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神藥”隕落業績斷崖 ?舒泰神借新冠藥物自救

時代週報記者 章遇 發自深圳

自2018年業績慘遭腰斬之後,舒泰神以更快的跌勢滑向低谷。

2月25日,舒泰神(300204.SZ)披露2019年業績快報,2019年實現總收入約6.61億元,同比下降17.94%;實現營業利潤2034.32萬元,同比下降86.4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729.94萬元,同比下降79.64%。

2月初,舒泰神宣佈在研藥物“BDB―001注射液”申請增加用於新冠病毒所致重症肺炎和相關疾病的適應症,啟動臨床試驗。在疫情行情帶動下,其股價曾打破持續已久的低迷,連衝4個漲停,創下近三年的新高。

隨著疫情概念降溫,舒泰神的漲勢未能持續,在上述業績數據出爐後更連續下跌。至3月2日收盤,舒泰神股價跌至13.33元/股,月初以來的漲幅已被抹平,總市值回落至63.46億元。

“神藥”失勢

事實上,舒泰神連續兩年業績斷崖均與蘇肽生(通用名“鼠神經生長因子”)有關。作為當家品種,舒泰神曾靠其發跡,也因其而衰。

鼠神經生長因子是一種神經營養劑,曾廣泛應用於眼科、神經內外科、骨科等多科室。

蘇肽生於2006年獲得批准上市。時代週報記者梳理發現,2008年,蘇肽生的銷售收入只有4235.1萬元;2009年,蘇肽生被納入全國醫保目錄,從此開始爆發式增長;到2016年,其銷售額達到12.39億元的頂峰,年均複合增速超過50%,市場份額已經過半。

“這與醫藥行業特定的歷史背景有關。2009年新醫改拉開大幕,很多基藥品種在這個時期享受到了醫保擴容的紅利。”2月28日,上海一家大型私募醫藥研究員林青(化名)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神經損傷修復類藥物在國外並不是大品類,但由於‘以藥養醫’機制的存在,疊加醫保擴容,這些療效並不顯著的營養類藥物在國內卻獲得了快速增長。”

在這幾年間,神經節苷脂、前列地爾、鼠神經生長因子等品種在醫院藥品銷量前十榜單中佔據半壁江山。這些品種由於在臨床廣泛應用而又只起“輔助”作用,被業內戲稱為“神藥”。

隨著醫保支付壓力越來越大,藥品臨床價值成為醫保支付的重要標準,對於鼠神經生長因子這類擠佔高額醫保基金的“神藥”,緊箍咒一步步收緊。

2015年,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採購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正式提出“重點跟蹤監控輔助用藥”。

“‘三醫聯動’改革的思路就是騰籠換鳥,佔用大額醫保基金的輔助用藥在很多醫院遭到限制甚至被清理。一直高度依賴蘇肽生,舒泰神業績下滑是在預期之內的。”林青指出。

2017年,鼠神經生長因子雖然仍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但報銷範圍被限定為外傷性視神經損傷或正己烷中毒。2019年7月,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發佈,鼠神經生長因子在列。

更慘的是,2019年8月,國家醫保局發佈《2019年版國家醫保目錄》,鼠神經生長因子被踢出醫保。

失勢的“神藥”迅速墜落。2018年度,蘇肽生實現銷售收入5.46億元,同比下降52.90%。同期,舒泰神實現營業收入8.06億元,同比下滑41.92%;歸母淨利潤1.34億元,同比下滑49.03%。

2019年度,蘇肽生的銷售繼續加速萎縮。從半年報數據看,上半年蘇肽生僅實現銷售收入1.99億元,同比下降38.21%。

產品斷檔危機

舒泰神成立於2002年8月,由北京昭衍新藥研究中心(後改名“熠昭醫藥科技”)與江蘇香塘集團共同出資創辦,2011年4月在創業板掛牌上市。目前,舒泰神的控股股東為熠昭(北京)醫藥科,持股比例37.21%,背後實際控制人為周志文、馮宇霞。

周志文、馮宇霞同時還是另一家醫藥上市公司昭衍新藥(603127.SH)的實控人。昭衍新藥是一家從事藥物臨床前研究服務的CRO企業。

實際上,舒泰神的業績危機早有伏筆。

上市近9年來,舒泰神推向市面銷售的只有蘇肽生和舒泰清(複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這兩款藥物的銷售額在其營業總收入中的佔比常年高達99%。舒唯欣(曲司氯胺膠囊)、阿司匹林腸溶片等產品僅有少量銷售。

“雖然這幾年舒泰清的銷量在穩步增長,但規模還是比較小。上市這麼多年,舒泰神幾乎沒有新品上市,產品斷檔明顯。”2月28日,華東某製藥企業銷售負責人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財報數據顯示,2014―2015年度,舒泰神的研發投入不足6000萬元,佔其營業收入的比例不到5%。直到蘇肽生受到醫保控費的擠壓後,其研發投入才有所加碼。

2016―2018年度,舒泰神的研發投入分別為7533萬元、9233萬元、1.3億元,分別佔營收的5.37%、6.64%、16.12%。2019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7052.78萬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49.86%。

目前,舒泰神研發管線上已進入臨床的有單抗藥物DBD―001注射液、凝血因子X激活劑和蘇肽生新增適應症項目,都仍處於臨床早期階段。另外,舒泰清(兒童型)已申請生產批件。

實際上,舒泰神並不差錢。從2019年三季報數據看,舒泰神的資產負債率只有11.89%,賬上幾乎沒有有息負債。

新冠藥物吸睛

新冠肺炎膠著之際,舒泰神的在研藥物BDB-001注射液火速獲批臨床,引發市場關注。

資料顯示,BDB-001注射液是一種針對Ca5靶點的單抗藥物,由德國InflaRx公司開發,舒泰神全資子公司德豐瑞獲得授權,擁有該藥的中國獨家許可權益。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BDB―001注射液在近期申請增加用於新冠病毒肺炎感染者降低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發生率和用於新冠病毒肺炎感染所致重症肺炎的治療2項適應症的新藥臨床申請。

“春節期間,監管部門組織了溝通會,公司1月31日申報,監管部門很快反饋,2月2日發出了受理通知書。”2月5日,舒泰神董秘馬莉娜在投資者電話交流會上表示。

2月7日,其全資子公司德豐瑞便收到了國家藥監局下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

舒泰神稱,目前已確定主要研究者為中國工程院李蘭娟院士,並於近期獲得包括樹蘭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總醫院以及海南省第三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准,開展Ib期臨床試驗。

“我們在國內開展Ⅰ期臨床,在已入組的健康受試者中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安全性良好。在海外開展的多個適應症基本上都有Ⅱ期,用藥人群已達到300多例,也沒有看到不良反應。”馬莉娜稱。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