——它急哭啦!/<font>

天空一定也是個女孩子,要不,哪兒來這麼多的眼淚呢?/<font>

在接下來的師生對話中,詩情畫意由此展開。如欣賞《春雨》時,老師用情景導入,還文字以畫面,彷彿走進雨中——/<font>

師:噓,聽一聽,這是什麼聲音?/<font>

生:(輪讀)“沙沙沙,沙沙沙”。/<font>

師:喜歡春雨的孩子們,你喜歡的是哪一段呢?/<font>

(生自由發言)/<font>

師:你彷彿看到了什麼?/<font>

生:我彷彿看到了春雨灑在小草上,小草變得更綠了。/<font>

生:我彷彿看到春雨落在小河裡,一點一個笑窩。/<font>

生:我彷彿看到春雨灑在屋頂上,屋頂溼得發亮!/<font>

生:我彷彿看到春雨灑在小花身上,好像給小花洗洗臉。/<font>

師:真美呀,透過你們的眼睛,我也彷彿看到了這細細密密的春雨給大地帶來了新氣象,那你能把這麼美的雨景讀出來嗎?/<font>

就這樣,詩句帶給孩子的畫面感,在孩子腦海中一一呈現,又通過孩子的朗讀傳遞出來。/<font>

二、感悟,走進詩歌的內心/<font>

老師進一步引導學生:不一樣的孩子眼裡有不一樣的詩歌,透過不一樣的詩歌我們還能看到不一樣的詩人。比如《雪》的賞析:/<font>

1.雪在你眼裡是什麼樣的呢?有沒有想過,雪也是溫暖的呢?(出示《雪》)/<font>

/<font>

為了給孩子做件棉衣,大地一夜之間,愁白了頭。/<font>

馬路、房屋還有小樹,都在清晨驚訝地發現:自己有了一件可愛的銀色衣衫。/<font>

2.自己讀一讀,有沒有讀到溫暖的感覺?/<font>

——“一件可愛的銀色衣衫”,這是一份來自身體的溫暖,再讀一讀,有沒有讀到一份心中的溫暖呢?/<font>

——“大地一夜之間愁白了頭”大地媽媽對孩子的一份愛意!/<font>

3.這是幸福孩子眼裡的雪,在這首詩歌裡,我們看到一個怎樣的孩子?/<font>

4.出示同題的另一首《雪》。/<font>

/<font>

上面的雪/<font>

一定很冷吧/<font>

冰冷的月光照著它/<font>

/<font>

下面的雪/<font>

一定很重吧/<font>

上面的雪壓著它/<font>

/<font>

中間的雪/<font>

一定覺得孤單吧/<font>

它既看不見天,也看不見地。/<font>

5.交流讀後感受。——孤獨寂寞的雪,在冬天夜晚,沒有人陪伴。同樣 以“雪”為題,但這首顯得孤獨與可憐。/<font>

老師循序漸進,引導學生由表及裡,體會出詩歌細緻的情感,從而也逐步提高學生的領悟能力。/<font>

三、引導,展開想象的翅膀/<font>

在師生平等對話中,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老師像高明的嚮導,因勢利導,又像一個聰明的教練,把球踢給學生,讓他們練一練。在老師有效的組織和引導下,學生體驗到了閱讀的樂趣,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更強化了語言表達能力。/<font>

如欣賞《雷》之後,老師並沒有就此打住,而是巧妙追問,促使學生打開想象的閥門:/<font>

師:哥哥說天上的雷是許多人在打仗。姐姐說天上的雷是許多人在蓋房子。那你說天上的雷是什麼呢?生:天上的雷是神仙們在敲鑼打鼓呢!/<font>

生:他們在蹦跳、奔跑,好像在開運動會!/<font>

在孩子眼裡,雷變得這麼有趣,可以說,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小詩人,想象的閥門一旦打開,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精彩。與此同時,老師不忘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潛移默化,渾然一體。如欣賞《春雨》時:/<font>

師:天空和大地會說些什麼悄悄話呢?/<font>

生:大地啊,好久不見了,一個冬天你過的好嗎?/<font>

師:哦,這是一聲親切的問候。/<font>

生:天空會說,泥土裡的種子啊,醒一醒,該發芽了。/<font>

師:嗯,一個關愛的提醒。/<font>

生:種子還會說:謝謝你的滋潤,我該換新裝了。/<font>

師:真誠的感謝。/<font>

生:天空會說,我把你沖刷得這樣乾淨,可不要把自己弄贓啊!/<font>

師:真是個愛護環境的孩子!/<font>

生:我把春雨孩子交給你,你要好好照顧他們啊!/<font>

師:多麼有新意的想象!孩子們,跟你們一起讀小詩多麼快樂啊!你們總給大人不小的驚喜呢!/<font>

在師生對話中,老師的引導從孩子稚嫩、真實、天真的話語中,適時點撥,引導孩子愛想象,愛生活、有愛心、關注環境,可謂潤物細無聲。/<font>

四、創作,生成靈動的小詩/<font>

在創編詩歌板塊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處於憤悱狀態,有想法要表達,但與詩歌的語言還是有距離的,怎樣引導學生把大白話提煉成詩的語言?老師順水推舟,順勢而為,比如《雪》的仿寫:/<font>

師:孩子們,你們是天生的詩人,來安慰一下寂寞的雪,找一找它沒有發現的快樂!/<font>

生:我覺得上面的雪是很開心的,因為它能夠看到很多的車子開來開去,/<font>

生:上面的雪還能看到小朋友在做遊戲。/<font>

師:說得好!咱們也來作詩,把你的感受像這首詩一樣說出來,好不好?/<font>

生:上面的雪,很開心。/<font>

師:誰接著說?/<font>

生:中間的雪,很熱。/<font>

師:中間的雪,很溫暖吧,你覺得這樣改可以嗎?/<font>

生:下面的雪,很有趣。/<font>

師:趣在哪兒呢?/<font>

生:下面的雪可以把腿伸到泥土裡去。/<font>

師:太有趣了,誰來連起來說一說。/<font>

於是,一首兒童詩誕生了,令人拍案叫絕:/<font>

/<font>

上層的雪,很高興吧,能看到很多新面孔,/<font>

下層的雪,很溫暖吧,厚厚的棉衣蓋著它。/<font>

中間的雪,很舒服吧,有軟軟的床墊和棉被。/<font>

乘上詩歌的翅膀,那裡有不同的世界。關注兒童的視角,那裡有可愛的童心這是大人世界所沒有的,真正引導發揮得好,能讓孩子們的思維“飛”起來,語言“活”起來。這堂課,我們看到了學生的潛力,可愛的童真,更看到了無法預約的精彩。/<font>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只要我們有發現的眼睛,習作教學的素材是源源不斷的。一次愉快的出行、一本有趣的課外書、一位新聞人物……都可以作為話題,引入課堂,變成我們學語文、用語文,活化語文的教學資源。習作資源的開發關鍵在於老師,是否有一雙發現的眼睛,是否有強烈的意識,是否有大語文觀的思想,是否有兩條腿走路,“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策略。/<font>

這堂創新的習作課給我們的啟迪是很多的。/<font>

(江蘇無錫崇安區教育局教研室)/<fo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