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华艺国际春拍推出傅抱石变法后代表作《二湘图》

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 《九歌·湘夫人》

华艺国际春拍推出傅抱石变法后代表作《二湘图》

傅抱石 二湘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61年作 89×46.5cm

华艺国际2018春季拍卖会拍品

附:1987年“求知雅集珍藏近代中国书画”展览海报,展览由香港求知雅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合办。

出版:

1.《求知雅集珍藏近代中国书画》P216-217,1987年香港求知雅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2.《名家翰墨·傅抱石屈原赋》P56-58,1995年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

3.《傅抱石大典》P273,2004年古吴轩出版社。

4.《傅抱石全集》第四卷,P198-199,2008年广西美术出版社。

展览:

“求知雅集珍藏近代中国书画”,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87年8月29日-10月4日。

《湘君》和《湘夫人》是屈赋《九歌》中最美的诗章,亦是傅抱石以楚辞为题材的画中,最喜爱的创作题材。相传湘君和湘夫人是帝尧之女儿娥皇、女英,所以又称“帝子”,她俩都是舜帝之妃子,姐姐是正妃称君,妹妹称为夫人。“二湘”后被演绎成民间传说中的湘水女神。

华艺国际春拍推出傅抱石变法后代表作《二湘图》

傅抱石《二湘图》 湘君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卓绝的岁月,郭沫若五幕历史剧《屈原》应运而生,引起全国巨大轰动。受此影响,傅抱石开始了屈原像和《九歌》人物的创作。“九歌题材”呼应郭氏剧本《屈原》而生,是在全国军民同仇敌忾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寓有家国兴亡之意,而于忠臣逸士特为表彰”,赋有鲜明的时代意识。

傅抱石先生的第一幅《湘夫人》绘制于1943年,他在画中题道:“屈原九歌自古为画家所乐写。龙眠李伯时、子昂赵孟頫,其妙迹尤光辉天壤之间。予久欲从事,愧未能也。今日小女益珊四周生日,忽与内人时慧出楚辞读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不禁彼此无言。盖此时强敌正张焰于沅澧之间,因商量写此……”可见,湘夫人寄托着傅抱石对国家苦难忧心忡忡的内心世界:如同湘水之神一般,充满对归人的殷切期盼与悲悯之情。次年十一月郭沫若五十寿诞,在该画题诗:“莫道婵娟空太息,献身慷慨赴幽并”,此画后转赠周恩来,由他带回延安,在周恩来过世后入藏中南海。

华艺国际春拍推出傅抱石变法后代表作《二湘图》

傅抱石《二湘图》 湘夫人

众所周知,傅抱石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人物画大师,然自1950年始,随着中国画改造逐渐深入,傅抱石绘画重心也发生变化,到晚期几乎不再绘画早年擅长的上古衣冠题材,唯“二湘”兴趣不衰,创作不断,此类题材成了他后期人物画创作的主要标识。

进入五六十年代,随着社会、思想的转变,那些曾寄托愁绪与悲情的艺术形象,渐渐发生改变,成为作者特定的艺术符号:历史和传说中的人物在其笔下或为忠义气节的代表,或是清逸雅丽的标志。其笔下“湘夫人”,四十年代脸面和眉眼都偏长,受到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影响,表情时有怅然若失的愁情。五、六十年代,脸面渐圆,眉眼略短,更合乎比例,眼目也随之明媚起来。

华艺国际春拍推出傅抱石变法后代表作《二湘图》

傅抱石《二湘图》 局部

此幅《二湘图》写于1961年,是傅抱石变法后的代表作品。所绘湘君、湘夫人,是作者理想中女性美的标志。她们富含深情、襟怀洒落、高洁典雅,不仅有神的灵性,更有人的情感,实为仕女画中的上品。

画面中人物线描流畅劲健,落叶点厾洒脱淋漓。湘君手拎团扇,斜依肩膀,回首顾盼,将观者视线引领至紧随身后、双手拢于袖内的湘夫人。两人一前一后,体态轻盈,相互呼应对照中,愈显精彩。人物开脸,刻画精微,线条细致含韧劲,发堆高髻,乌黑洁亮,脸敷淡红,唇点朱砂,雍容华贵,亟见唐人仕女风范,更现“高古”神韵。

华艺国际春拍推出傅抱石变法后代表作《二湘图》

傅抱石《二湘图》 局部

最为传神的是用淡墨散锋画成的双眸,透明清空,意态恍惚,凝聚着诗意的精华,恰如司马相如赋中所形容的“眇眇忽忽,若神仙之髣髴”。身躯袍带衣折,线条利落洒脱,柔中带劲,绕臂的巾带飘扬,在半空中划成弧形,形成不动而动之势,于微妙细节中传神显现,复点出其非凡俗之身。

华艺国际春拍推出傅抱石变法后代表作《二湘图》

傅抱石《二湘图》 湘君局部

华艺国际春拍推出傅抱石变法后代表作《二湘图》

傅抱石《二湘图》 湘夫人局部

画面的大部分空间,不规则地施以淡墨加赭色的落叶,飘飘随风飞舞,与人物的工细、宁静相对比,衬托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意。这种神奇的意境,使画面婉约生动,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华艺国际春拍推出傅抱石变法后代表作《二湘图》

傅抱石《二湘图》 落款

值得一说的是,此《二湘图》稿本亦是傅抱石先生给儿女示范人物画的好教材。辛丑年末,傅抱石曾创作一横幅形制的《二湘图》,与本幅无论在创作时间、构图、布局,还是造型、设色等方面都极为相近,应属同一稿本。画上题:“辛丑岁莫得旧楮,试笔写此,兼为钧儿示范也”(钧儿即傅抱石长子傅小石),并钤有“抱石得心之作”印。可见他对此稿本的图式创作极为满意,不仅在同一时间段尝试不同形制的创作,更是给爱儿示范人物画的重要范本。

华艺国际春拍推出傅抱石变法后代表作《二湘图》

傅抱石 《二湘图》 1961年

图片来源:《名家翰墨·傅抱石仕女》P108-109

更难能可贵的是,本幅《二湘图》曾收录于《名家翰墨·傅抱石屈原赋》等多本重要出版物中,自1987年参与展出由香港求知雅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合办的“求知雅集珍藏近代中国书画展”后,一直秘藏至今,历经数十年首次亮相拍场,实属难得,值得藏家珍视。

傅抱石以《楚辞》为题材创作,数量最多的莫过于“湘夫人”和“湘君”,既构巨制,又作小品,流传甚广,成为其仕女画的代表作之一。本季春拍,华艺国际除重磅推出首次亮相拍场的《二湘图》外,更精心呈献傅抱石创作于1953年的小巧精作《湘夫人》。

华艺国际春拍推出傅抱石变法后代表作《二湘图》

傅抱石 湘夫人 设色纸本 镜框 1953年作 25×25cm

华艺国际2018春季拍卖会拍品

出版:

1.《其命唯新——纪念傅抱石诞辰一百周年(民间珍藏傅抱石作品展)》p26,2004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

2.《傅抱石百年诞辰特供邮品》,2004年国家邮政局发行。

3.《艺术市场》,2006年第2期封面。

此作画中湘夫人临渚而独立,衣饰以简笔勾出,彩带飘扬,有“吴带当风”之致,人物的脸庞、表情犹见功力,传神皆在眉宇之间。画面无配置背景,落叶随风飞舞,尽见一片空疏孤寂,正配合“目眇眇兮愁予”之境。画家笔下仍是唐朝仕女风貌,端庄典雅,设色清丽,用笔利落,线条爽利,凝重中现其动感,正是其创作中湘夫人之典型面貌。

华艺国际2018春季拍卖会

时间

预展:2018年5月20-22日

拍卖:2018年5月22-23日

地点

广州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二楼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630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