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探寻归化城的史料记载、创建者、建设年代以及归化城名字的由来

一、归化城,不相同的史料记载。

1、《归绥识略》载:城周三里许,高三丈余。

2、《呼和浩特市志》载:当时的归化城规模比较小,周长不过二里,墙高二丈四尺。

3、《内蒙古参事》载:旧城四周长约二里。

4、《归绥县志》载:归化城,谙达建明万历间赐名,周长二里,砌以砖,高三丈,南北门各一,清康熙三十三年土默特左右两翼及六召喇嘛台吉等增土郭筑东、西、南三门,合旧有之北门为四,东曰承恩,西曰柔远,南曰归化,北曰建威,旧南门改鼓楼,颜曰固威。乾隆、道光、同治时相继重修,光绪间土郭多圮。民国八年,城郭及鼓楼拆去,今存者北门门楼。

5、《土默特志》载:归化城在杀虎口北二百里,明代所筑,蒙古名库库河屯,周围二里,高三丈,南北门各一,外郭东、西、南三面三门,谙达归顺改称今名。


探寻归化城的史料记载、创建者、建设年代以及归化城名字的由来

归化城北门

二、创建归化城的是"三娘子"

阿勒坦汗被明朝封为顺义王,三娘子是他的妻子,名叫钟金哈屯,三娘子是她的别号。从明隆庆四年(1570年)两人结婚到明万历九年(1581年)阿勒坦汗逝世,两人共同生活了10年多,这个期间由她主持并修建归化城,由于她执行与明王朝和睦相处的政策,使得边塞蒙汉和平共处三十余年。辅佐袭封为顺义王的皇太吉与扯力才干期间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同时加强与明朝贸易往来,对促进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明王朝封她为"忠顺夫人"。历史上称她为具有远见卓识的蒙古族女政治家。这在内蒙古乃至中国发展史上记载了她光辉夺目的一笔。

探寻归化城的史料记载、创建者、建设年代以及归化城名字的由来

归化城药铺

三、建设归化城时间的敲定

有两种不同的争论。一种是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第二种是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等。1981年,呼和浩特市隆重举行建城四百周年庆祝活动,尘埃落定,这就证明官方最终确认归化城建于公元1581年,即明神宗万历九年。

探寻归化城的史料记载、创建者、建设年代以及归化城名字的由来

汉代王昭君墓

四、归化城名字的由来

归化城名字的由来也有3种说法。

一种就是当地人为了纪念三娘子的功德,而且相当长的时间归化城也叫做"三娘子城"。到现在甚至没有人知道这个名字了。

探寻归化城的史料记载、创建者、建设年代以及归化城名字的由来

归化城古街道


一种是清朝中晚期,当时这座城市的蒙古官方和蒙古民间都在用蒙古语称呼为库库和屯(汉译青色的城)。库库和屯这个名称最早的记载出现在蒙古文《阿拉坦汗传》中。

还有一种是明王朝为了达到对塞外少数民族的统治,赐名归化城。取"意为归顺、归附王化"之意。但是这种说法是没有什么依据的。

还记得呼和浩特乌素图召法禧寺门前耸立着两根清代石旗杆上雕刻着"生西域金身梦汉帝,教东流祥光献周朝"吗?是什么意思呢?这幅对联上联是写乌素图召的出生,都是藏传佛教,西域和北疆同出于一脉;下联是透露僧人对中原汉文化、中央皇权的精神皈依。

探寻归化城的史料记载、创建者、建设年代以及归化城名字的由来

乌素图召法禧寺

康熙皇帝西征葛尔丹凯旋驻跸归化城崇福寺(小召),其影响极其深远。作为老百姓都要归顺附化中央皇权统治。呼和浩特又称“召城”,就拿七大召来说,召内主持都是在理藩院注册备案的,有参政议政的大权,在当地象征着皇权,同时也发挥相互监督绥远将军和各都统作用,当地唯一不受监督和约束的只有一个地方的人,那就是清固伦恪靖公主府里的主人,它是康熙皇帝的女儿,她有直接汇报皇帝的职责和权力,皇权至高无上,才是没有依据的依据。

探寻归化城的史料记载、创建者、建设年代以及归化城名字的由来

崇福寺(小召)

库库和屯与"归化"的关系,前者是属于她的正名,后者认为只有中原的文化和帝王将相才是正统文化。连宗教都对汉文化、中央皇权有精神皈依的思想,何况"归化城"经历明清两代皇权统治,老百姓都从精神上认可中央皇权的至高无上。

探寻归化城的史料记载、创建者、建设年代以及归化城名字的由来

库库和屯茶马驼运

综上所述,这就不难理解归化城的取名的来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