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來自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一線的報道

英雄就在我們身邊!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眉縣人民醫院的7位白衣天使衝在戰“疫”一線,她們是清一色巾幗英雄,她們是趙敏、馬麗娜、李海榮、鞏琴、黃小梅、吳乃寧、楊俊。

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眉縣人民醫院整合全院醫護資源,工作重心傾斜於新冠疫情防控救治,僅僅定點發熱門診、隔離病區和預檢分診三處,就組建了64人的突擊隊。趙敏、李海榮、鞏琴、黃小梅、楊俊隨即進入了令外人望而生畏的隔離病區,吳乃寧被從內五科抽調到預檢分診處,平常只負責十樓內五科的馬麗娜,這時乾脆連同八樓、九樓的發熱患者統一負責……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來自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一線的報道

院黨總支舉行了全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誓師大會,內二、內五科也分別舉行了各自的動員誓師會。“不計報酬、不論生死、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宣誓詞慷慨激昂。這些最困難最煎熬的日子裡,嘹亮的國歌一次次在醫院奏響,馬麗娜說,過去聽國歌有些習以為常,但現在每次聽到“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就想起武漢的那些同行,想起了距離自己幾個樓層,穿著隔離服,在火線戰鬥的同事們,就總忍不住想哭。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來自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一線的報道

趙敏說,宣誓必須參加,請戰書必須遞交。有恐懼感是正常的,自己從事這一專業,國家有難了,自己是醫生,並且是科室主任,這個時候職責和使命容不得你退避三舍,衝上去就是了,顧不了那麼多。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來自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一線的報道

圖為趙敏主任

作為消化傳染科的專業人士,內二科副主任李海榮,她經歷過2003年的非典,也參與過抗擊H7N9,在呼吸道傳染病方面有比較豐富的經驗。她說,自己從事的流行病學本身就是高危行業,無怨無悔。宣誓是自願的,按下紅手印的那一刻,心裡有神聖,也有悲壯!

30歲的內二科醫生鞏琴同樣參加了宣誓大會。她的特殊情況是:大寶現在剛剛十個月,肚裡又意外懷上了“二寶”。院領導開始是有些顧慮和為難的,怕她吃不消。鞏琴很堅決: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抉擇負責,選擇以後,就絕不能後悔退縮,並要全力以赴。如果大家都逃避,這場災難就會殃及每個人。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來自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一線的報道

圖 6工作中的鞏琴

43歲的內二科護士長黃小梅和35歲的富有經驗的護士楊俊,一起跟隨趙敏她們進入隔離病區,一名副院長坐鎮指揮,同行的還有前來支援的內三科醫生荔輝等醫護骨幹。黃小梅說:“你選擇了這個職業,你能逃到哪裡去?就像士兵打仗,你扛著槍卻不願意上戰場,能講得通嗎?將來我也會很自豪地對自己孩子說,媽媽沒有當孬種,媽媽當時衝上了前線”。內五科的副護士長吳乃寧去了預檢分診,她的敬業和專業有目共睹…….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來自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一線的報道

圖 7黃小梅護士長在隔離病區與病區外溝通工作

除夕那天晚上,馬麗娜參加完新冠肺炎救治小組專家組成員會議後,她通知內五科全員初一開會,立即結束春節假。雖然定點發熱門診明確由內二科為主,但職業的敏銳性提醒馬麗娜,內五科的呼吸專業也與“新冠”密切相關,需要隨時應戰和處置突發事件。正月初二就對本科室開始了針對性的診療和防控培訓演練,並專門準備了三間隔離病房,以備急用。馬麗娜說,護士長把請戰書打印好以後,她心裡很凝重,因為自己的手下有很多年輕面孔,有些孩子還沒有成家,有的中年骨幹上有老、下有小。她讓大家一定考慮清楚,這是打仗,隨時可能衝鋒,也隨時有流血犧牲。但沒有一個人猶豫,大家齊齊按下了鮮紅的指紋。馬麗娜說,那一刻她非常感動,這滿滿一張白紙上的紅指紋,代表著:自己的團隊可以肩負日益繁巨的工作重任。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來自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一線的報道

圖 8馬麗娜主任帶頭簽下請戰書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眉縣共摸排101772戶家庭 ,篩查出湖北省(含武漢)返鄉來眉累計799人。摸排除湖北外其他省份返鄉來眉人員累計2301人,給各鎮街反饋7個批次重點管控對象共計1231人。這讓眉縣人民醫院面臨最為嚴峻的考驗。24小時值守,預檢分診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馬虎。吳乃寧在這兒堅守不退。消毒消殺頻次劇增,她必須交待諸多細節,不留死角。抽調的護士們經驗參差不齊,她時時要提醒不能精神鬆懈。湖北和其它省份返鄉人員發熱通道的消殺是重中之重。這裡的一級防護需要工作服、外科口罩、帽子,必要時還要穿隔離衣、戴護目鏡和一次性橡膠手套,吳乃寧記掛每個同事的安全,把“院感”防護放在第一位。最令她揪心和焦灼的是總害怕一個疏漏,把患者通道分錯了。所以,總要反覆詢問旅行蹤跡、病史、住址,甚至以“偵探”的心理觀察對方的表情和眼神。吳乃寧說,有時半夜的氣溫那麼冷,但她脊背後面依然出汗,那是擔驚受怕的冷汗。

在隔離病區,因為N95口罩緊缺,楊俊和同伴們戴上N95之後,外面再套上一層醫用普通口罩,這樣就可以延長N95的使用壽命。防護服不透氣,也很昂貴,整個人包裹內,一旦脫下就不能再使用,她和姐妹們總是儘量不吃飯、少喝水。就這樣還是一直汗如雨下,頭髮一直都是溼漉漉的,換班脫去防護服以後,裡面的衣褲能擰出許多汗水。她說到此處時,哽咽了許久。她說,每次值完72小時的班次後,自己都要感冒。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來自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一線的報道

圖 10摘下口罩的楊俊

預檢分診處曾接待一名發熱患者,在西安從事快遞工作,流行病學調查難以確定。從臨床診斷看,發燒、CT影像和白細胞指數改變、肺部感染。因為不是從湖北或武漢歸來,就被劃到低危通道,即內五科馬麗娜這裡收治。馬麗娜看了患者的資料,先把他安置在單間隔離病房。第二天的複查結果是:CT影像肺部炎症進一步加劇,血象白細胞指數不斷下降。馬麗娜覺得情況很不妙,她立即彙報專家組一起會診研判,經市縣兩級共同論證,確定這名患者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並立即網絡直報。由於是提前單間收住,沒有其他病人再被隔離。接受採訪時,馬麗娜說,一幫子戰友很團結,但總擔心年輕人重視程度不夠。後來有人就對她說:“馬主任,多虧你提前準備了單間,並把患者單獨隔離治療。否則,如果他被確診後,感染了別的病人,後果將不堪設想”。

人們對新冠肺炎疫情也有一個認識和進步的過程。趙敏的電話曾經一度成為熱線,許多人緊張地問她“我到底是不是新冠肺炎”?有人憤怒,絕望。趙敏理解患者的心情,總是耐心開導,建議大家配合院方管理,一一排查。發熱門診24小時接診,李海榮每遇病人,總是第一時間會診查看,詳細追問流行病學史,面對疑似病人需要隔離觀察的,有些病人不能理解,當場謾罵,李海榮耐心解釋溝通,直至患者安心入院。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來自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一線的報道

圖 16李海榮副主任安慰患者

2月18日,內五科一例發熱患者需要轉入隔離病區,主管醫生和護士輪番做了兩個多小時的工作,患者就是不願意。馬麗娜坐在患者床前,和患者推心置腹地交談,她親自幫患者整理好私人物品,把她的手機號碼留給對方,讓她有困難,可以隨時和自己聯繫,最終打動了對方。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來自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一線的報道

圖17 馬麗娜主任給患者送去午餐和口罩

趙敏有一天早上查房時,一名患者突然一把抓住她的手,厲聲質問:“你們什麼意思?我現在完全好了,為什麼還不讓我出院,你們又不是警察,有啥權利限制我的自由......? ”趙敏和風細雨地給對方講解隔離留觀政策,對發急上火的患者進行耐心勸導,患者的心情慢慢平復了下來,連聲說抱歉、抱歉。

吳乃寧是全院唯一一個以臨聘身份擔任中層負責人的人,她在急診科幹了十年。剛到內五科時,起初並不適應,但必須服從安排,現在已經是獨當一面的骨幹了。吳乃寧說:“就是一份熱愛吧,發自心底的離不開”。

“雖然您帶著口罩,我看不清您的面龐,但十四天的陪伴,使我牢牢記住了您的聲音和背影。是您陪我度過了一個膽戰心驚的年,我會永遠記住您、感謝您!希望我走後,您能好好地睡上一覺”,這是一名患者在出院時,給趙敏的留言。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來自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一線的報道

圖18患者的感謝信

2月21日,隔離病區收到一封信,信中寫到:“我是內二科58床患者...... 我不知道你們的名字,我看不見你們的容顏,我看到的是你們每天穿著沉重的防護服,舍小家為大家奮戰在第一線。在我咳嗽時,溫馨地給我帶來梨,讓我潤嗓子,解決我的生活需求...... 沒有誰生來就是英雄,但你們用心靈點燃著生命的燈,用堅強編織著美麗的彩虹,你們的一舉一動都詮釋著責任和擔當的意義......我希望你們每一個天使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待到百花盛開之時,好想看看你們美麗燦爛的笑容……

通訊員 楊金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